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港區,這座因石化產業而興的小城,在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中,已經從單一的石化產業園區蝶變為一座宜居宜業的濱海新城。
自2016年獲批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以來,泉港區不斷探索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新模式,促進產業、城市、人口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泉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這些年,泉港區踐行新發展理念,以石化產業為主導,驅動城市服務更優質,配套更齊全,讓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推動產業與城市的融合發展。”泉港區委書記梁炳輝表示。
千億產業,提速高質量發展
生產供水、罐區進料、項目驗收、專業設備安裝檢驗……6日,在泉港區石化園區的百宏集團會議室裡,一場現場辦公會正在火熱進行,百宏集團高管與泉港區干部面對面,直面問題,對照清單,一一解決。
百宏集團董事長施天佑對泉港區干部的主動靠前服務,點贊有加:“這樣的現場會,很及時,也很有效,相關部門幫助指導,現場解難題,有力推進了我們項目的進度。”
作為中國第二大滌綸低彈絲生產企業,百宏集團去年以來在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投資57億元,新建年產250萬噸/年精對苯二甲酸(PTA)項目。該項目是泉港石化工業園區芳烴產業鏈的關鍵項目,主要生產精對苯二甲酸,為周邊地區企業生產聚酯、滌綸等提供原料,有望於12月試投產。
百宏集團PTA項目正是泉港石化產業強鏈、補鏈的一個生動縮影。2019年以來,泉港區完成簽約項目63個,投資總額達554.93億元。
“近年來,泉港區推動‘大招商、招大商’,深化石化產業供給側改革,不斷地延鏈、補鏈,提升石化園區產業附加值。”泉港區發改局局長劉玉強表示。
泉港石化工業園區規劃面積29.6平方公裡,園區內聯合石化所提供的巨大原料優勢,已吸引一大批中下游企業入駐,如台灣國喬石化項目。目前入駐石化園區企業多達45家。
今年3月初,國喬石化項目正式落戶泉港區石化工業園區,正開展前期工作,有望於12月底開工。該項目總投資500億新台幣,佔地800畝,將年產100萬噸丙烷脫氫(PDH)及90萬噸聚丙烯(PP)。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帶動形成總投資180多億元的“LPG→丙烯→環氧丙烷→聚醚”產業鏈。
近年來,泉港區不斷延鏈、補鏈,還引進了下游的高端精細化學品等高附加值產業項目,培育發展起產業鏈完善、種類齊全、附加值高的高端石化產業集群。
2019年泉港區實現石化產值1111億元,形成以聯合石化為龍頭,大型煉油、三大合成材料、大宗有機原料、下游深加工等較為合理的石化產業結構。
如今,泉港區已連續8年躋身中國化工園區20強,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工業百強縣(區),入選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和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已成為福建省的十大增長區域。
在推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泉港區還圍繞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大引進戰略新興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新園區。
搭建平台,助力創新園區建設。近年來,泉港區落地建設中國福建化學工程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完成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一期和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等院校和平台建設,引進新耀新材料等11個高新項目、高技術企業和福建化工創新實驗室、省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創新中心、電子精細化學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助力高新園區發展。2019年實現新材料高新園區總產值110億元。此外,還全力推進福海糧油三、四期動建,形成以益海嘉裡、福海糧油為龍頭的產業園區。2019年實現糧油加工產值197億元。
安控區建設,讓涉遷群眾更宜居
“隨著石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原先遺留的廠村混雜問題就愈發突出。隻有讓居住在泉港石化園區附近的群眾搬遷入城,住進新小區,才能讓他們更安居樂業。”劉玉強局長坦言。
從2017年起,泉港區就開始實施安控區項目,涉及3個鎮17個建制村,約5.3萬人,斥資約355億元。那麼,如何做好做細涉遷群眾的安征遷工作?
