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有困難,就找‘政企直通車’。”如今已成為福建企業的共識。
2016年4月,在時任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下,福建省開通了“政企直通車”,運用“互聯網+”,構筑政府服務企業直達通道。當年,“政企直通車”即獲評第二屆中國“互聯網+政務”優秀實踐案例50強。疫情期間,“政企直通車”第一時間開展“復工復產暖心行動”,通過建立標准化快速辦理模式,助力打通“五難”操作鏈,推進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經驗做法得到國家工信部的肯定和推廣。
數據顯示,上線4年多來,“政企直通車”平台注冊企業數從最初的150家增加到目前的4.6萬家,企業來件數從2016年的不足100件增加到目前的總計1.1萬件,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
聯結點對點,服務零距離
“輕輕一點,一鍵受理,快速分辦,高效便捷。”近日,南平華田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宗陽向記者談起“政企直通車”時,總結出了這十六個字。
這還得從幾個月前說起。當時,王宗陽申報2020年省級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設備投資補助,由於“政策存在時間差”,無法享受智能化改造關鍵技術設備購置額10%的獎補資金。他本想跑一趟工信部門,但受疫情影響,出趟門諸多不便。就在這時,他得知南平市啟動了“政企直通車”,於是嘗試注冊登錄,5分鐘不到就成功提交信件。不到半個小時,王宗陽就收到了南平市工信局的回應,稱會盡快到企業核實。經過專家評審、現場核查,公司符合智能化設備補助條件,如今工信部門正組織第三方開展專項審計。
目前,“政企直通車”服務對象覆蓋全省所有企業,不限類別、不設門檻,企業可以通過968871服務熱線和微信、小程序等“掌上”辦理渠道,實現簡易注冊、快速登錄“搭乘”直通車。“政企直通車”還與省產融雲平台、工信廳惠企項目申報系統、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等深度融合,實現“一個賬號、一網通辦”,讓企業體驗更好、獲得感更強。
省市縣聯動,打通服務鏈
恩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生產高端飲料的新辦企業,原預計1月底可以辦理食品許可証。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一切停滯,企業已簽約全國客戶358家,簽訂合約銷量300萬箱,眼看著無法如期供貨,將面臨違約索賠。
接到企業訴求后,“政企直通車”迅速響應,省、市兩級市場監管局立即啟動“一企一議”,安排專人指導企業辦理食品許可証,詳細告知所需相關資料並第一時間安排現場審查,壓縮審批時限,在符合食品生產許可相關要求情況下,予以盡快發証,支持企業盡快投入生產。
“醫療器械注冊証有效期於5月19日到期,但國外客戶安排專機要到5月底。”福建康博醫療科技公司負責人很焦慮,擔心醫用防護服無法順利出關,面臨上千萬元的經濟賠償。“政企直通車”迅速聯動廈門海關,“一事一議”專題協調,對企業在有效期內生產的產品視為獲証產品對待,幫助企業順利完成產品出關。
“今年以來,我們以省級‘政企直通車’平台為樞紐,推進10個市級平台建設,打造一批縣級平台,著手搭建‘1+10+30’服務平台網絡,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針對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快速分辦、快速反饋。”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各承辦單位對涉及面廣、辦理難度大的事項,主動牽頭組織相關部門與企業面對面溝通協調,積極創新方式方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讓企業解渴滿意。”
直通省領導,快速解難題
7月,福建永晶科技公司向“政企直通車”反映,公司新投建的生產工藝屬自研工藝,在進行安全條件審查評審時,評審專家認為該工藝屬國內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藝,應經過安全可靠性論証后,方可通過評審。但福建省尚未出台“國內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藝安全可靠性論証”實施細則,導致安全條件審查無法進行。
“政企直通車”收到企業訴求后,迅速形成直轉件呈報省政府領導,並協調省直有關部門辦理。省應急廳立即會同省工信廳等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委托省安全科學研究院為企業組織安全論証,並指導企業做好安全條件評審。
據介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政企直通車”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政企直通車”服務效能,及時受理、核實、轉辦企業反映事項,原則上要做到咨詢類2個工作日內辦結,建議類5個工作日內辦結,訴求類10個工作日內辦結。
近日,福建省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提升“政企直通車”服務效能若干措施的通知》,從拓展服務功能、健全服務體系、完善聯動機制、嚴格辦理時限等6個方面細化具體措施,促進高效率、高質量服務企業。
據記者了解,近期省級“政企直通車”平台還將推出“訴求快車、政策快車、融資快車、供需專車、信息化專車、雙創專車”等6方面服務功能,各市、縣平台也將結合實際推出個性化服務,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讓企業真正“解訴求、知政策、享服務”。同時,依托福建“政企直通車”平台,“福建省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系統”也已開通上線,主要受理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拒絕或者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投訴,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記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