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建陽第一中學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全過程, 滲透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全方位。
該校探索建立在校長領導下,以政教處、團委、班主任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探尋營造有利學生心理發展的良好環境,建設具有城鎮高中特點的心育校本課程,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開創未來的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心理潛能,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的方法、途徑及操作策略。
成立“一個領導班子”。建立在校長領導下,分管副校長負責,政教處、教務處、團委、班主任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長遠規劃和年度、學期工作計劃、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訓,搞好師資隊伍建設,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和研究。
組建“一支骨干隊伍”。建立一支成熟的心理健康輔導骨干教師隊伍。他們主要承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的制訂,心理咨詢室的日常工作,包括學生的團體和個別輔導等,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構建深入實施提供專業指導。
確定“一個抓手”。在實踐研究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學習問題引起的,因此學校確定以學習心理輔導為抓手,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又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構建“一個主陣地”。學校建立了“知心朋友心理咨詢室”,具體指導學校各部門、各班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心理教育影響、輻射整個學校。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過程中,發現有明顯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干預。
開辟“一個課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多樣的,而心理健康課程的設置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學校高一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課時量為每兩周一節課﹔高二、高三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學校編寫了以學生學習心理為依據的建陽一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同時,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自覺意識與實施能力的科任教師隊伍。
營造“一個環境”。學校通過學生會組建的心靈部,在全校開展心理減壓營、主題心理劇、心理社團展示等活動,在各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傳遞心理信息,在知心朋友心理咨詢室每15天發行自制心理小報,並通過校園廣播傳播心理知識從各個方面宣傳心理知識,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培育“一個科研園地”。學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以“城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構建”為中心開展學習和研究工作,把“心理學”作為學校管理、育人、教學的基礎理論加以推廣應用。
建立“一個評價體系”。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的過程和取得的效果,必須在實踐中同時探索評價體系的建立。學校把評價的范圍確定在對“心健”學科課程的評價、“心健活動”的評價、學科教師學習心理指導和智力訓練的評價。評價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評價的內容著力於評價各項教學和活動的准備工作、設計水平、實施過程、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的實際效果等。
通過多年的努力,學校探索出適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對策、途徑內容及評價體系,將學習心理教育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機結合,構建了立體式心理健康校本模式,學生的心理得到改善、發展,學生的心理自我調控能力得到完善,大部分學生心理障礙得到消除,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摘編自《立德樹人的福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