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城廂:補齊短板 教育擴容提質

2020年09月17日08:30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城廂:補齊短板 教育擴容提質

  被綠色擁抱的城廂區泗華小學

  下黃小學學生在新教室上課。

  九華學校七年級新生在軍訓中。

  下黃小學新校區

  整潔的校園、嶄新的教學樓、漂亮的塑膠操場……秋季開學,位於延壽溪畔新建成的泗華小學迎來了第一批孩子,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很多學生家長眼前一亮。

  包括泗華小學在內,新學期城廂區有7個教育類項目交付使用,新增學位超過1萬個。今年底,該區還有一所幼兒園和一所小學將投用,可再增加學位1350個。

  除了完善教育布局外,城廂區還在基礎設施提升、教師培養等方面發力,優化資源配置,全力推進教育擴容提質,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努力踐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學位不足 家長煩惱

  近些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作為莆田中心城區的城廂區常住人口不斷增加。據統計,2019年末,城廂區常住人口43.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1.0%,比上年末提高0.2個百分點。常住人口的持續增長,彰顯了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同時也考驗著城市公共服務和資源的承載能力。其中,教育資源緊張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城廂區教育局局長劉永賢介紹,最近幾年,城廂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榮獲省教育先進縣區、市教育優質管理縣區等稱號,被列入全省首批“教育強縣(市、區)”名單,教育綜合實力走在全市前列。“雖然成績鼓舞人心,但教育短板也不容忽視。”劉永賢表示,普惠性幼兒園不足、公辦學位缺口大、教育資源不均衡等仍是城廂區教育發展的短板。

  林女士家住霞林街道宏基財富中心小區,自從兩年前二寶出生起,她就一直為孩子的讀書問題而焦慮。“附近公辦的霞林幼兒園主要招收霞林社區的原住戶子女,剩余的學位名額有限,實行抽簽入學,如果未抽中,就隻能去民辦幼兒園了。”林女士說,荔華東大道一帶居住小區越來越多,很早就聽說周邊要再建一所公立幼兒園,但是遲遲不見蹤影。

  與學前教育類似,在義務教育階段,城廂區公辦學校同樣存在數量少、學位不足的困境。據城廂區教育局招生辦提供的統計數字,由於城區學校學位緊張,去年,該區有278名城區戶籍學生被統籌到位於城郊的華林學校、西許中學就讀初中。

  對於公辦學位不足問題產生的根源,劉永賢分析說,近年來,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區定居、務工、經商,加上“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的實施,城區學校生源急劇膨脹,中小學、幼兒園布點、建設速度明顯跟不上,導致片區子女入學難或適齡兒童不能就近入學等。此外,教育資源不均衡,“擇校熱”依然普遍存在,品牌好的學校生源爆滿,學位緊張﹔農村辦學落后的學校生源逐漸減少,校舍閑置浪費。

  加大投入 補償“欠賬”

  11日上午,新建成的頂墩實驗學校傳出了琅琅的讀書聲。從今年3月1日打下第一根樁基到9月1日學校正式投用,僅用了短短半年時間,頂墩實驗學校建設速度之快,令人驚嘆。

  “今年學校共開設初中七年級10個班,小學6個班,幼兒園小班2個班,學生900人。”頂墩實驗學校校長俞越林告訴記者,頂墩實驗學校是一所全新的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總投資1.5億元,佔地面積約為63畝,總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建有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食堂、幼兒園,以及配套的運動場、籃球場等,二期工程將建設圖書館、體育館、報告廳和辦公樓。

  距離頂墩實驗學校不遠的下黃社區,下黃小學新校區也在新學期建成投用,不僅建有地下停車場、200米跑道運動場,還增設了多個功能室。下黃小學校長洪少鏗說,新校區面積12727平方米,比舊校區擴大了近5倍。目前,整個校園可容納36個班,學位1620個,極大地緩解了下黃社區周邊學位緊張問題。

  民有所盼,必有所為。近年來,面對教育“歷史欠賬”和學位緊缺難題,城廂區將寸土寸金的中心地段用於優先發展教育,通過建設新校區、優質學校擴容等方式加快學校建設,擴大教育公共服務資源供給。

  據了解,城廂區列入“十三五”規劃教育類項目15個,總建筑面積約2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1.5億元,可新增幼兒學位2160個、小學學位12150個、初中學位3000個。目前,已有11個項目建成投用,新增13800個學位﹔延壽小學和龍德井小學因規劃調整和片區改造,並到其他學校進行改擴建,現已投入使用,新增1440個學位﹔荔景幼兒園和荔景小學兩所學校正在建設中,預計年底前可建成。

  城廂區教育局項目辦負責人王洪錦說,為全力推進教育類項目建設,全區所有教育類項目全部排出時間節點,實行挂圖作戰,責任到人,密切跟蹤、強化督查。每個項目成立工作專班和代建辦,幫助建設單位科學制定施工組織計劃和施工進度安排,把好項目建設質量安全關。

  優化資源 均衡發展

  “不僅校園寬敞亮麗,教學一體機、實驗器材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也都應有盡有,我們對學校有信心。”廖先生家住在泗華社區,兒子廖允赫原先在離家較遠的一所小學上一年級,每天接送很是不便。今年泗華小學建成后,廖先生沒有多考慮,就將兒子轉回這所家門口的學校就讀二年級。

  不久前,剛獲評城廂區首屆“愛崗敬業好校長”的何躍彪,從靈川中心小學調到泗華小學擔任創校校長。“學校現有43名老師,中級以上職稱約佔三分之一。”何躍彪說,目前學校硬件設施已較為完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除了以老帶新、“一對一”幫扶外,他們正著手與城廂一實小結對,共同參與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在頂墩實驗學校門口,一塊“南門學校頂墩校區”的校匾特別醒目。南門學校是城廂區三大教育集團之一南門學校教育集團的龍頭學校,為省示范學校。“學校正在起步階段,亟須南門學校的指導、幫扶。”俞越林說,頂墩實驗學校將通過南門學校教育集團的輻射帶動作用,與集團下轄的其他成員校共享師資、課件、視頻等優質教育資源,打響教育品牌。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城廂區通過提高待遇來激發教師干事創業熱情,全面兌現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一年一個月績效工資、校級干部績效獎勵、文明學校獎金。在全市率先組織實施教師職稱崗位設置改革,調動教師積極性﹔實施區級學科帶頭人、區級名師選拔培養工程,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同時,採取“虛編實崗”、“退一進一”、建立編外教師補充機制等方式,探索緩解城區學校缺編和農村學校結構性缺編問題。

  劉永賢表示,城廂區通過教育集團化建設,實現集團內優質資源共享,激發成員校辦學質量提升﹔推進全區教育數字化,實現教育資源設備均衡﹔創設名師引領平台、名校聯姻平台、技能比武平台、交流學習平台、城鄉融合平台等,打造一流教學質量﹔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學前三年教育入園率、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高中階段入學率等全部超過省規定標准。

(責編:陳藍燕、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