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峰會上的“智慧醫保”元素看福建醫保信息化

2020年10月12日17:1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人民網福州10月12日電(陳偉)醫保電子憑証掃碼購藥、刷臉支付、“一站式”就醫掃碼結算、互聯網診療醫保移動支付、個人賬戶家庭共濟、跨省異地就醫、醫保資金在線監管……正在福州舉行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智慧醫保的應用場景吸引了不少觀眾。而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服務也已經走入越來越多人的生活中,助推健康中國建設。

在福建的醫院,患者可憑借醫保電子憑証進行醫保挂號、醫保結算、查詢醫保明細等操作。部分醫院還支持醫保電子憑証實現門診建檔、繳費、查報告、取藥、住院手續辦理等功能。已開通互聯網醫院支付權限的醫院,不但實現了醫保結算,對個人現金部分也能在線支付,實現在線醫保身份認証、脫卡結算、互聯網復診、處方續方、醫保自動結算、藥品送到家等“互聯網+”醫保服務,讓民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智慧醫保的便利。此外,福建省近期實現了醫保電子憑証和八閩健康碼雙碼融合,參保人展示八閩健康碼時,就可以同步對接綁定醫保電子憑証,並支持掃碼購藥等功能。作為全國首個實現醫保電子憑証和電子政務系統深度結融的省份,福建省實現了醫保電子憑証在電子政務應用的重大創新。

福建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梁步騰告訴記者,目前,福建已有342家醫院實現醫保電子憑証結算。除了醫院,在藥店,參保人員如今也可通過醫保電子憑証實現“無卡購藥”。福建省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福建已有750.7萬名參保人員開通了醫保電子憑証﹔全省8545家藥店已實現醫保電子憑証結算。

通過數字建設的“賦能”,帶給群眾更便捷的醫保體驗的同時,也有效助力疫情防控。

在廈門,年齡超過75周歲、殘疾癱瘓等行動不便、患有精神疾病、未成年人等人群,可長期委托代辦人進行慢性病門診代配藥。今年2月,廈門市醫保局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正式上線“委托代開藥”功能,將原來的線下登記改為線上辦理,代辦人可在家辦理代開藥登記,幫家中臥病在床、行動不便的老人等代為開藥,減少因人員流動造成疫情傳播的風險。

疫情防控期間,福建醫保部門積極倡議、引導辦事群眾和單位醫保業務“不見面辦理”,試行容缺受理、網絡拍照補件和事后補交材料等,極大方便參保群眾和單位辦事。今年以來,福建全省醫保部門全程網辦事項達到248367例,網上申請辦結審核事項超過231323件,個人醫保查詢服務查詢量高達3267萬次。

以大數據為支撐,用活醫保個人賬戶。從今年7月開始,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實現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參保人員可以通過醫保經辦窗口和手機APP申請設立家庭共濟賬戶,家庭成員不論是否在省內同一統籌區,都可加入共濟賬戶。設立共濟賬戶后,個人賬戶資金超過2000元的部分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使用。截至10月10日,福建全省已開通家庭共濟賬戶6.75萬戶,涉及14.85萬名參保人員,家庭共濟賬戶發生交易8.57萬筆,支出金額約2600萬元,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佔總支出的61%,真正實現了個人賬戶家庭內共濟共享。

而在醫保基金的使用監管上,大數據的作用也很“強大”。記者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成果展現場看到,醫保部門借助一套綜合監管平台,可以實現包括人身核驗、醫保智能審核、醫保移動稽查與案件管理、信用管理的多種功能,解決參保人虛假就醫、冒名就醫,醫生無証執業,定點醫療機構不合理、不合規、過度醫療等問題。

梁步騰表示,福建已經在全省推廣醫保智能監控,有效提升了基金監管效率。其中,廈門市率先將人臉識別技術廣泛運用於患者就醫、醫師認証、移動查房等領域,全面應用視頻監控、移動稽核、案管系統、區塊鏈技術等,剔除了1000余人次“挂証”醫生,有效地控制了醫療費的不合理增長。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