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思政課、專業課“兩張皮”

2020年10月13日14:09  來源:光明日報
 

  讓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能夠同向同行,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程特點,助力課程思政建設發展,是時代提出的新課題、新要求。

  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同向同行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思政要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展開。青年學生今天的政治思想素質、人文道德情懷、專業技能水平直接影響著他們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責任擔當、價值判斷、工作成就等,影響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程度和發展水平。

  長期以來,思政課程與其他專業之間的“兩張皮”問題已經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必須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高校應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融入日常工作、教育教學和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當中去。助力高校課程思政發展,思政課程要實現兩個方面的突破:一是要把單純的思政教育課堂拓展到專業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拓寬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空間。二是要實現授課主體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共同發力、共同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面臨難題的狀態。以建設“大思政”格局為契機,推動各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

  在人才培養體制上同向同行

  實施課程思政建設要做到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融會貫通。在高校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中,價值、知識、能力是三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時丟掉了價值觀教育,就等於生命機體失去了活的靈魂,人沒有了精氣神。價值是關乎立德樹人的第一要務,價值塑造比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更重要。

  課程思政建設是個系統工程。國家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總指揮官,課程思政建設需要頂層設計,統籌安排,把控大局。每個高校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場指揮官,是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者。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圍繞教材、教法、課程、課堂、評價等方面下功夫,以各學院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單位,以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聯合單位,形成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合力格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要協同並進,共同構建起長短相形、音聲相和的多元育人機制。多元育人機制的健康發展,一是要做到真實,即課程思政建設要反映時代特點和發展要求,不能脫離實際情況,要接地氣,要與各門專業課程的傳承與發展相結合。二是要做到求實,即在推進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時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切勿好高騖遠。課程思政建設要優化教育目標,人才培養目標,關注實踐操作,提升德育水平。三是要做到落實,即無論是課程思政還是思政課程,都要腳踏實地。落實需要組織、制度和經費保障,組織保障是方向,制度保障是支撐,經費保障是基礎。

  在人才培養路徑上同向同行

  實施課程思政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三個重要方面,構建課程思政的大手筆。

  在課程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以各專業教師為主體,以思政理論課教師為輔助,充分吸收並發揮思政課教師在政治教育方面的經驗。積極引入思政課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共建人,實現公共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共建,共同發展。專業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來感染學生、教化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展現教師的學術道德與水平,職業道德與能力,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密切關注學生成長。課程思政建設應汲取思政課程在理論與實際、學習與生活、求知與求真等方面的經驗,創新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以形成全面協調發展的思政大課程。在課堂教學方面,專業課老師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層次、教學環節上要融入德育內容。但是要順其自然,避免生搬硬套。

  (作者:李桂麗,系青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王菁華,系青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