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光卯(左)走進居民家中進行人口普查。
一個包、一張表、一部手機,戴著工作証、身穿藍馬甲,整天穿梭在樓棟之間,一戶接著一戶跑,挨家挨戶登記好……這是同安區人口普查員顏光卯的工作寫照。
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開啟現場登記,顏光卯和全市數萬名普查員一起走進千家萬戶,逐人逐項登記普查信息,力求全面客觀、真實准確地反映廈門全市人口狀況。
“上夜班?沒關系,
再晚都要等到你”
“您好!我是人口普查員,這是我的証件,現在要對您的家庭進行人口普查登記,請配合。”11月上旬,這樣的開場白,顏光卯一天要重復很多次。作為同安區五顯鎮垵爐村的一名村干部,多年的基層工作使顏光卯對村居工作更為熟悉。為了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他放棄休息,起早貪黑,利用周末等居民在家的時間,逐戶入戶走訪,摸清每個區域住房的數量和具體位置,了解戶內人員情況。
但即便如此,也總有往返多次也見不到住戶的情況發生。顏光卯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名獨居男性上晚班。顏光卯第一次上門時,對方不在家,顏光卯留下普查員信息后,終於接到對方充滿歉意的電話:“抱歉,我平常下班非常晚,可能要到晚上12點才能到家。”
“沒事,我等你到晚上12點,你到家后打電話給我就行。”打定主意熬夜的顏光卯,連濃茶都喝起來了。結果,當晚10點半左右,住戶就提前請假回家了,“他說不好意思讓我等太久。”顏光卯說,當時心裡覺得暖暖的,這種來自住戶的體諒讓他既意外又感動。
體諒與尊重,在人口普查員與住戶之間,是相互成就的事情。“在人口普查時,偶爾還會碰到一些小插曲,被人誤解。”顏光卯笑著說,有一次,一名住戶隔著防盜門警惕地說,前幾天自家已經登記過信息了。而且這名住戶接受了村裡的綜治“平安三率”建設宣傳,因此懷疑他是騙子。
於是,顏光卯面帶笑容地對該住戶解釋道:“您好,抱歉打擾了,前幾天是摸底調查,現在才是正式登記階段,請您多多諒解。”當看到顏光卯真誠的態度並查看証件后,該住戶也就沒再說什麼了,顏光卯順利完成了普查。
最終,憑著一股干勁和韌勁,顏光卯提前完成了他所負責的垵爐村003片區約80戶、260多人的人口普查工作。
“有困難,要克服,
不能給普查拖后腿!”
超前完成人口普查任務的顏光卯,在住戶和同事眼中常帶微笑、爽快豁達,然而這份精神干練的背后是他所承受的巨大壓力。近期,他的妻子因病(癌症晚期)臥病在床,需要家人照顧日常飲食起居。
“有困難,要克服,不能給普查拖后腿!”為了盡快進入工作狀態,顏光卯帶著普查相關資料陪伴在妻子身邊,邊照顧妻子,邊刻苦學習人口普查業務知識,還主動與鎮裡的工作人員對接,克服首次接觸人口普查的障礙,認真鑽研相關的材料,把各個名詞術語及相互關系搞清楚、弄明白,不懂的地方虛心請教,材料上寫滿了他的字跡。
“人人都有家,小家匯大家,人口普查為人人,受益千萬家。”顏光卯告訴記者,這一次人口普查,規模比往年更大,調查項目也更全面,內容涵蓋姓名、身份証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等,因此,隻有自己學好人口普查相關知識,了解其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動員大家積極配合人口普查,如實准確地申報個人信息。
有時為了等候需要普查的住戶,顏光卯無法按時趕到學校接送上晚自習的兒子,隻能讓兒子在校門口的保安室等待。“好幾次等我忙完普查工作,匆匆趕來,發現隻有我兒子孤零零地站在校門口,但兒子還安慰我,讓我不用急。”回憶起這一幕,顏光卯的眼裡閃著淚光。(廈門日報 文/圖記者 朱道衡 通訊員 黃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