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德古田縣第一中學以古田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和學校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為依托,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設施設備,配齊配強專兼職心理輔導老師,提高心理健康輔導水平和實效,爭創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創建學校德育工作特色。
夯實創建心理健康特色學校的工作基礎
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配備專兼職心理老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心理輔導活動課、學科滲透、心理咨詢、家校結合、宣傳教育活動、教師心理健康素質培養等多方面深入探索,初步形成了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構建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框架。
學校建立設施齊全的心理輔導中心,配備辦公接待室、心理測評室、個體輔導室、閱覽室、沙盤游戲室、音樂放鬆室、團體輔導室、情緒宣泄室、多功能心理活動室等九個功能室,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硬件基礎。
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健全工作機制,完善規章制度,制訂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三年發展規劃。加大學校經費投入,加強心理健康隊伍建設,讓更多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得到培訓的機會,並落實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待遇。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保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擴大心理宣傳活動的覆蓋面,增加學生心理社團、校園廣播、電視、網絡等校園媒介的參與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健全和完善輔導中心的值班記錄、輔導過程記錄,及時並完整歸檔,配以相應的分析、對策與輔導效果評價。利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服務社區,充分發揮心理輔導中心的輻射作用,進一步走入社會,走進家庭,協助家長或監護人共同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
積極開展心理教育及輔導
學校將“心育”課程列入課程表,高一年級開設隔周一節的“心育”課程,高二、高三年級採取專題講座和團體輔導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不同年級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輔導內容。
團體輔導。每學年至少開展2次以上的教師或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引導師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個體咨詢。每周三個晚上各三小時,周末兩半天8小時對學生和老師開放。個體咨詢工作主要通過面詢、書信咨詢、網絡咨詢、電話咨詢四種途徑進行。
(摘編自《立德樹人的福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