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長樂長安村見聞:美麗鄉村何處來?

2020年08月27日08:26  來源:新華網
 

茉莉、桔梗、紫羅蘭的花朵從牆角探出,在藍天映襯下爭奇斗艷。老人們坐在榕樹下乘涼,看著龍眼、石榴的果實在微風中搖動,議論著收獲的季節……走進位於福州市長樂區營前街道的長安村,整潔美麗的街道令人眼前一亮。

“以前家門口都是泥巴路,雨天很容易打滑,現在修了水泥路,老人出門我們也放心了。”村民林文國說。在林文國開的食雜店對面,志願者正在為“長安幸福院”的老人們准備免費午餐。

幸福院內,幾個小朋友正在垃圾分類積分兌獎機前好奇地張望。據長安村黨支部書記林岩雲介紹,每個農戶家門口,都有貼著二維碼的干、濕垃圾桶。每天,保潔員會定時上門收取垃圾,並且掃二維碼,對農戶垃圾分類的質量做出評價。通過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村民可以持積分卡兌換洗發水、電池、茶杯等生活用品。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立足長遠,”長樂區區長蔡勁鬆說,就要像長安村那樣,努力落實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作為福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長安村在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后,展開河港整治,修建濱水步道,還建起醫養中心、鄉村振興服務站、幸福院老年服務中心等便民服務場所。

2019年底,長樂區開展了“美麗長樂”大行動,圍繞“拆、整、清、綠、護”五個專項任務,全面實施“整潔長樂”“綠色長樂”“人文長樂”。半年多過去,長樂區城鄉面貌得到明顯提升,田間地頭的鐵皮屋明顯減少,昔日堆滿垃圾的衛生死角被清理,如今種滿助村民致富的果樹,殘牆斷壁也“變身”為休閑娛樂的文化公園。

目前,長安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離准確率達95%。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蔣金明認為,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以村民為中心,共建美麗鄉村,是長安村建設取得良好進展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長安村每天垃圾總量約600斤,其中可收集到餐余垃圾120斤左右。村裡將分揀過的餐余垃圾,通過生物處理技術,每天轉化為50斤至60斤有機肥料,回歸果園及用於綠化,實現了有機肥的就地回收、處理與利用。這一做法,每年可為村裡減少近三萬元的開銷。

鄉村“顏值”的改善,也離不開“廁所革命”。2017年以來,長樂區投資3400多萬元,完成新建改建城鄉公廁391座。2020年,長樂區繼續深化“廁所革命”,安排新改建53座公廁,全面消滅旱廁。

“村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素質也會越來越高。”林岩雲說。

“村干部有激情、肯行動,鄉村面貌改善了,村民有了自豪感,也就更願意配合鄉村各項建設工作。”參觀過長安村的新面貌后,長樂區鶴上鎮副鎮長陳偉有感而發地說,每個村都應因地制宜、不盲從,打造有自身特色的美麗鄉村。(記者 趙雪彤)

(責編:陳藍燕、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