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擇木而棲”,人才發展環境是人才“引得進、留得住、過得好”的關鍵要素。
在縱深推進人才“港灣計劃”過程中,泉州市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發揮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厚植尊才重才的氛圍環境,建成了綜合型、行業型、專業型、服務型等四類市級“人才之家”41家、省級示范站3家。
連日來,泉州市各地借助“人才之家”這一平台,以沙龍、展覽、研修、座談等多種形式,為產業人才提供賽事平台、政策解讀、學術研討、項目路演、互動交流等全方位貼心服務,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晉江 拋撒攬才“橄欖枝” 努力打造“夢工廠”
人才是流動著的稀缺資源,誰能讓人才的腳步停下,誰就擁有決勝未來的創新動能。
近日,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晉江市第四屆海峽菁英人才節開幕式暨第三屆全國集成電路“創業之芯”大賽總決賽頒獎儀式在泉州(晉江)國際人才港舉行,專家、領導、企業家代表、人才代表以及科研院校、醫療、教育、金融和新聞媒體等各界代表100多名齊聚一堂。此次菁英人才節旨在服務人才,突出“新港灣 心服務”主題,營造出“引育用留”的良好人才生態。
“我們打造的RISC-V處理器,有效解決現在國內處理器‘卡脖子’的問題。”獲得全國集成電路“創業之芯”大賽特等獎的芯來科技聯合創始人徐來此次來泉,收獲滿滿。他坦言:“感謝泉州(晉江)國際人才港給我們的項目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和服務,讓我這外地人更加深刻體會到當地黨委、政府對人才的重視,希望今后能夠加強與泉州、晉江企業合作,把更多優秀的人才、項目帶進來,支持當地創新創業創造!”
創新引領發展,人才決定未來。當前,晉江正朝著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的目標大步邁進,日益蓬勃的新興高新產業、完備的公共服務配套、開放的創新創業環境,為各類人才提供了廣闊的逐夢、圓夢空間。晉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才辦主任黃建華表示:“連續舉辦四屆人才菁英節體現了晉江市委、市政府對人才的重視,多管齊下為人才提供了創新創業創造的平台。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整合各方資源,進一步營造尊才重才愛才的社會氛圍,讓更多國內外人才知道,泉州、晉江是人才的夢想港灣、事業港灣、生活港灣。”
豐澤 精耕“小環境” 拓展“大生態”
“人才之家”作為一個人才服務平台,不僅要發現人才、服務人才,而且要推動人才引領發展,為企業乃至行業培育更多的人才。
11月17日,小米生態鏈谷倉學院創投公司、泉州裝備協會等參與承辦的“中台賦能·精益創業”主題沙龍在小米生態鏈谷倉創投孵化基地舉行。通過小米谷倉學院“人才之家”的服務推介,加強對接關鍵資源方與不同領域的創新創業者、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群策群力、合作共贏。
活動中,小米生態鏈福建谷倉創投創始合伙人吳棋華分享《爆品創業的融資計劃書怎麼寫》,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解析有關商業計劃書的角度挖掘和撰寫技巧,為初創企業和團隊提供融資經驗指導﹔恆安集團共享中心副總裁劉瑩則以恆安集團的三次變革向大家介紹企業發展管理的新思路,她表示,人才是企業的立足之本,恆安三次變革的成功也離不開對人才的培育。
在聽完主題分享后,泉州市高層次人才、匹克體育人力資源中心績效薪酬經理羅書明受益匪淺。他表示,“在‘人才之家’舉辦這樣的交流活動,有利於加強跨行業之間的業務交流,碰撞出創新的思維火花,希望今后能多多參與到活動中,在交流中不斷提升自己能力水平,更好地為企業、為泉州發展貢獻力量。”
豐澤區作為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不僅注重創新創業人才的引育用留,更注重人才智力的產出和市場化運作。豐澤區委人才辦負責人介紹:“我們通過建設運營9個區域化‘人才之家’,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人才活動,有效促進跨領域、跨學科人才交流合作,同時積極導入創業輔導、品牌運營、股權架構、人力資源等要素資源,把一個個人才之家的‘小環境’拓展成人才創新創業創造的‘大生態’。”
德化 推進標准化服務 打造精品“活”課堂
如何讓青年人才充分釋放創新能量?日前,德化縣陶瓷文創“人才之家”舉辦的“i-china計劃”創業輔導講座線上線下同步開啟,為當地青年創業者們帶來干貨滿滿的一堂課。
活動邀請了中國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十大杰出青年時曉曦、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陰長霖,結合自己專業領域知識為陶瓷創客們解開創業中的種種疑惑﹔陰長霖為陶瓷創客們帶來主題為《創業計劃書優化和完善》的分享,教創客們怎樣寫出一份具有商業價值的創業計劃書。
“德化陶瓷文創‘人才之家’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泉州市高層次人才、德化縣銘記陶瓷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銘志表示,將珍惜每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立足崗位實際,努力發揮個人價值,為泉州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全縣現有陶瓷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10多萬人。”德化縣委人才辦負責人表示,為更好服務陶藝人才,助力創新創業創造,德化以建省示范站為目標,著力推進陶瓷文創“人才之家”標准化服務,不斷加大資金、資源、陣地等軟硬件功能投入。今年重點在打造精品“活”課堂上下功夫,創造具有共性化、個性化的學習互動環境。同時,堅持全面開放,聯動互動、跨域共享,主動承接鄉鎮、縣直有關單位、用人單位的服務延伸功能,協助承辦有關人才沙龍、人才交流、人才培訓等活動,發揮“人才之家”的最大效益,切實打響德化陶瓷文創“人才之家”品牌。(吳宗寶 林俊翔 黃穎 沈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