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朝天馬峰生態園旅游區位於漳州市漳浦縣湖西畬族鄉后洞村,規劃總面積約1580畝,水庫160畝。朝天馬峰屬於灶山山脈,海拔高506米,該生態園地處南亞熱帶,氣候適宜,環境優美,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距離廈門市80公裡,距離漳州市區60公裡,毗鄰沈海高速公路趙家堡出口,交通便捷,已形成優質農業休閑旅游資源。生態園內有歷史悠久的朝天馬峰古城寨、古村寨、風動石、紅軍洞、土地公廟及清朝碑文等綺麗景觀。
生態園區位於后洞村的杜厝裡自然村,杜厝裡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一帶有12個自然村,其中馬肚、斜仔、壟尾、科嶺自然村的畬族人口超過整個后洞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周邊湖西、赤嶺兩鄉畬民眾多,千百年來,杜厝裡鄉親與周邊陳、蔡、方、王、黃、林等姓氏的群眾、藍姓畬族群眾和睦相處,共同創造畬鄉文明。這一帶還保留一些傳統畬族節日,主要有農歷的三月三、四月的分龍節、“六月六”慶豐收、七月初七等。另外,每年農歷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畬族的祭祖日。“三月三”是畬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其主要活動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緬懷祖先,亦稱“烏飯節”。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漢畬群眾共同慶祝“關帝”誕辰,也叫“磨刀仙”節。
源自生態園區烏龜山及朝天馬山的后洞溪,蜿蜒流淌於村社之間,在廟口匯合后,流入眉力水庫。溪流滋養著世代后洞人民,哺育出厚重的歷史。現留有的馬肚紅軍洞以及紅軍辦公活動場所杜厝裡、紅軍田、馬肚樓、烏龜樓等革命遺址,是紅色旅游的好去處,后洞優美的自然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成為后洞發展具有原生態觀光休閑旅游不可多得的資源。
以項目區營造的生態農業為主要特色,目前,生態觀光園為該規劃區內前期開發的一個項目,屬於漳浦縣龍雨生態養殖基地,2012年被福建省農業授予農業示范點,2011年至今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地,2014年朝天馬峰生態園旅游項目得到縣政府批復同意,現已投資近6000多萬元,按照規劃設計,項目區內將建設:休閑養生中心、養眼入口區、養樂戲水區、養生度假區、養慧互動區、養神朝聖區、養志觀光區,預計總投資2.3億元。
該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豐富湖西畬族鄉旅游資源,是“五裡三城”旅游項目的延伸和拓展,增加農業休閑旅游內容,增加看點,引領當地農民致富和農業發展,為打造海西文化旅游創造條件。
位於朝天馬峰生態園中心,漁村范圍達1580畝,水上面積160畝,建設多功能釣魚台、水上茶廳。休閑釣魚台,可讓釣上來的鮮魚由游客就地加工品嘗﹔休閑體驗館,可體驗休閑釣魚及休閑農產品,採摘新鮮蔬菜、水果等無公害農產品﹔生態休閑,可讓游客體驗原生態水上風光、森林、山澗、人文與自然、歷史古城寨、古跡、朝聖景點﹔紅色旅游,讓游客接受革命傳統文化教育,激勵青少年革命愛國主義精神。(陳光輝 柯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