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文化館。福清市文化館供圖
夯實基礎設施、開展群眾活動、強化精品創作、著力傳承保護、加強培訓輔導……福清市文化館始終堅持以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為主線,以完善服務體系、增加服務能力為根本,以培育地方特色、樹立地方品牌為導向,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裡”,讓廣大市民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據悉,該館先后被中宣部評為第六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福建省文聯評為福建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被文化部評定為全國公共文化館一級館。
強化基礎設施,提升綜合服務水平
“大院裡,各種配備都很充足,我們平常經常來這邊學習,或者參加文化活動。”新厝鎮王“依伯”如是說。“大院”為新厝文化大院,由舊小學改造而成,現已成為群眾“家門口”的精神家園、服務平台、信仰陣地。大院形成之前,村民的業余休閑生活幾乎離不開打麻將、打扑克、看電視﹔建成后,周遭的村民就開始向文化大院聚集,吹拉彈唱、下棋打球、琴棋書畫、讀書看報……一派繁忙熱鬧的景象。
不僅是新厝文化大院,如今,福清全市24個鎮街綜合文化站均設有多功能廳、圖書閱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健身、棋牌等五種以上功能室,結合數字服務項目,完善相關設施設備,還配備室外活動場所。全市每個鎮(街)綜合文化站基本全部達到二級站以上標准,其中10個鎮(街)綜合文化站可達一級站標准。
福清市文化館新厝鎮分館。福清市文化館供圖
福清還組織實施“典型培育提升工程”,開展“一鎮一品牌、一村一項目”活動,目前已培樹5個示范典型,輔導4個鎮被評為福州市文化先進鄉鎮,提升45個文化村(社區)。同時積極扶持民間文藝團隊,引導社會力量組建了僑鄉合唱團、僑鄉藝術團、融聲合唱團、僑鄉民樂團、金橋藝術團、街心文藝隊、玉融之聲激情廣場大家唱等一批群眾文藝骨干隊伍,以及推動民間力量成立黃檗文化促進會、立達孔學會、南少林文化促進會等組織,進一步彰顯了地方文化品牌的影響力。
強化群眾活動,提升文藝服務水平
日前,“創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家園”文化惠民樂萬家文藝下鄉巡演活動先后走進南
嶺鎮梨洞村和城頭鎮新樓村。精彩的舞蹈、美妙的歌聲、詼諧的小品……13個節目輪番上演,現場座無虛席,好評連連。
每年,福清市文化館都會組織僑鄉藝術團文藝小分隊下鄉,精心編排移風易俗、掃黑除惡等文藝節目,深入各鎮街的村(社區)巡回演出。還積極對接上級部門或專業院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高質量的高雅藝術演出10場以上,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到高雅藝術魅力。
此外,通過深入挖掘節慶時代內涵,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包括“鬧元宵·看民俗”民俗文化節、“我們的端午”、中秋誦月晚會等,將民俗文化推上舞台。夏天,還集中組織開展“六月天·融情夏意文藝季”公益文化系列活動百余場,包括書畫展示、主題文藝演出、音樂專場、文化創意創作、優秀戲劇展演、文化藝術節、文化遺產展示、公益講壇等,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素養,讓市民有更多的文化建設獲得感,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頌。
福清市文化館少兒舞蹈隊獲獎作品《鳥仔》。福清市文化館供圖
強化精品創作,提升特色服務水平
6月5日,在央視少兒頻道《看我72變之創意少年》第十五季第五期節目中,來自福清僑鄉街舞團的11名小舞者和3名助陣老師,代表愛拼才會贏隊,用實際行動和優秀創意作品,傳承發揚街舞“尊重、和平與愛”的精神,將《沖浪》這部作品帶上舞台。節目視頻在短時間內刷爆福清市民的朋友圈,引起海內外福清哥的強烈反響。
如今,僑鄉街舞團已先后參加過杭州G20峰會、央視“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春節大聯歡”、央視“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央視《舞蹈世界》、央視《綜藝盛典》等大型活動,並榮獲首屆海峽兩岸街舞大賽團體金獎、第八屆炸舞陣線國際街舞大賽團體四強,以及全國街舞挑戰賽、福建GOS城市對抗賽等20多個專業街舞賽事的冠軍。
在強化精品創作,提升特色服務水平方面,福清還依托中國音樂家協會僑鄉音樂創作基地和中國音協合唱聯盟福清培訓基地,組織僑鄉合唱團參加福建省首屆城市合唱節和第十四屆中國合唱節,分獲青年混聲組金獎第一和成人混聲組金獎﹔融聲合唱團參加第十四屆中國合唱節和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合唱節,分獲老年混聲組金獎和老年混聲組A級合唱團(金獎)﹔福清市文化館少兒舞蹈隊參加福建省第六屆原創舞蹈大賽獲表演金獎和創作金獎、獲全國小荷風採銀獎。僑鄉少兒合唱團參加2016年第13屆中國國際合唱節比賽獲童聲組A級稱號,中音協合唱聯盟福清培訓基地還被評為福建省“一縣一品特色”文藝基地。細數下來,碩果累累。
強化傳承保護,提升創新服務水平
為迎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召開,福清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今年推出《迎世遺·匠心守護非遺文化》非遺宣傳片。片中,對福清各類非物資文化遺產進行詳細介紹,推動非遺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傳播、保護和發展。
福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福清市文化館供圖
福清作為全國著名僑鄉,歷史悠久,注重“非遺”保護。通過普查、評審、整理、登記、建檔,共確認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間手工技藝、禮俗活動、歲時節令等15個類別、500多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資源。目前,已公布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8項,入列福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1項,入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4項。
積極推進非遺進基層。設立福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免費向公眾開放﹔每年元宵節舉辦一次“鬧元宵·看民俗”福清市民間民俗文化節,將非遺活化,弘揚優秀民間民俗文化,至今已舉辦11屆民俗文化節活動﹔每年6月開展“文化遺產日”專題宣傳活動,在市區人流密集地段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等活動﹔實施“大手拉小手”工程,組織開展“民俗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在8所學校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點,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生力軍。
強化推廣普及,提升培訓服務水平
自7月13日起,由福清市文化館舉辦的2020年暑期公益培訓課程漸漸拉開帷幕。公益培訓主要開設有瑜伽、圍棋、陶藝、少兒笛子、繪本閱讀、硬筆書法、吉他、成人形象管理等課程,時間長達一個月,成為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
福清市文化館進行24鄉鎮(街道)分館協管員培訓。福清市文化館供圖
多年來,福清市文化館始每年都會舉辦多期公益性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活動,開設多個門類,並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實行優先錄取。或以基層文化干部、文藝骨干、村(社區)文化協管員為重點對象,廣泛開展各類業務能力培訓、知識更新培訓和行政能力培訓,做好“組織、指導、展示、培訓、服務”五大工作,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知識素養和能力水平。
此外,每年邀請藝術名家、院校專職教師等舉辦公益性藝術講座,為群眾普及藝術知識、提高藝術素養,進一步提升市民文化品位﹔同時,組織文化惠民鄉村業余講師團,深入田間地頭,加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和教育活動,引領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並探索文化志願者隊伍建設模式,通過匯聚社會資源,招募具有一定文化藝術才能的文化志願者,開展公益性的文藝演出、講座培訓、文藝宣講等,充分發揮文化志願服務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積極作用,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目前,福清市文化服務平台示范點共有7支志願者服務隊近200名文化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