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成為孩子攀比的對象 家長焦慮:該不該買?

2020年11月16日14:51  來源:廈門網
 
原標題:智能手表成為孩子攀比的對象 家長焦慮:該不該買?

>現象

一個班上48人,其中45人佩戴智能手表,有43人用的是同品牌,形成“表友圈”

>說法

家長擔心手表成為孩子攀比對象﹔心理專家建議家長不要盲目跟風,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記者走訪發現,市面上兒童智能手表功能多樣,銷量不錯。

孩子的同學買了新款兒童智能手表,手表自帶的社交功能,讓戴同款手表的同學之間形成“表友圈”,沒有的會“落單”。日前,市民向記者反映,原本給孩子用來保持聯系的兒童智能手表,卻成為孩子攀比的對象。

記者走訪發現,開學之后,智能兒童手表銷量增加,一塊手表價格最高達到了1000多元。越來越多的功能,讓手表更像是一部迷你的智能手機,孩子們之間的攀比也讓家長苦惱。

家長反映

同學戴最新款智能手表孩子表示很羨慕

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孩子上5年級,去年剛買了低配版的智能手表。可如今,孩子多次變著法子央求她買新的。張女士與孩子溝通后才知道,孩子班上共48名同學,其中45名同學都佩戴了智能手表,有43名同學用同品牌的兒童智能手表,該手表內自帶的“好友微聊”“碰一碰交友”等社交功能,可與其他使用“同款”的同學互加好友聊天,從而形成“交際圈”,若沒有同款牌子手表,就會“落單”。此外,孩子還說,班上同學用新款智能手表的也不少,她十分羨慕。

“新版兒童智能手表都快趕上智能手機的價格了。”張女士說,原本給孩子買智能手表就是為了定位、打電話,擔心太多功能的智能兒童手表會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但看孩子這麼執著,她也不知道怎麼辦。

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林先生也遇到類似問題。他的孩子覺得所用的手表款式不如同學的手表新穎,功能也不夠強大。林先生則認為,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教會他們正確的消費理念。基礎款的手表已經夠用了,沒有必要換新的。

記者走訪

智能手表功能繁多有門店一個月賣出400多塊

前日,記者走訪島內多個商場,發現市面上在售的兒童智能手表品牌眾多,價格也從198元到1998元不等。不同價位的手表,其功能也不一樣,定位、打電話和一鍵求救屬於兒童智能手表的傳統功能,而新型的智能兒童手表,則又增加了拍照、攝像、語音互動等功能,可以實現同品牌智能手表的社交功能,甚至也有NFC支付等功能。走訪中,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開學一個月,他們單家門店銷售記錄最高達到了400多塊手表。

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家長得知,不同學校對孩子使用智能兒童手表的管理有所不同。例如,部分學校會要求學生進入班級后,將手表關機,統一收納,放學后再領走。關於孩子們攀比智能兒童手表的問題,部分老師已經有所察覺。開家長會時,老師會建議家長,僅為孩子配備基礎款智能兒童手表即可,不要頻繁購買新的手表。但在校園之外,則不是老師和學校能管理的范圍。

專家提醒

家長應言傳身教向孩子灌輸合理消費的觀念

廈門市心理學會理事、全民幸福社資深心理咨詢師黃毓紅表示“孩子之間因為欲望產生的攀比現象比較常見。”黃毓紅告訴記者,家長更應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去引導孩子。比如家長要堅定自己的選擇,不要被消費主義和盲目跟風的氛圍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輸合理消費的觀念﹔家長要學會堅定而溫和地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告訴孩子,父母的愛和是否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並不等同。

“最重要的是允許他們表達不滿或負面情緒。”黃毓紅表示,家長要學會耐心陪伴孩子,不用侮辱性的語言或大聲吼叫斥責回應孩子的購買要求,應和孩子一起溝通和接受不能購買的現實。

黃毓紅還認為,相比物質上的補充滿足,老師和家長應多挖掘孩子的愛好,並為他提供交流的平台。當孩子將興趣發展為自己的優勢所在,孩子們對物質的追求,將轉移到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自身發展上。(廈門日報 文/圖記者 張玉榕 見習記者 蒙婧 )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