“安控區項目涉及的安征遷,是項民生工程,也是項公益工程。它是為安全而拆、為民生而拆。”劉玉強說,區裡抽調全區42%的在編干部下沉到項目征遷一線,全力以赴做好這項安征遷工作。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協議簽訂97.76%,騰空房屋81.09%,拆遷房屋73.77%。
為了把實事辦好,泉港區打出民生“組合拳”。比如,設立涉遷村“幫幫團”“義工服務站”,免費為涉遷群眾提供就業創業培訓等一系列保障措施,解決搬遷難題,實現和諧征遷。同時,開通綠色通道,精准對接群眾需求。比如,在購房結算、戶籍辦理等方面,為涉遷群眾提供零距離的暖心服務等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泉港區實施安控區項目,正是引導農村人口向城區、鎮區加快轉移,已成為當地推進產城融合的一個生動縮影。
在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的同時,泉港區也持續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日前,泉港區發布《關於扶持石化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加大財稅扶持、建設石化供應鏈交易平台、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優化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吸引更多的企業到泉港區投資發展石化產業鏈項目,促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比如,將設立泉港石化產業發展基金,年度獎勵金從石化產業發展基金列支,於次年獎勵給相關企業﹔泉港區還將實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符合條件的石化人才可享受2萬元至80萬元的購房補助等等,保障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
為了營造投資暖環境,泉港區成立重大項目專門服務工作小組,開展“月嫂式”“管家式”代辦服務,簽約項目實行挂圖作戰、專人負責,形成1個項目1名代辦、1個台賬、1支隊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等等。
產城融合,提升百姓幸福感
產業,無城不立。近年來,泉港區立足“以城促產”,著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基礎配套和生活服務,實現產業和城市的完美融合發展。
“這裡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在木棧道散完步,還可以在百姓書房裡逗留閱讀。”初冬時節,在位於泉港中心城區的錦繡公園內,泉港市民庄秀蘭正帶著孩子散步,不時感嘆公園的美。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葫蘆形的人工湖,不時有白鷺低掠,綠地景觀、雕塑小品、休閑棧道等配套設施齊全。如今,佔地520畝的錦繡公園,已從昔日的鹽鹼地變成泉港城區市民的“網紅打卡點”。
近年來,泉港區把普惠共享作為最高的民生追求。以“缺什麼補什麼”為導向,泉港把公共財政更多地向教育、醫療、公園、養老等民生問題傾斜,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以教育為例。今年至2022年,泉港區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新改擴建項目達20個,投資總額約12億元。推動美發中學、行政核心區實小分別與福州時代中學、福建師范大學附小合作創辦中學和小學,不斷提升教育實力,獲評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區。此外,醫療資源也持續提升。泉港區中醫院去年開業,婦幼保健院遷址重建、泉港區醫院病房大樓2^#樓項目等一批工程正在建設中。
“這些年,泉港區突出‘港城、石化、濱海’特色,開展產城融合突圍年、城鄉建設大會戰、城市建設提速年等系列活動,統籌推進‘一中心、四組團’建設,建成12平方公裡城市南部生活區。”泉港區區長顏朝暉表示。
同時,泉港區實施物業規范提升暨老舊小區整治三年行動,啟動福煉生活區等6個小區改造整治。優化城鄉交通路網結構布局,福廈客專泉港段及祥雲路、驛峰路、驛坂廊道等城市干道改造提升加快推進,建設雨污水管道。
驅車行進在泉港中心城區,隻見平坦的瀝青路面、整齊的路沿石,栽植香樟、秋楓的綠化帶,秋菊綻放,香氣扑鼻,行車其中,心曠神怡。
在泉港,打通救助的最后一公裡也成為民生新亮點。“我們推進全國‘就急難’綜合試點工作,發揮村(居)‘兩委’、駐村干部、公益協會志願者等貼近群眾、熟悉民情的優勢,打通救助的最后一公裡。”泉港區民政局局長劉開南說,泉港區已健全“救急難”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由7個區直部門牽頭、17個部門配合的橫向協作,整合形成醫療、生活、教育等七大類救助政策,實現17個救助項目的信息共享。據統計,全國“就急難”綜合試點運作以來,全區“救急難”救助共發放4300多萬元,救助22000多次,全區主動發現的救助對象佔總受助人群的40%以上。
如今,泉港區高樓林立、城市功能日漸豐盈,鏗鏘有力地邁向現代化濱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