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為國家綠色工廠的福建三寶有限公司是一座花園式的鋼廠。
三寶集團通過智能化系統實現高效節能。
俯瞰金峰經濟開發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發布第五批綠色制造名單,金峰經濟開發區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的綠色工業園區。
位於漳州市區西北部的金峰經濟開發區創辦於1992年,現有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7家,已形成鋼鐵循環經濟產業、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綠色農牧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綠色產業體系,規上企業中綠色產業企業佔比達33%,綠色產值佔到園區總產值的一半以上。
作為一個老牌的工業園,金峰經濟開發區是如何以發展綠色產業項目為突破口,走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獨特之路?
工業園區亦能山清水秀
21日,記者驅車從金峰中路進入金峰工業園區,隻見道路兩旁草坪齊整,滿眼翠綠,茂盛的行道樹傲然挺立,三角梅和雞蛋花為園區增添色彩。這座被九龍江西溪環繞的工業園區,布設著星星點點的后花園——西院湖公園、天寶濱江親水公園、香蕉海生態公園,都是園區工人們休閑散步的好場所。
登高俯瞰,一幅“園中有林、園中有花、園中有湖”的畫面盡收眼底。步入園區中的企業,同樣是一片綠意盎然。“車間裡熱氣騰騰,一出車間就是我們的百果園,種植了龍眼、荔枝、芭樂、楊桃等。”閩光鋼鐵辦公室的詹麗煌說,這些果樹均是員工認養的。他們公司堅持綠色發展,以“環保、智能化、生態化”為出發點,以3A級景區的標准在廠區內建立鋼鐵主題公園、百果園等,通過對生產車間、生產配套、周邊綠化、生活區等大環境進行提升,積極推進生態環保項目建設,打造“生態型工廠”“現代化企業”。
被評為國家綠色工廠的福建三寶有限公司更是一座花園式的鋼廠。秋日的傍晚,佔地3000畝的三寶廠區內,雲淡風輕,百花競放,風蕭樹搖,水吟鳥唱。下班后的工人們在廠區的花園內散步,清澈見底的湖邊種植著高山榕、美人樹、白玉蘭、香樟樹、大王椰子、羅漢鬆等上百種樹木,錯落有致,郁郁蔥蔥,芳香四溢。湖中的噴泉一躍而起,猶如一朵水仙花綻放。
“過去,我以為鋼鐵廠都是塵土飛揚,環境臟亂,來到這裡才知道,原來工廠也能這麼美。”正在觀賞美景的公司員工蔣秋坤說,三寶工廠內還有一個果園,一年四季瓜果飄香,蜂飛蝶舞,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心情特別舒暢。
金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歐陽思嘉說,近年來,金峰經濟開發區以建設標准化園區為主抓手,把“生態+”理念融入綠色發展之中,加快推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在促進綠色崛起上進行了有益探索,特別是開展園區造林綠化工程,依托園區原有生態基礎,推動建成香蕉海、天寶濱江生態公園等一批生態公園,面積137公頃。
綠色經濟繪就發展底色
除了建設生態綠色景觀,金峰經濟開發區還積極引導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在節能技改、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項目方面提供資金扶持,支持龍頭企業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
9月11日,三寶集團新1號高爐點火儀式在三寶集團隆重舉行。這標志著三寶集團邁向綠色低碳、智能冶煉、高質量發展的裡程碑。
據三寶集團董事長王光文介紹,新1號高爐項目總投資29.6億元,主要建設一座1700立方米高爐及其配套設施。該項目秉承了“綠色低碳、超低排放、固廢循環”的理念,採用全系統排放點除塵全覆蓋,極大提升了節能環保水平,年節約標煤27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7萬噸,達到了國內最先進水平,提前5年實現國家超低排放目標,並逐步向“超淨排放”目標前行。
其中,原料系統採用全封閉煤焦倉儲運輸技術,屬同行業領軍者,從源頭杜絕了煤焦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揚塵污染。燒結機系統採用了國內先進的半干法脫硫脫硝,二氧化硫排放量小於每立方米35毫克,氮氧化物排放量小於每立方米50毫克,達到國家“超低排放”指標。對於固廢,採用循環資源綜合利用,全面實現固廢循環﹔工業廢水則採用最先進的水處理技術,達到了“全利用,零外排”。
該項目還配套了60兆瓦的余能余氣發電項目,利用高爐、轉爐所產生的富余煤氣,通過先進的高溫超高壓發電機組實現發電,既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又實現了節能環保。
“產業園區發展綠色經濟,不僅可以帶動企業發展,也可以破解產業園區在跨越式發展中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歐陽思嘉說,目前,金峰經濟開發區正重點培育鋼鐵循環經濟產業、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和綠色農牧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作為主導的綠色產業,並將重點培育一批擁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市場佔有率高、引領作用強的綠色產業龍頭企業,如三寶集團、漳州閩光、傲農生物科技、大北農農牧科技,圍繞主導產業打造和完善綠色產業鏈,加快構建園區綠色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著力提升綠色產業競爭力。
科技服務釋放創新活力
日前,記者在金峰經濟開發區看到,金塘路及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已進入掃尾階段,作為全市第一條地下綜合管廊,該項目投用后,可實現管廊運營信息化、自動化管理,通過智慧覆蓋管廊運營的全過程,實現“管、控、營”一體化。
曾經,金峰經濟開發區水、電、路、通信管線錯綜復雜,雨污水管網鋪設零散,硬件設施對企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2018年6月,金峰經濟開發區金塘路及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啟動,總投資約36.6億元,南起勝利路,北至高速天寶互通,總長10.2公裡,寬60米。
據項目工程師張志昊介紹,對比過去的各種管道,地下管廊不但改善人居環境,也提高維護效率。一旦某節線路發生故障,管廊智能機器人會快速精准地將定位和故障原因反饋到維護中心,再由中心派工作人員指定某節線路維修。
“新建管廊的初始建設成本較高,但維修運行費用較小,經濟社會效益隨著運營期的增加而逐漸凸顯。”張志昊說,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有利於解決傳統地下直埋管線所帶來的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既提升城市管線維護的便利性,也避免城市路面的反復開挖。此外,管線的使用年限比傳統直埋式管線大幅延長,實現了節約環保。
“我們還引進了環保大管家平台,目前正處於調試階段,將很快投入使用。”在金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內,金峰經濟開發區二級主任科員韓小強向記者展示了環保大管家平台的界面和功能。
韓小強說,借助環保大管家平台,他們將建立金峰開發區生態環境“一區一檔”及轄區接管的企業生態環境“一企一檔”。今后隻要通過該平台,就可以了解到開發區生態環境執行情況,對企業的環評手續實時跟蹤,掌握第一手資料。企業也可在線上直接提交備案材料,免得來回奔波,真正實現讓“數據跑”代替“群眾跑”。
此外,園區將持續創新服務模式,積極開展能源托管服務,探索推進園區第三方治理,提高園區管理水平﹔同步建設綠色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綠色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和綠色發展合作交流平台,整合建構綠色產業服務平台,推動建設高效、創新、開放的綠色產業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