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構建“三個專”實踐育人新體系

2020年11月12日15:50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志願服務具有價值導向、素質提升、精神塑造等功能,是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推動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載體。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Bridge”助殘志願服務隊以“專家”“專業”“專心”為落腳點,努力打造志願服務新模式,構建高校實踐育人新體系。

專家指導,強化志願服務頂層設計

服務隊成立於2011年3月15日,是福建省首家大學生專業助殘志願服務團隊。亞洲殘疾人體育協會副主席、體育科學學院原院長梅雪雄教授,福建省殘疾人體育研究中心秘書長、博士生導師吳燕丹教授長期擔任團隊指導老師。在充分分析當前社會殘疾人體育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服務隊精准定位於通過開展殘障人士大型賽事、日常健身指導、助殘宣傳等志願服務改善和提高殘疾人群體身心健康,幫助殘疾人實現社會融合和體育運動共享。服務隊結合體育教學研究、運動心理分析的優勢和殘疾人的特定需要,找准切入點,制訂出“研究-實踐-服務-反饋”四位一體的品牌發展戰略,形成了富有個性和特色的高校專業志願助殘服務品牌,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作為隊伍重要理念,將思想引領貫穿志願服務活動全過程。

專業引領,推動志願服務提質增效

強調“服務規范”,建立培訓長效機制。根據志願者的服務意願與能力特長,結合殘疾人的特定需求,舉辦助殘服務技巧、禮儀等各方面培訓班,切實把助殘志願者崗前培訓抓實抓好,提高志願助殘服務質量與專業水平。抓骨干力量。服務隊通過選派志願者骨干參加殘疾人社會指導員資質認証,培養專業助殘服務人才,使他們成為志願服務的中堅力量。抓平台建設。學院在全國首創“特殊人群體育服務與管理”的體育教育本科平台課程,課程負責人吳燕丹教授長期擔任服務隊指導老師。該課程堅持把殘疾人體育服務理論與在特教學校、社區助殘及殘疾人體育競賽中的助殘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收獲知識、提升能力的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

堅持“量身定制”,培育助殘實效項目。服務隊師生從自身專業出發,針對殘疾人群體量身定制 “居家健身操”“輪椅八段錦”等助殘服務項目。十年來,堅持每周六下午到東湖大院為肢體殘疾人教授健身操。2013年5月6日《福建日報》第6版政文版《中國夢我的夢》專欄以《我們用青春的夢想裝點校園》為題,報道了福建師范大學學生為實現夢想而執著奮斗的逐夢故事,其中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服務隊與東湖大院殘疾阿姨之間的故事。此外,服務隊師生在長期助殘服務實踐的基礎上,創編了五套輪椅健身徒手組合操,獲得全國首屆殘疾人康復體育服務大賽一等獎。該項成果已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購買,2018年6月受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福建省殘聯委托,在福建師大舉辦輪椅健身操培訓班,向全國推廣。2020年,中殘聯再次委托服務團隊創編殘疾人康復體育系列宣教片。

專注“特奧融合”,打造助殘服務示范。目前全國兩百多所學校加入特奧融合學校計劃,福建師范大學是第一批入選的學校。體育科學學院被授予“中國特奧運動研究基地”,每年都承接國際特奧東亞區的大型賽事或融合活動。服務隊核心骨干專注研究“特奧融合”計劃,連續10年參與該計劃大型賽事或融合活動的策劃組織等相關工作。鑒於核心骨干團隊常年致力於特殊奧林匹克融合學校計劃等活動實施,效果甚佳,經驗豐富,服務隊於2018年開始受聘為東亞區特奧融合學校計劃技術指導團隊,迄今為止,已在全國8個省市三十多所特教學校和普通學校進行技術指導,開展特奧融合學校活動,重點將服務成果復制推廣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專心服務,提升志願服務育人成效

參與人數多。服務隊成立至今,招募志願者超過七千人次,策劃組織各類大型賽會及日常社區服務,鍛煉了一大批優秀志願服務骨干。服務隊與福建省殘疾人聯合會、福州市第二福利院等6 家助殘單位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建立了5個固定助殘服務點,開辟了福州市楊橋路河南社區、東湖大院等2個體育助殘試點社區,參與大型殘障人士體育賽事服務31場,包括全國聾人運動會、東亞區特奧大學計劃融合活動、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2018年全國特奧足球比賽暨全國第十屆殘運會等,參與志願者5873人次、服務總時長達28000小時、幫扶殘障人士逾11000人次。

社會反響好。項目實施至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肯定。2014年,“Bridge”愛心助殘志願服務項目作為福建省14個參賽項目之一,參加了全國“首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榮獲銀獎,該項賽事為國內最高級別的志願服務評比。2018年《有愛無礙共筑心橋》志願服務項目再次獲得全國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2019年在光明網主辦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品牌暨最美全民健身志願者征集”活動中獲得全國“十大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品牌活動”。同時,也獲得中殘聯陽光助殘示范項目。

育人效果佳。通過長期、多樣的志願服務鍛煉,志願者們提升了思想素質,提高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等實踐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一是志願氛圍更加濃厚。在“Bridge”服務隊品牌效應的影響下,學院全體本科生均為注冊青年志願者,志願服務蔚然成風。除了助殘服務外,學院平均每年有1000人次參與各類志願活動。二是榜樣人物不斷涌現。在助殘服務的砥礪下,服務隊涌現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福建師范大學首屆道德模范”等一大批優秀學生典型。三是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高。近年來歷屆服務隊隊長都是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隊伍核心骨干考研和保研率高,本科生團隊獲得省級創新創業立項並圓滿完成。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Bridge”服務隊十年的助殘工作充分展示了青年學生用所學知識改善和提高殘疾人身心健康,為社會、為他人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通過志願服務提高了大學生志願者的精神凝聚力和文化凝聚力,加強了對大學生志願者的思想引導和行為引導,協調了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關系。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將繼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發揮專業優勢,弘揚志願服務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扶殘助殘的社會新風尚,為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自強自立、融入社會,再立新功,譜寫更加絢麗的實踐育人新篇章。(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