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變“造血” 福建援藏工作隊為高原筑牢產業根基

鄭曉強

2020年09月13日11:05  來源:東南網
 
原標題:產業援藏,“輸血”變“造血”

一年來,福建援藏工作隊在產業援藏上結出累累碩果:協助紫金礦業與西藏巨龍銅業達成總價38.83億元的股權轉讓協議、推動投資12億元的八宿海螺水泥和投資3億元的左貢成功紅葡萄酒投產、進一步提升閩昌雙創綜合體的孵化功能及泉洛扶貧產業園的集聚效應……

“產業援藏,是對口支援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的重要途徑。”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領隊魏東表示,福建援藏工作隊將學習貫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及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不斷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面。

一座水泥廠的“速度”

8月8日,八宿海螺水泥點火投產。該項目可陸續解決400多人就業,同時,該縣年財政收入隻有5000多萬元,而該項目可年增收1億多元。

說起海螺水泥,不得不提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八宿工作組組長鄭浩。他在一次調研中發現了當地漫山遍野的石灰岩,於是思考利用石灰岩資源發展產業。

經過招商引資,2018年3月,海螺水泥項目簽約落地昌都市八宿縣,並於去年4月動工建設。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八宿工作組於去年7月進藏后,第一時間對接項目,提供保姆式服務。

去年10月,隨著海螺水泥工程量的加大及員工的增多,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增大,導致同用一股溪流水的西巴村出現用水緊張的情況。村民自行去海螺水泥取水口,斷了其水源。

得知情況后,援藏干部立即趕赴現場協調。“這是西巴村民乃至全縣人民脫貧致富的好產業、好項目。”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八宿工作組組長林謀東耐心地向村民講解該項目的重大意義,逐漸取得村民的理解。

隨后,援藏干部前往取水口調研,並提出新建工業用水取水口、市政管網同步連通至海螺廠區的方案,解決了農牧民和項目用水問題。

海螺水泥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468天。“如果沒有福建援藏干部,不可能會有這麼快的速度。”水泥廠負責人說。

為了拓展海螺水泥下游產業,去年12月,援藏干部協助八宿縣通過網上招商引進億恆達公司。今年4月,億恆達與該縣投資公司聯合成立汽車運輸服務公司,對接海螺水泥的運輸需求。

一瓶葡萄酒的“高度”

海拔3911米的西藏成功紅天麓酒庄,是當前世界上最具“高度”的酒庄。6月22日,隨著葡萄酒灌裝生產線的啟動,該酒庄正式投產運營。

這是福建援藏工作隊以商引商、落戶昌都市左貢縣的民營企業,為當地葡萄解決了銷路和深加工難題,可輻射帶動2000名以上群眾就業。

2018年,廈門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率夏商集團、旅游集團、海翼集團、輕工集團高管前往左貢縣考察。在中林卡萬畝葡萄基地,他們發現當地高原生態葡萄長勢良好,但缺乏葡萄酒釀制等深加工技術,影響了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

2018年11月,廈門成功紅實業有限公司在左貢縣設立西藏成功紅天麓酒庄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3億元,用於管理中林卡萬畝葡萄基地和建設夯達產業園區天麓酒庄2萬平方米綜合體。去年4月,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待葡萄達到豐產期后,酒庄可年加工葡萄6000噸,年生產優質葡萄酒3000噸,實現年產值3億元。

6月,在福建援藏工作隊的助力下,廈門成功紅還與昌都市政府簽訂了“2020年對口支援西藏扶貧工作”協議,確定新增1000萬元扶貧產業資金,帶動30名建檔立卡群眾。

一個產業園的“跨度”

洛隆縣扶貧(泉洛)特色產業園區,是一個“跨度”很大的園區——內接昌都市,是昌都經開區唯一的“飛地產業園區”﹔外連泉州市,與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共建友好園區。

這樣的“跨度”,源自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洛隆工作組的努力。

長期以來,非處於317、318國道沿線的昌都市洛隆縣招商引資相對困難,規模企業數量少,經濟體量小。去年來,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洛隆工作組推動成立洛隆縣扶貧(泉洛)特色產業園區籌備組,並通過牽線搭橋,助力該園區與昌都經開區及泉州市相關園區對接,全面提升園區招商引資、配套設施、管理服務等水平。

“入駐企業可享受昌都經開區的優惠待遇,提升了園區的規格和吸引力。園區也成為泉州援藏對接的紐帶和面對內地招商引資的重要平台。”福建援藏干部、園區籌備組組長王金星說。

該園區規劃總面積83.11公頃,計劃總投資6億元。目前已入駐洛宗特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彩虹民族文化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等11家企業,投資1.56億元,解決就業崗位240多個。

“福建援藏工作隊整合資源建設園區,有助於我們與當地農牧民、瓜果蔬菜種植合作社、物流企業等一起發展全產業鏈。”洛宗公司銷售經理張宇說。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