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漳浦:古村廢墟上 建起“文化驛站”

2020年11月13日08:41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古村廢墟上 建起“文化驛站”

  游客在古厝院落歇腳休憩。

  洪明賢採摘自己種的中草藥做特色菜。

  夜晚,文化驛站裡歡樂地舞動起來。

  洪明賢向游客介紹文化驛站。

  青翠的籬笆,多彩的花兒,香氣迷人的中草藥,切切淙淙的水流聲,更有一幢挨著一幢、修葺一新的閩南燕尾脊古厝,環境清幽,古香古色……周末,前來“小山東南宋文化驛站”的游客絡繹不絕,人們走進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好去處,流連忘返。

  文化驛站位於漳浦縣杜潯鎮城裡村山東自然村,主人是返鄉創業青年洪明賢。

  “85后”的洪明賢干過車間工人,當過駐唱,后來又學習了中醫知識和中餐廚藝。“我早先十幾年一直在外打拼。”他說,自己總想趁著年輕多學點有用的本領,這期間雖吃了不少苦,也增長了不少見識。2016年初,洪明賢結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回到家鄉創業。

  起初,他將所學中醫知識與廚藝相結合,投資了上百萬元,在村前開了一家養生餐館。養生餐館生意一度紅火,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吃貨小天堂”。

  來養生餐館的“吃貨”越來越多,洪明賢開始考慮如何讓遠道而來的客人有一個更愜意的落腳點?他謀劃著精心打造一個養生餐館的“后花園”,讓客人體驗不一樣的養生樂趣。

  選址哪裡合適呢?洪明賢一直思忖著。“其實,我們村庄藏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還是蠻有文化的。”洪明賢說,根據祖輩流傳下來的說法,村子的名字“山東”與一個山東籍的南宋大臣楊維邦有關。相傳,南宋末期小朝廷遭元兵一路追殺,南宋丞相楊維邦(山東省泗水人)擁護少帝趙罡及楊太后南下途中,經過古雷海域,卒於船中。宋王室悲痛不已,將朝廷船隊停靠古雷油澳片區,將丞相就地火化,其子用羅衣把丞相骨灰包起,葬於今杜潯鎮山東自然村。其后,楊氏后代便在山下筑廬開荒,並把地名改為“小山東”,世代傳承。

  洪明賢認為,如果依托這些故事,認真整理相關史實,再將村裡連片荒廢的古厝民居好好收拾一下,包裝一番,定是一處極有魅力的“文化驛站”。

  2019年春節一過,洪明賢滿懷美好的夢想,甩開臂膀干起來。

  但一開始,他就遇上頭疼的事兒。因為村民大都往村子西邊新蓋了房子,而東邊的這片古村落基本是廢棄的老房子,頹垣斷壁,巷子坑坑窪窪的,需要一筆不小的投資。最不好辦的,是那裡的近百個糞坑,既臟又臭,不易處理。

  對此,洪明賢想了個好辦法。他先是挨家挨戶和村民們簽訂協議,把糞坑買下來,清理后填埋了,再租下荒廢的老房子。

  接著,著手翻修老房子。他希望做到修舊如舊。經多方聯系,找到鎮上一位年近七旬的民間古建師傅,花高薪聘請他來幫忙。

  折騰了近半個月,第一家老瓦房終於弄好了。梁柱換了,瓦片補了,牆壁粉刷了,又添置了一些老式交椅、水缸、幾案、八仙桌等老家具,門前屋后再種上些花花草草,裡裡外外裝飾一番,很是典雅亮麗。第一撥來訪者落腳歇一歇,泡個茶,談談心,覺得很享受。

  “第一座完工后,資金花去不少,本想緩一緩,又不甘心,大家也都很期待。”洪明賢認為,隻有一家可以歇腳還是不夠,他的理想是將古厝連成一片,這樣才有看點。於是,他一邊經營養生餐館,一邊把掙來的錢陸續投入到“文化驛站”的建設中。一年下來,居然翻修了大大小小近二十座老房子。

  他把每座房子都認真設計一番,設置了臥室、茶室、餐廳,還有書吧、書法室、繪畫室、琴室、農耕文明展示廳、美食制作DIY手工坊等。在房子與房子之間的空地上,因地制宜修建了假山、水池、亭台、中藥材種植園、鵝卵石步道等。還在古榕樹下開辟一個駐唱音樂小廣場。

  洪明賢最讓人稱道的,是善於變廢為寶。樹林裡撿回一截木頭打磨成燈飾,破掉的瓷碗陶罐嵌在牆上種吊蘭,舊房子的爐灶改成洗手池,牆上的壁畫稍加裝飾就是一道風景……這裡地塊雖然不大,但流連其中,富有情趣。白天,人們在室內或涼亭品茶看書,聊天談事。到了晚上,屋頂的燈光一亮起來,在浪漫的氛圍中,下廚體驗美食制作,或圍在一起聽鄉村歌手彈琴演唱,還可以坐在古樹下聆聽古老的歷史故事,享受鄉村的寧靜之美與自然之趣。

  “這裡環境清幽,空氣清新,更富有文化魅力。”隨著“小山東南宋文化驛站”不斷修葺完善,不少外地游客前來“打卡”。

  “下一步,希望繼續將其他老宅子一同租下修葺,擴大文化驛站的面積。還要加大文化挖掘的力度,讓游客玩得更盡興。”展望未來,洪明賢希望不只是用美食來吸引游客,更能以此間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的獨特魅力留下遠方的客人,讓“文化驛站”成為美妙的“心靈驛站”。

(責編:陳藍燕、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