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福建省教育系統關於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明確六大重點任務。
任務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頭腦
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深入實施“講好中國故事 上好思政課程”創優攻堅集體行動,用好《習近平在福建》系列採訪實錄,有機融入愛國主義故事、戰“疫”故事、先進典型故事等,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挖掘各學科育人資源,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科專業課程有機結合,遴選建設一批高校課程思政和中小學學科德育精品項目,支持和鼓勵學校開發體現愛國主義教育要求的音樂、美術、舞蹈、戲劇作品等,推出反映愛國主義內容的高質量教輔讀物。統籌地方和校本課程,組織編寫福建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和國家安全教育讀本,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開發愛國主義教育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任務二:豐富拓展德育活動的形式內容,激發愛國主義真摯情感
鞏固擴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制度成果,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黨員干部教師日常教育培訓、黨支部“三會一課”以及黨(團、隊)日、主題班會和各類社團活動之中。豐富德育活動內容方式,精心組織開展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持續打造福建省高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馬’當先”知識競賽、校園微拍大賽等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動,推廣展示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中小學德育示范項目。組織高校師生開展學習“四史”等競答講述活動,用好用活《福建紅色文化讀本》系列叢書。發揮儀式教育作用,注重節慶紀念日教育,引導師生感悟中華文化、增進家國情懷。
任務三:積極運用校園文化的浸潤功能,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濃厚氛圍
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活動,通過共研校史、重塑校訓、同唱校歌等方式,深入挖掘學校愛國主義文化,推動學校建好用好校園各類思想文化陣地,使學生處處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染。向不同學段學生推薦愛國主義教育閱讀書目和優秀影視作品,組織開展文化節、藝術節、讀書節等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持續推進高雅藝術和優秀傳統(鄉土)藝術進校園。
任務四:用好用活網絡平台,發揮網絡育人作用
持續打造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張網,建好用好“學習強國”福建學習平台和人民網福建頻道“學校思政”專欄,豐富大學生“大學習”在線學習平台、網上紅色書屋和紅色影院內容資源,推動學校綜合運用校園網、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台,生動活潑地開展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用好用活線上線下紅色資源,推動各地各校針對不同年齡、學段特征,制作推介體現愛國主義內容、具有福建本土特色、適合網絡傳播的校園網絡文化作品。加強網絡輿論引導,規范師生上網用網行為。
任務五:注重發揮實踐育人功能,促進青少年學生愛國行為養成
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推動學校設置公共必修課程,落實相應課時、學分要求,遴選建設一批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依托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社會實踐基地和自然人文景觀、重大工程等,建立健全青少年參加研學實踐、社會實踐、國防教育、軍事訓練、夏(冬)令營、學雷鋒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長效機制。
任務六:始終堅持協同共育,形成愛國主義教育良好社會環境
強化典型引導作用,深入開展“奮斗的我 最美的國”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工作和知識分子“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組織開展教書育人楷模、杰出人民教師評選和“最美教師”尋訪活動。強化家校協同作用,持續開展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深化家校溝通機制,引導家長關注孩子思想狀況和品德成長,推動各地各校主動聯系宣傳、綜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衛生健康、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部門、組織,實現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進一步淨化校園周邊環境,營造學生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
《工作方案》同時對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保障作出明確安排,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提高隊伍能力,完善科學評價和政策保障,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學校思政和德育各項工作之中,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體系,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福建省教育廳(教育工委)新聞中心 王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