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領域,漳州是后發者。在大交通體系日趨完善、產業集群擴張、工業鏈升級的大背景下,漳州物流產業進入換擋提速期。立足本土、產業集聚與信息化驅動協同共享、與工貿業深度融合、供應鏈優化,是其轉型的方向。
縱橫捭闔 蓄勢積能
深秋,正值琯溪蜜柚上市時節。作為平和縣的拳頭農產品,當地蜜柚種植規模近70萬畝,年產量約130萬噸。它們中的大部分,將通過福建海峽(國際)兩岸農產品物流城,運往全國各地的批發市場。這個物流城位於漳州市龍文區朝陽街道,自2013年投入運行以來,已匯聚800多家商戶,實現百億級年交易額。這背后,是漳州物流行業從分散走向集聚的路徑演變。
“漳州的物流企業,大多從早期的貨運代理與運輸業務起家,零散的夫妻店與‘一桌一人一線’模式是主要形態,相互間各自為戰,缺乏協同合作。”漳州市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協會會長陳群認為,作業分散、缺乏龍頭、服務類別單一、配套設施滯后、信息化建設落后,是漳州物流業的基本面。“你一噸65元,我就一噸55元,行業利潤在價格戰中被日益攤薄。”
但這並不意味著,漳州物流不具備后發優勢。“早期鷹廈鐵路的繁榮,加上漳州農業、食品工業等傳統產業的優勢,帶動了不少人進入物流領域。”陳群說,漳州市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協會曾做過一次調研,發現漳州物流業呈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特征。“大量從業者從漳州走出,在外地從事物流業務,觸角遍及長三角與珠三角等地。”
除了產業歷史悠久,坐擁山海資源稟賦的漳州還具有發展物流業的特色產業載體。“立足本市花果、農海產品等產業的實際需求,以發展現代化冷鏈物流為特色,具有天然優勢。”陳群說。
日益完善中的大交通體系則為物流業的突圍注入新動能。高速公路網絡由“一縱一橫”邁向“兩縱兩橫五聯”,漳州港推行多式聯運模式,廈漳同城大道、沿海大通道開通在即,無不助推漳州物流駛向快車道。
做大盤子 做活優勢
盛輝物流公路港是新近落戶龍文區的物流項目。2013年,有感於漳州物流業分散的現狀及不可小覷的后發優勢,來自福州的物流企業盛輝物流集團決定將公路港模式引入漳州。匯聚分散的物流企業,協同合作,資源共享,規范運營,是其基本理念。
“我們試試發布貨源與車源信息,提供貨物動態跟蹤等服務,實現倉儲管理智能化。”盛輝物流負責人謝做檜表示,運營4年以來,已有50多家物流企業入駐,年交易額近5億元。
從無序分散走向規范集聚,是漳州物流業的新動向。按照當地的產業規劃,漳州將打造農產品、水產品、花卉、光電和醫藥等基於本土產業基礎的物流中心。以農產品、水產品所需的冷鏈物流為例,投入運營近兩年的漳州永勝通物流有限公司,便通過龍頭帶動,爭取改造漳州冷鏈物流的基本形態。
“以往,漳州有大量冷庫,其中大部分為生產企業出於自身需求自建的冷庫,專業的冷鏈物流企業也大都規模不大,專業度不夠,相互之間各自為戰,倉儲資源被分散,庫房利用率普遍低下。”永勝通公司副總經理曾映峰表示,為改變這一局面,該公司引入了現代冷鏈物流管理模式。該項目總儲存量近3萬噸,配套了6層高、近8萬平方米的冷庫和4000余平方米的配送加工車間。
除了龍頭帶動,信息化建設也助推漳州物流產業邁向集聚。陳群的另一個身份是漳龍物流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3年前,由漳州重點國企漳龍集團投資建設的漳龍物流園區開園。園區定位於現代化綜合物流,吸引了近50家工貿與物流企業入駐。園區所在的“漳華路”逐漸成為閩西南一條重要的“物流走廊”。
“我們的物流平台可整合區內工業企業、貿易企業、物流企業協同發展,通過平台實現資源與信息共享,供需雙方可以通過平台完成供應鏈物流信息業務合作,從而實現降低綜合物流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的目的。”陳群表示。
