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限塑”到“禁限”,福建迎新求變

魏桂蓮

2020年09月21日07:46  來源:東南網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印發實施。意見提出,到今年底,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地的商超、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7月,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又印發《關於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禁限相關塑料制品的細化標准,對階段重點任務、階段性目標進行了具體部署。

  近日,福建省發改委和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兩部門印發《福建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要求即日起,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方案》要求,按照循序漸進、分時分段原則,到2020年,福州、廈門等重要城市率先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

  民用:文明新風尚漸起

  記者在福州市走訪調查發現,在禁限塑料制品方面,不少商家走在了前頭。

  福州城區多個商家採用的是環保的紙質吸管或餐盒。在寶龍廣場的一家咖啡廳,客服人員稱,按照統一要求,他們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給顧客,若顧客有要求,則會提供紙質吸管。

  一家賣水果沙拉以及揚州炒飯的商家說,他們的外賣打包一律採用紙質餐盒。顧客俞女士認為,紙盒有質感又環保。

  然而,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仍較為普遍。

  9月2日7時,福州市二環路一家超市的10來個收銀台前排起長龍。記者任意選了3個收銀台觀察了半個多小時,197名結算的市民中,僅有17人自帶環保布袋,11人自帶了舊的大塑料袋,13人用果蔬區的塑料袋裝東西,其余的人均購買了塑料袋,有的因為購買的物品較多,還買了幾個塑料袋。記者發現,收銀台有環保購物袋賣,卻鮮有人問津。

  “我覺得塑料袋方便,最貴也才5角錢。”家住西洪小區的李銀秀女士說,她到超市購物基本上都會買塑料袋,累積起來裝垃圾扔掉。

  記者走訪五四路的幾家超市及商場,看到收銀處“塑料袋有償使用”已成規則,這些售賣的塑料袋上標有“可降解”的字樣,以及由三個箭頭組成的、三角形的“循環再生”標志。但是,超市及商場內部仍有超薄塑料袋免費提供。“自帶布袋購物的多是老年人,年輕人一般會購買塑料袋,他們不在乎那幾角錢。”收銀員李小姐說。

  記者在西洪路、通湖路上的多家餐飲店走訪發現,用一次性塑料餐盒打包的情況很常見,絕大部分食客都是用店裡的打包餐盒。餐飲店主大多表示,暫時沒聽說“新版限塑令”,“得到通知了會考慮執行”。

  居民在塑料制品的循環利用方面,出現新風尚。

  9月1日一早,福州市鼓樓區楊橋社區的鄭麗媛大姐在自家陽台上,用紙巾擦去幾個快餐盒的油污,用洗潔精清洗干淨,再湊近鼻子聞了又聞,滿意地說:“干淨了。”

  鄭大姐說,快餐盒是用來收納的。在她家的冰箱冷藏櫃,整齊地擺著幾十個快餐盒,裝的各種食物一目了然。“我平時喜歡在餐館打包小孩愛吃的東西,一周下來就有十多個盒子,原來都扔了,現在洗干淨裝東西用,也算給國家作貢獻了。”鄭大姐說。

  在同社區林寶珠大姐家的衣櫃,用膠水黏成整塊的酸奶杯引人注目。“我們家每個人都有這種收納格,專門收納襪子、領帶、絲巾等小件物品,整潔又方便。我們社區還有很多家庭這麼做。”林大姐告訴記者。

  廠家:先手棋彰顯優勢

  限塑,對消費者來說,是消費習慣的升級﹔對商家來說,是包裝材料的更新﹔對生產企業而言,卻是產業的變革。

  9月5日上午,漳州新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會議室正在開中層以上會議,主題是論証全生物降解材料的自動生產線方案。董事長鄭全福強調,技術創新和裝備升級是企業確立市場優勢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鄭全福介紹,2016年,嗅到商機的他開始組建團隊,通過引進技術和自主研發,推出BBM全生物降解材料。BBM具有傳統塑料的機械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生物完全降解特性,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自然堆肥的條件下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融入自然界。

  作為提供原材料的上游企業,鄭全福希望通過整合產業鏈實現抱團發展。為此,他提出共享工廠的合作模式,即由新迪公司為下游廠商提供原材料和免租金的廠房,並與下游廠商共享訂單資源,帶領中小微企業共同轉型升級。目前,共享工廠一期項目共有4萬多平方米,吸引了七八家企業進駐。

  在廈門榮安集團旗下的杰安塑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可降解環保吸管正批量產出。目前,該公司已有上百台紙吸管和PLA(吸管)制造機台。集團董事長劉志忠坦言,環保吸管在國內市場的接受度並不高,主要原因是價格高。“面對禁限塑,我們准備得早,期待瓶頸能被突破。”

  以榮安為代表的省內諸多可降解材料生產企業,對於新版“限塑令”的到來,如獲至寶。“我們呼吁盡快制定科學嚴謹的產品標准,這將更有利於降解塑料快速推廣應用和產業可持續發展。行業洗牌不可避免。要真正做到綠色發展,還是要靠專業人才來提升技術和工藝。”劉志忠說。

  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塑料循環分會秘書長蔣南青曾表示,塑料袋最大的問題是用完就被扔掉,回收渠道不健全,回收效率和價值比較低,對環境會造成危害。而塑料新政提出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日前,記者在漳州市陸海環保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見証了可回收廢棄物再生循環利用的過程。

  走進陸海環保的倉儲區,堆積如山的塑料瓶、餐盒等經分類后,被打包成塊,擺放得整整齊齊,幾乎沒有垃圾異味。“公司採用自主研發的紙塑分離、鋁塑綜合處理等專有技術和工藝,生產出再生紙漿、再生鋁粉和再生塑料顆粒,回用於日常生產生活制品中。”陸海環保副總經理謝奕斌說,廢棄的一次性快餐盒、一次性杯子、飲料瓶、牛奶盒等,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清洗包裝內的殘留液(渣)后,回收、再加工處理,回歸成原材料,可被制作成垃圾桶、塑料袋、牛皮紙、拷貝紙等再生產品。

  謝奕斌介紹,每回收、分解、再生1噸廢棄紙基復合包材,相當於拯救12棵大樹,減少0.8噸石油、1.8噸鋁土礦的開採,少排放3噸二氧化碳。陸海環保年設計綜合處理可回收固體廢物15萬噸,真正做到了綠色環保無污染。

  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福州市城市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楊立宏說,針對福建省塑料企業生存與發展問題,建議對現有塑料制品企業加以整合、改造、升級,堅決淘汰落后舊產能,鼓勵改造達產乃至新上科技含量高的可降解的新產品,使企業研發、生產的塑料制品真正達到無污染、可降解、綠色環保的效果。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