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為破解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能力不足、村級事務欠規范等問題,福建大田引導村裡走出去的能人回村參與建設,充實鄉村人才隊伍﹔同時,從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中選派干部到村,規范村級事務,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強身健體”。
眼下,福建省大田縣陽春村19.55平方公裡的村域范圍內,包括旅游民宿在內的17個項目正同時鋪開。“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村支書林樂堅帶著記者穿行村裡,一路介紹。
林樂堅曾是福建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總隊長,退休后回老家當起了村支書。“3年內要辦完21大類事。”一年來,這位村支書給自己開出的任務清單不斷拉長,最近更是恨不得“把一分鐘掰開了用”。
福建省大田縣,閩中地區典型的山區縣,像林樂堅這樣退休后回村任職的,已有35位。年輕時他們滿懷憧憬走出大山,如今帶著另一種使命歸來。“能以這樣的方式回饋鄉親,是我的榮幸。”林樂堅說。
發展能力不足,村級事務欠規范,陣地服務功能不突出……不少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問題,大田都曾遇到。通過外引能人、內選“住村特派員”,大田結合自身實際多管齊下治痛點,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強身健體”。
凝聚力量
邀請能人回村,破解鄉村發展人才瓶頸
臨近退休時,林樂堅給大田縣的領導打了個電話,表達了想為家鄉做點事的想法。很快,家鄉的同志就來到福州,和他溝通起回村擔任村支書的事情。
林樂堅18歲就離開了陽春村,走出大山,入伍當兵,此后因工作緣故,回村次數並不多。陽春村曾是貧困村,后來雖然摘了帽,但基礎依然薄弱,發展后勁不足。林樂堅最初計劃的“做點事”,主要還是為村裡跑跑項目,為當地經濟發展添一把力。
“做點事跟任職村支書,壓力完全不同,后者是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林樂堅說。
范訓明也有過類似的感受。他跟林樂堅是同一年的戰友,去年5月從福建省交通運輸廳辦公室主任的職位上退休。“長年在外工作,雖說是家鄉,可自己對情況並不熟悉。”范訓明坦承,“干不好的話,怕是要挨鄉親們的罵。”
雖有擔心,但更多的還是干事創業的熱情。“有了平台,可以更好地為家鄉做事。”大田縣鄉村三級干部也在幫他打消顧慮。
林樂堅和范訓明都屬於村裡走出去的能人,他們各有優勢、各具所長,如今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大田通過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和強化教育培訓等舉措提升了村干部整體素質,但是,干部隊伍結構不優、能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以鄉情為紐帶搭建平台,引導村裡走出去的能人反哺家鄉,積極投身家鄉建設,有助於破解鄉村發展人才瓶頸。“引導能人們參與鄉村建設,是家鄉發展需要,也是干部群眾共同的期待。”大田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懷斌說。
厚積薄發
憑借各自領域積累,為家鄉發展帶來開闊思路
陽春村新村部,共建單位的牌子在大門兩邊排開。
牌子上的單位既有部隊,也有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每一家都是林樂堅帶著村干部們去反復溝通獲得支持的——村裡正在建設的17個項目,不少就來自他們的幫扶助力。
這是能人們回村任職所帶來的直接變化——憑借各自領域的多年積累,為家鄉發展“嫁接”優勢資源。
從部隊正師職崗位退休的林佳山,是大田縣回村任職的第一位能人。在他擔任村支書的前坪鄉上地村,他讓村裡的山貨對接上了某部隊的食堂和超市,僅村級集體收入每月就有上萬元。
常年與網絡和信息化打交道,林樂堅將信息化建設列為村裡建設的重點。眼下的陽春村,網絡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公共服務給村民們提供了巨大便利。村部大樓裡,正處於試用階段的互聯網遠程診療系統,讓村民足不出戶便可直接預約數百公裡外的福建省立醫院專家。“隨著5G技術鋪開,這裡不僅可以做簡單的遠程診療,還能進行體檢。”林樂堅說。
同資金、項目一並來到鄉村的,還有更為開闊的發展思路。
今年5月到任石牌鎮長溪村后,范訓明便開始琢磨起村裡今后的發展方向。長溪村距離大田縣城不過8公裡,能不能在城郊經濟上發力?一番調研后,范訓明和村干部們一起規劃了幾個項目:縣城沒有大型游樂場所,正好可結合鄉村旅游資源,打造兒童樂園﹔國防教育基地也有需求,學生們今后的軍訓可以有個好去處……眼下,村裡委托專業機構做的15年村庄規劃,就挂在村部的牆上。“這片工業用地,就是為這幾個項目規劃的。”范訓明指著圖紙說。
截至目前,大田已有35名村裡走出去的能人回原籍擔任村黨組織負責人。這其中,既有退休領導干部,也有專家學者和企業高管——縣處級以上退休領導干部有11人,1人曾任大學教授、高校校長,15人有過在外開辦企業的經歷。
規范村務
選派“住村特派員”,推行標准化建設,增強服務意識
溫榮強攤開記錄本,展示村裡的公章使用記錄。從村民健康証明到林權証辦理,隻要涉及公章使用,都有跡可查。
如今,溫榮強負責上地村的公章管理。他既是前坪鄉政府的武裝干事,又是上地村的“住村特派員”。
“住村特派員”由大田縣委組織部選派,人員大多來自鄉鎮裡的重點培養對象和新招錄的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他們的職責是指導、監督、協助村“兩委”開展工作。簡而言之,主要就是讓村級事務更加規范。目前,大田共選派了122名干部到村擔任“住村特派員”。
對外,引來“領頭雁”﹔對內,選派“住村特派員”規范村級事務。這是大田縣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力抓手——既要外引“活水”,更要練好“內功”。
同樣予以規范的,是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標准化建設。
在華興鎮京口村,村支書葉玉團的辦公室就設在村部一樓的黨群綜合服務中心。開放式平台,村干部一人一工位,直接面對前來辦事的群眾。
這不是京口村獨有的新氣象,而是大田縣早已鋪開的村級陣地“標准版本”——所有村干部實行開放式辦公,地點必須在村部一樓的黨群綜合服務中心,各類涉農服務項目進駐,面對面服務群眾。王懷斌說,推行村級組織場所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就是突出服務功能,“讓群眾有麻煩事能盡快解決”。
《人民日報》( 2020年10月30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