今年5月9日,漳州市薌城區交通運輸局向漳龍物流園區開發有限公司頒發了漳州市首張《網絡平台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証》。該平台通過借助大數據挖掘和整合定位實時監測並計算入駐平台的貨運需求及運輸能力、合理調配運輸路線和貨物,能夠最大限度地撮合供需貨源、減少運力浪費,降低物流成本。
在陳群看來,未來漳州物流業發展的另一趨勢是資本兼並。“推動產業資本融合,推動兼並合作、強強聯合發展,主動尋求多元化的股權結構模式,推動龍頭物流企業上市,進一步規范內控管理,高效推進現代物流生態圈的建設進程。”他說。
發力第三方 決勝供應鏈
物流產業的另一發展方向,便是與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
“我們城市配送屬於物流末端,涉及小賣部、商超、小門店。”漳州喲客配送服務有限公司林志勇表示,“城市共同配送的高效率物流”使其與第三產業深度融合。
就拿奶粉、紙尿褲等母嬰用品來說,品牌種類非常多。各品牌經銷商都會自己送貨到各門店,但是分散配送就嚴重影響了效率和成本。3年前,林志勇走訪各大廠家,將一個地區的同類產品混裝在一起配送。
“各經銷商的貨整合到一起,業務由他們拓展,我們負責去配送。現在,各縣都設有我們的倉庫和小面包車,大卡車進入漳州后,再由小面包車進入各鄉、鎮、村。”在林志勇看來,自己就是“織網人”,整個城市的配送網絡和倉庫都建好之后,商品的流通速度加快了。以往,縣域經銷商一次囤貨至少一個月的量,資金壓力較大,但現在他們“高頻率小批量”進貨,緩解資金壓力。
末端配送“合並同類項”,供應鏈更是如此。“未來企業的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因此應該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鼓勵企業外包原材料採購供應、運輸、倉儲等物流業務,推動生產和商貿企業與物流企業聯動發展。”陳群表示。
“經多年發展,龍海市的食品產業的利潤空間十分有限,唯有從供應鏈入手,才能進一步降低成本。”從事糖漿供應十余年的曾志軍介紹,一些食品中小企業的原材料需到外地採購,多數企業要提前備貨,安全庫存時間在15天左右。如此冗長的時間,資金和時間以及倉庫成本都很高。曾志軍所屬的友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著手改變。“我們的食品原材料倉儲配送中心承載兩個功能:一是聯合採購多種原材料。企業需要,馬上調貨,當天送到。二是中心會教企業如何使用原材料。”曾志軍說。
另一方面,漳州的龍頭企業也在主動謀求轉型。
“漳州的農產品從這裡走出去,海外和省外農產品從這裡走向漳州。我們物流城已成為重要的農產品物流、批發集散地。未來,拓展供應鏈服務鏈條,將是我們的主要發展方向。”福建海峽(國際)兩岸農產品物流城副總劉凱表示,除了攤位出租,物流城還提供檢驗檢疫、質量追溯等服務。現在,物流城正建設公共信息平台、電子商務平台、廢棄物處理中心、消防安保系統、冷鏈配送中心等配套項目。
劉凱表示,這幾年零售商家和農戶紛紛做起直播,像京東、淘寶這樣的大電商公司也涉足生鮮農產品,實現產地直採。在線上紅利逐步減少的情況下,物流城已從“齊全農產品”的優勢入手,建立飯店酒店統一採購平台。
未來,兩岸農產品物流城還將為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提供出路。“我們已建立扶貧專區,將和農業生產基地合作,及時提供產銷等市場信息,科學指導生產,同時包裝對接海內外市場。”劉凱表示。
兩岸農產品物流城發展的另一方向是城市生鮮配送。“比起電商巨頭經營的生鮮配送平台,我們具有貨源及大實體平台優勢。比起零售業主,我們有價格統一的優勢,能夠直接打通上中下游,將加工好的農產品、水產品等配送至本地的各個社區,這既符合目前的消費潮流,又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劉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