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福建工程學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努力推進高水平示范性應用型大學建設,立足地方,為區域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和落實趕超提供扎實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資源。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教育,以有效推進專業認証評估為引領,在夯實專業基礎的同時抓好學生職業化能力提升。根據教育部“四個回歸”要求,特別重視學生學業基礎教育,尤其重點關注學業困難的學生。從學校近幾年教學實踐來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業問題並非易事,學業困難的學生往往有一些共同的行為特征,比如做事拖拉,學習效率低下等,這些表現也正是拖延症的典型行為特征,福建工程學院設計學院團委從制度層面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從專業層面糾正拖延症行為,從硬件層面滿足基礎條件等方面著手,從拖延症行為的糾正入手,系統化、針對性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從而實現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養有效提升。
具體做法和思路
從制度層面加強體制機制建設。青年學生干部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青年意見領袖”,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工作內容和工作效率對青年大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起到思想引領作用,因此,學校從強化時間管理出發,強化制度建設,學校各級團組織通過青年學生干部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完善學生干部管理體制機制,從學生干部的課堂文明、宿舍文明和網絡文明創建等陣地加強其“三個文明”習慣養成。在課堂文明陣地創建方面,強調提前10分鐘進教室,做好課前准備。嚴禁上課遲到、早退、玩手機、睡覺等不文明行為的發生,特別是嚴禁學生干部作業拖拉現象出現。在宿舍文明陣地創建方面,學生干部對所在宿舍的內務情況負直接責任。要求學生干部嚴格執行學校《宿舍管理十禁止》管理規定,監督本宿舍成員嚴格遵守。在網絡文明陣地創建方面,引導學生干部科學上網,合理上網,節制上網。規定學生干部每天非課程需要的上網時間不超過1小時,嚴禁網絡游戲、瀏覽色情網站、網上賭博、網上借貸和發表不當言論等不文明上網行為。規定學生干部每學期的文明分不低於100分。對表現較差的學生干部加強引導,對引導無效的學生干部採取干部退出機制﹔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干部進行表彰,並在評優評先、團推優、入黨和獎勵表彰等方面優先考慮。
從專業層面糾正拖延症行為。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拖延行為源於個體對結果的顧慮、對過程的恐懼等認知因素,因此通過自我剖析,梳理自己的想法,能較好的克服對自我的不良認知,從而改變不良行為。設計學院團委從專業層面,運用認知心理學、行為療法組織建立學生干部為主體的學習型小組,通過為期5周的專門團訓,幫助小組成員了解自我拖延行為,認識到拖延對學習、生活的影響,並積極渴望改變。通過練習、任務與分享,了解自身拖延的原因,以及拖延過程中的不合理認知。通過提高自我分析能力與客觀的自我評價,克服對拖延的恐懼,鼓勵組員在面對拖延時,有勇氣走出第一步,並且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組員將團體輔導中形成的合理認知、分析問題、准確評估、落實行動的方法和習慣應用到日常學習、生活中。為了保証項目實施的效果,項目組還編撰了《工作坊培訓師手冊》和《工作坊學員手冊》,指導培訓師規范實施好每一次團訓,同時讓學員能夠詳細記錄培訓所學,並利用手冊完成課外練習。在分析自身拖延的原因,學會與自我對話后,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鼓勵團隊其它成員,並約定會期結束后的互動方式,相互加油鼓勁。參加工作坊的同學,每周需要集中團訓時間約為2小時,團訓結束后,則需要每天堅持完成學員手冊上的任務,記錄自己的拖延行為,分析行為的原因,與自我對話,並逐步開始形成合理安排時間習慣。
從硬件層面滿足基礎條件。為了給項目實施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除了在專家指導下編撰《工作坊培訓師手冊》和《工作坊學員手冊》外,學院還配備了6部單反高清相機和1部攝像機,為演示視頻的拍攝和錄制提供了保障。學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設計創新創客育成中心擁有400平米面積的空間,為項目的團體輔導提供十分便利的活動場所,並在其中配備辦公設備。學校學工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團輔室和心理咨詢室為本項目的實施也提供了必要的活動場地支持。為了保障項目能夠順利進行,學院還提供了日常辦公、研究討論和人員提升培訓的經費支持。福建省教育工委為項目的落地實施還提供了10000元的專項資金資助。
主要成效與特色
提升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和學業成績“新境界”。始終把青年學生的學習擺在首位,通過夯實學業基礎,豐富青年學生的知識儲備,淬煉青年學生的思想情操,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和專業素養新境界。4年來,共開展理論學習將近40場,豐富了青年學生的理論學習形式,增添了新思想理論學習的生動性、趣味性及系統性。以青年大學習為抓手,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新媒體,規范其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院團委青年大學習效果明顯,成績顯著,總體參與率70%左右,位居全校第一名。近5年來,青年學生干部獲校級獎學金人數數佔學生干部總人數的70%以上,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均來源於學生干部。
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通過開展學習沙龍活動、結對活動等發揮優秀學生的幫扶和優秀學習習慣養成帶動效應﹔借助多媒介宣傳優秀學生事跡,發揮典型學生的榜樣引領作用。按照“結合專業特色、融合思政教育、提升綜合素養、傳承優秀文化”的總體思路,以提升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內涵和質量為主旨,探索實施了涵蓋黨建工作、團建工作、創新創業、綜合素質等的設計思政育人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獲得 “互聯網+”項目獲初創組省賽金獎、國賽銀獎,創青春項目獲省賽銀獎,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等國家級國際級大獎。
有效推動第二課堂邁向新階段。在多數學生有效參與到糾正拖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后,進一步整合學校各類資源,組織成立優秀學生沙龍活動,邀請優秀的學生干部開展交流會﹔組織實施優秀學生領航系列講座,邀請校內優秀教師為學生開展專題學術講座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更好認識良好習慣養成的積極意義,進而更好的鞏固訓練效果。學院還開展學生干部培訓班,重點培訓學生干部對於辦公軟件、社交禮儀、演講口才,團學基本知識等,積極服務於拔尖學生的成長成才。積極借助新媒體開展工作,重點打造“設計人”微信平台,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在全校微信平台排名中名列前茅。強力推進“工作營”計劃,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創造能力。有效實施師生黨建之家結對共建計劃,培育了泰寧新橋鄉、潘厝社區等品牌服務項目,受到校內外相關媒體的廣泛好評。(福建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