清晨,蓮農們正在採收建蓮。 熊海棟 攝
一顆蓮,從蓮子、蓮芯到蓮葉、蓮梗再到蓮藕、蓮蓬,搖身一變,成了蓮子蛋白粉、蓮藕粉、蓮芯雪、蓮子露、荷葉涼茶等產品。
近年來,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依托建蓮的優良品質,著力加快品牌打造,推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生態旅游,建蓮產業實現“三級跳”。
建寧是“中國建蓮之鄉”,當地的人們一直以盛產歷代皇家貢品“建蓮”而驕傲,該縣種蓮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種蓮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綠田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忙著生產蓮子系列產品。 陳曉星 攝
近年來,建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建蓮產業發展,通過構建“百畝點、千畝片、萬畝帶”,優化了區域布局,維持種植規模、推進標准化生產,全縣種蓮面積每年基本穩定在5萬畝,年產通心白蓮3000多噸。
8月25日,在建寧縣大源村坪上梯田蓮海,蓮農在清晨就開始採收。“這個時間來採蓮子不會那麼熱。”蓮農對記者說,“採好蓮子后就可以拿到附近的蓮子加工作坊,利用蓮子剝殼去皮一體機把殼剝了,皮去了,很方便。”
今年,建寧在全縣積極推廣全電智能烤蓮技術,蓮農隻要將採摘回來的蓮子,通過機器、電烘烤房就可輕鬆實現蓮子剝皮與烘干。如今,建寧全縣已有近1000戶的蓮農用上了蓮子電剝皮機、電烘烤房。供電部門也配套對供電設施進行了增容改造,以滿足用電負荷需求。
看著成熟的蓮蓬,蓮農樂得合不攏嘴。 陳曉星 攝
“現在,制作干蓮的效率大大提升了。”大源村黨支部書記高筆榮介紹說,採收、脫粒、去殼、撕膜、通芯、烘烤,制作干蓮要經過六道工序,原來一個熟練工一天僅能加工15公斤左右的濕蓮,制成4公斤干蓮,而現在隻要一個多小時就能完成。
如今,大源村平均每戶種蓮面積10畝以上,每畝利潤5000多元,一年下來,僅種蓮就能增收5萬元以上。
小蓮子長成大產業。在福建文鑫蓮業公司車間,工人們正忙著打包蓮藕粉。
從1998年起,文鑫蓮業公司從用干蓮加工嬰幼兒米粉,到用蓮藕加工中老年藕粉,到以蓮芯為原料生產蓮芯含片,再到以荷葉提取黃酮苷生產速溶茶……文鑫公司現在已經能夠對蓮子進行全面開發利用,產品漂洋過海,擺進了外國的大型超市。
圖為大源村的坪上梯田蓮海。 陳曉星 攝
因建蓮的精深加工,縣內更是誕生了諸如“文鑫”“綠田”“蓮蓉”“龍威”“福鑫”等多家涉蓮企業。
蓮葉田田滿眼綠。大源村的坪上梯田蓮海共有1100畝,梯田裡種滿了蓮花,面積相當於90個足球場那麼大,是全國最大的梯田蓮海。全國各地慕名前來建寧賞荷的游客們都為這美景流連忘返。
而與梯田蓮海緊緊相鄰的高峰村,村民們正享受著生態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賞花、戲水、度假……引來游客的朵朵荷花,讓叮咚流淌的溪水、滿眼青翠的美景,變成了真金白銀,鼓起了百姓的腰包。 (林玲 曾程 陳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