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檢察:致力智慧檢務建設 提升檢察信息化水平

2020年10月20日11:24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年來,福建以“數字”引領高質量發展,打造了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區。數字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領域,而檢察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工作如何適應信息化、智能化趨勢?

近年來,福州市檢察院致力於智慧檢務建設和發展,於2018年8月正式啟用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院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充分借助系統外行業內領先的知名科研院所、重點高校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社會科研力量,致力於解決智慧檢務應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技術問題。福州市檢察院檢察長張時貴在福州市檢察院2020年上半年業務工作分析會上指出,要扎實推進現代科技與檢察工作融合,凝聚社會科研力量,著力提升聯合實驗室孵化檢察科技產品能力。

至今,福州市已孵化出公文智能輔助擬稿系統、公益訴訟快速檢測聯合實驗室、雲玲工作室互聯網雲平台、知識產權檢察法律服務雲平台、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等檢察科技產品,為高效司法辦案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公益魔方” 提升公益訴訟辦案效率

9月16日,羅源縣西蘭鄉一塊廢棄電池廠邊,福州市檢察院技術信息部的技術員手持洛陽鏟正在對廢棄地周圍深層土壤進行取樣。

溶解稀釋、配對比液......在現場,技術員將預處理過的土壤樣本放入便攜式快捷檢測儀“公益魔方”內。短短40秒,檢測結果出爐。技術員參照國家有關標准,對土壤樣本出具了重金屬超標定性及含量定量檢測建議,檢測結果顯示該地塊土壤確系重金屬超標。在收到羅源縣檢察院移送的線索后,縣環保部門已邀請公安機關提前介入調查。

“設立快速檢測實驗室是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一項新嘗試,其檢測結果可為檢察官提供一個初步証據,以此快速打擊生態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領域違法行為,對違法亂象及早進行監督整改,提升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效果。“福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余深畫坦言,檢測難、鑒定周期長,制約了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

為打破這一瓶頸,福建省檢察院、福州市檢察院上下協作配合,聯合共建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實驗室。對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聯合開展快速檢測。今年8月21日,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17個主要專業設備,涵蓋60余項指標數據檢測,覆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水質檢測、土壤檢測、空氣檢測、食品安全檢測、噪音檢測五大領域。

目前,已有倉山區、晉安區、羅源縣、永泰縣等基層檢察院提出了快速檢測申請。這些硬核“黑科技”大大提高了公益訴訟檢察官發現線索、開展監督的精准度,提高成案率。

“雲平台”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4月26日,正值世界知識產權日。受疫情影響,鼓樓區檢察院對一起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進行庭審網絡轉播,同時,高新企業通過“知創福建”福建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台同步轉播參與觀看,直播期間不時有企業提問咨詢相關問題。

觀摩庭審的鼓樓區人大代表寧鴻蔚對庭審直播贊不絕口,“檢察機關的這種創新方式,有效避免了過多人員接觸,同時還進行了普法宣傳,助力民營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庭審直播”功能是鼓樓區檢察院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檢察法律服務“雲平台”中一大亮點功能,具備的直播、互動、錄播等功能方便社會各界收看知識產權案件庭審。針對鼓樓區高新企業集聚、科技產業發達的特點,2010年起,鼓樓區檢察院經福州市檢察院指定管轄,集中審查起訴全市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但案多人少,制約了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發展。

積極服務企業,大膽探索創新。2019年,鼓樓區檢察院自主研發了知識產權檢察法律服務雲平台,形成包括專家智囊團、法律法規庫、案件數據庫等在內的“一個司法資源庫”和辦案服務、公眾服務“兩大服務平台”,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輔助檢察官辦案,為企業提供司法風險評估、高效服務與維權渠道。實現知識產權刑事司法與行政服務、法律咨詢、維權保護的無縫銜接。

“‘雲平台’一改傳統的面對面服務方式,通過線上線下能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便捷式服務。不論是申請評估,還是法律援助都可通過線上完成。”鼓樓區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鄭軍直言,“雲平台”投入使用后,鼓樓區檢察院年均接待企業量增加了2-3倍,共受理審查起訴知識產權案70件199人。

9月,碩果累,豐收滿。鼓樓區檢察院著力打造的“智慧鼓檢之未檢與知識產權雲平台”獲評2020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優秀創新案例。鼓樓區檢察院亦是本次福建省檢察機關唯一獲獎單位。

“智訪系統” 方便群眾為民解憂

87歲的葉大爺因10年前與鄰裡發生土地糾紛,經過一審、二審、再審判決敗訴后,踏上十年信訪路。但因客觀事實因素,多年來葉大爺四處信訪未果。

十年間,葉大爺來到閩侯縣檢察院上訪了七八次。有時因接訪人不同,葉大爺要重新介紹自己的上訪情況以及進展等,這讓脾氣日漸暴躁的葉大爺更加窩火,有一次他甚至將唾液吐在接訪人身上泄憤......

“過去的系統隻針對案件進行存檔,無法針對上訪人及時調取詳實情況。新研發的12309智能接訪系統(以下簡稱‘智訪系統’)針對上訪人對案件進行了歸類存檔。”10月23日,閩侯縣檢察院副檢察長林曦接訪了葉大爺。與以往不同,葉大爺經過人臉識別后,他往年上訪的情況按時間軸清晰地展現在林曦面前,這讓她“心中有數”。省去了重復介紹的程序,這讓葉大爺情緒緩和了不少。

在了解到葉大爺的二兒子夫婦均為二級殘障,老人家護犢情深,想為兒子爭取1.4萬余元的糾紛土地賠償款后。林曦通過多方溝通,一方面說服葉大爺家人做起思想工作,一方面她走訪鄉鎮,為葉某某爭取到1萬余元救濟款,同時她還協調鄉鎮為葉某某二兒子一家申請了低保。葉大爺終於停下了上訪的腳步。

“一直以來,接訪效率低、效果差,信訪識別難、反應慢,信訪留痕空、追責難等問題困擾著檢察機關控申工作。”閩侯縣檢察院檢察長張春直言,來信訪的群眾都是急需幫助的。怎樣快速解民憂,又能讓他們得到較好的服務,這是新時達檢察機關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閩侯縣檢察院通過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五個方面前沿數字科技,研發12309智能接訪系統(以下簡稱“智訪系統”),全省首創現代化新型智能接訪模式,破解信訪問題治理“十大”難題,有效提升基層信訪問題治理能力和水平。該系統入選閩侯縣委政法工作創新亮點,被市政府推薦申報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對應理論研究課題《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職稱架構“智檢接訪”管理平台研究》獲得最高人民檢察院立項。

智慧接訪輔助系統投入試運行四個多月來,受理各類群眾來信來訪222件,領導接訪15批20人,辦結信訪事項181件,群眾滿意率100%,化解信訪積案2件,重復訪同比下降33%,現場纏鬧訪降為0,源頭治理初顯成效。(周雯)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