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職業大學:“五個三”構建青馬培養體系

2020年10月09日17:24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為培養一批真懂、真學、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黎明職業大學契合學校人才培養規劃,遵循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合理制定青馬工程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和培訓目標,積極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制度,通過“五個三”工作方法構建了黎明職業大學青馬培養體系。

培養格局:三級聯動

分班次分時間對校院兩級各類“青馬工程”培訓班作了明確規定。學校每年培養200名左右的青年骨干,並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培養,建立相應的動態管理和評價考核機制。各學院參照這一模式,每年對本學院學生骨干等進行集中培訓,培訓人數不少於本院學生的3%。班級團支部在抓好日常學習制度的同時形成定期推薦優秀骨干的工作機制,“校—院—支部”三級聯動保障培養機制通暢。

培養方式:三個結合

充分認識到大思政格局的時代背景下,賦予了“青馬工程”新的使命,在“青馬學員”的教育培養中不斷充實培養內容,豐富培養形式和教育載體,實現“三個結合”。

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通過講座、報告、影視片等使學員進一步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黨的創新理論、重大政策以及社會思潮、社會熱點問題。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機關事業單位、校企合作單位、共建鄉鎮社區中建立一批穩定的學習、實踐基地,並配套建設經費,為“青馬學員”提供參觀學習、實踐鍛煉的有效保障。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設置“青馬專項”,組織學員進行“三下鄉”和“進社區”等基層實踐鍛煉,深入到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一線開展志願服務、社會調查、參觀考察等活動。

堅持線上學習與線下交流相結合。除了進行理論學習、讀書沙龍、參觀交流等線下學習活動外,依托易班等網絡平台,搭建“思政易家”網絡平台,設計“青馬工程”網絡課程體系,建立網絡研討區,組織學員進行在線學習、主題研討、在線測試、成果撰寫等網上自主學習。

堅持課題研究與素質拓展相結合。組織學員結合所學專業和個人興趣或培訓內容,對社會發展、文化民生等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推行“課前三分鐘”主題討論,並撰寫社會觀察報告,形成調研成果,將成果匯編成冊為《黎青思想》。依托專業素質拓展基地,組織培養對象參加各種專業化的能力訓練、素質拓展,開展相應的活動進行情景模擬體驗,幫助培養對象提高以社會化能力為核心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等綜合素質。

課程體系:三個融合

課程內容融合理論學習、通識教育和針對性課程三方面內容,實現“一個班次一套課程”。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合黨章、黨史、國情、國史階段性設置理論學習課程庫﹔結合我校高職高專辦學特點,搭建“黎明文化生態圈”平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為主線,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職業教育文化、學校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企業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優秀文化(一主線七融合)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庫。理論學習和通識教育課程庫面向全校各級“青馬”培訓班開放,由各培訓班次結合學員特性進行課程選擇和編排。針對性課程由各培訓班次根據學員和班次特性進行設計,如校團支部書記培訓班中,智慧團建系統的使用就是培訓課程中的重要課程。

師資隊伍:三個層面

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的專業優勢,利用泉州大中專學校共青團工作聯盟資源,組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省市“講師團”與本校思政骨干教師組成“專業導師團”,對“青馬學員”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的講授與解讀。邀請杰出校友、專業人士、企業高管等組成“成長導師團”,為學員進行共青團業務及人生規劃的指導。聘請在校的往期優秀“青馬學員”組成“朋輩導師團”,為青馬學員解答培訓過程中的困惑。三個層面“導師團隊”組成了開放性的“青馬導師”團隊。

考核管理:三項舉措

編訂《黎明職業大學“青馬工程”學員培訓手冊》,建立校、院兩級“青馬學員”信息庫,建立培養對象學員檔案,對培訓合格的學員頒發《黎明職業大學青馬工程培訓班結業証書》,並載入學生檔案。在結業時評定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對不及時參加培訓、表現不積極、考核評價不合格的學員進行中期淘汰或不予結業。

黎明職業大學聚焦全程培養、落實協同保障,“五個三”的青馬培養體系培養了一批理想信念堅定、理論素養深厚、責任意識強烈、專業技能扎實的優秀學員,青年學生逐漸成長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者、實踐者,將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應用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中。(黎明職業大學 盧軍虹)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