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學院供圖
為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莆田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堂走出校園,進行實景教學。近日,莆田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生們前往木蘭溪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在木蘭溪真實場景中,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堂。
此次課堂從“建設美麗中國——木蘭溪的生態治理”主題出發,在課程主講老師朱波的帶領下,音樂專業19級同學們來到了木蘭溪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本次課堂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師生齊心,共同打造“雙線實景課堂”。
朱波首先帶領同學們來到了木蘭陂水利工程遺址處,他向同學們解釋了木蘭陂兩邊水清澈程度不一樣的原因——下游渾濁的水是漲潮時從興化灣涌上至此的海水。借解答疑問的契機,朱波繼續給同學們分析了宋代錢四娘、林從世筑陂失敗和李宏、馮智日筑陂成功的原因,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人類在與自然相處時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在講解新中國成立后木蘭溪的治理過程時,朱波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張鎮木蘭溪治理揭示板,在木蘭溪義務勞動的紀念碑石處展開課程內容的第二部分——木蘭溪水域治理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即主要解決水患與生存矛盾的問題、重點解決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問題和如今的重點解決局部與整體的矛盾問題。
在木蘭溪堤壩的自行車道上,師生共同騎行。朱波向同學們講解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站在風景如畫的綬溪大橋上,結合垃圾分類的宣傳,朱波向同學們提出一個要求,要樹立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生活理念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
課程結束之后,陳文婷同學說道:“這樣的思政課既新穎又興奮,線下親身體驗,線上彈幕霸屏。線上線下互動熱烈,既有理論又有實景,對於一些抽象的生態文明理論,學習起來絲毫感覺不到枯燥,極大激發了我們學習思政課的興趣,有效提升了思政課的吸引力、親和力、感染力。”(陳文婷 陳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