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以節促產 打造全域影視名城

2020年11月25日08:25  來源:東南網
 
原標題:廈門集美:以節促產,打造全域影視名城

位於集美區的影視產業總部園區。施辰靜攝

熱播劇中曾出現的龍舟池、集美大社、集美新城市民廣場等知名景點,如今也變成影視劇迷們的重要“打卡”地。圖為集美龍舟池。施辰靜攝

位於集美區杏西路18號的廈門影視拍攝基地於近日正式落成投用。(供圖)

“金雞”唱響,百花齊放。隨著廈門邁入“金雞時間”,屬於這座海上花園城市的高光時刻再次開啟。

作為廈門影視產業發展快車道上的重要一員,一直以來,集美區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這裡聚集著廈門影視產業的總部園區、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就在不久前,坐落於集美區的廈門影視拍攝基地落成投用,這一重要配套建設日后將借力金雞,每年接待3∼5個院線電影、10∼15個大型電視劇劇組或綜藝節目。

面對新時代國家對影視產業發展的新要求,集美區委區政府緊抓重要機遇,正以“全域影城”為方向,以“以節促產”為思路,為集美區以及廈門市的影視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滿足要求

高水准配備硬件設施

11月20日,隨著“巨型場記板”啟動,位於集美區杏西路18號的廈門影視拍攝基地正式“開機”——曾經的廈門包印集團杏林廠區搖身一變,成為福建省首個高標准攝影棚群,一個集影視前期拍攝、配套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專業影視拍攝基地。

“基地改造規劃秉承的是‘工業化、專業化’的規劃理念,按照設施、設備滿足影視劇基礎性拍攝需求為原則,具有廈門‘小而精、小而美’的特點。”據廈門市影視產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元介紹,廈門影視拍攝基地由兩個2000㎡基礎攝影棚和四個1100㎡實景棚及附屬群樓構成,總建筑面積約21000㎡,並建設有“劇組服務中心、組合攝影棚、招商服務中心、數字攝影棚、室外場景搭建區”五個功能分區,可滿足都市青春劇場景搭建、綜藝節目錄制、廣告拍攝、院線電影小型場景搭建拍攝基本配套要求。

作為廈門市影視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和招商引資平台,廈門影視拍攝基地今后還將通過聯動廈門周邊影視基地整合省內優質影視資源,構建“青春都市現代拍攝區”“閩南文化拍攝區”“華僑風情影視拍攝區”“紅色影視拍攝區”的閩西南影視拍攝協作體,滿足劇組不同專業攝影棚需求以及不同外景拍攝需求,打造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劇組拍攝生活圈,為來廈劇組提供多元化、跨地域配套服務。

升級政策 助力產業發展

在打造專業化影視文創園區、攝影棚群等硬件條件的同時,集美區同樣重視對影視招商、劇組保障、版權交易、金融股權、技術支持等服務的提供。特別是在影視產業的政策扶持方面,集美區以其力度之大、兌現之快,獲得了企業的點贊——

2015年12月,集美區率先出台了福建全省首部影視產業政策《集美區鼓勵扶持影視產業總部園區發展若干辦法》,並於2019年繼續推出覆蓋影視文化全產業鏈的扶持政策《集美區促進影視產業發展實施辦法》,獎勵范圍覆蓋影視全產業鏈,包括扶持影視產業發展、支持開展影視文化產業活動、鼓勵影視劇本版權運營、獎勵影視精品、鼓勵影視人才聚集、劇組拍攝補助、支持影視產業園區發展、鼓勵影視產業配套設施發展、對重點影視企業及重大項目實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集美區影視企業可享受市、區疊加政策。影視企業自繳稅年度起,按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給予前2年100%、后3年80%的獎勵,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獎勵和其他地區相比較有優勢。而在市級政策基礎上,集美區還進一步突破,比如在鼓勵引進影視專業人才方面,市級政策對年繳納個人所得稅8萬元以上的給予扶持,集美區政策則進一步放寬門檻,對年繳納個人所得稅在5萬元至8萬元的即給予區級扶持(按區級財政貢獻額的50%)﹔對劇組拍攝給予食、住、行等補助﹔對轄區院校、影視企業開展影視人才培訓給予補助。據統計,近三年來集美區已累計為140余家申報企業兌現獎勵金額超過1500萬元。接下來,集美區影視產業相關政策擬於近期再次升級,兌現周期從每年兌現、每季度兌現調整為“一月一兌現”,且流程壓縮7天內。

集美區優質的影視產業政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影視企業到集美注冊並開展項目,據統計,集美區2019年全年各類影視劇備案公示共計53部,2020年截至10月已達到52部﹔廈門影視拍攝基地總部園區招商注冊企業截至目前已累計達到629家,累計注冊資金38.22億元。

“以節促產” 匯聚文化新業態

《以家人之名》《左耳》《西虹市首富》《夏至未至》……這些大熒幕上眾多膾炙人口的影視劇作品,都曾到集美取景。熱播劇中曾出現的龍舟池、集美大社、集美新城市民廣場等等知名景點,如今也變成影視劇迷們的重要“打卡”地,成為集美區打造“區域旅游”示范區的又一特色亮點。

11月18日,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中,集美區光榮上榜,是全市首個入選該榜單的區域。高顏值、高素質的集美區,勢必要繼續發揮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地理優勢、深厚的文化底蘊,加速邁出影視產業向前發展的步伐。

依托自身的高校人才優勢、學科優勢、專業優勢,集美區也注重推動產學研合作,深化高層次影視產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今年6月28日,由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創建的百年名校集美大學舉行了電影學院授牌儀式,今后,學院將重點發展劇本創作、影視評論等學科方向,為廈門市影視全產業鏈布局輸送專門型人才,成為特色鮮明的產、學、研互動平台。

如今,翻開集美影視產業發展規劃圖,“一軸兩翼”的空間布局猶如大鵬展翅,翱翔蒼穹。“一軸”是指集美新城影視產業聚集主軸,即將262米的廈門島外第一高樓——誠毅國際商務中心作為廈門影視產業總部基地,部分樓層用於發展影視總部經濟,形成“影視產業總部區”﹔將園博苑打造成影視外景拍攝基地及影視生態園,形成“影視拍攝與旅游區”﹔將軟件園三期打造成頂尖視效預覽及特效制作的“影視后期制作區”﹔在杏林灣運營中心基金聚集區打造“影視投資資本區”。“兩翼”則是指:以集美集影視文創園區和集美大社為核心的“影視文創與劇本孵化基地”﹔以杏林原包印廠區為核心的“廈門影視拍攝基地”,進而逐步擴大為杏西電影小鎮。通過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加快影視產業聚集,集美影視產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打造高素質高顏值的影視名城再添動力。(田圓 陳季玉 謝思婷)

手記

借力“金雞” 多孵“金蛋”

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已成為一座城市“軟實力”的體現。數據顯示,2019年廈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078.17億元,同比增長7%,包括旅游、文創等在內的服務業對廈門GDP貢獻已佔六成以上,廈門文創產業的千億目標已達成。

影視產業是集美區6大重點產業鏈之一的“文化創意與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節促產”的影視產業發展思路的指導下,集美區正不斷深化以集美集影視產業園作為影視產業總部園區的引領作用,持續推進“一園多區”的產業布局,全面開發從影視前端的劇本IP、企業招商引資、劇組拍攝服務到影視后端的后期制作、衍生交易、人才培育等全產業鏈,影視產業聚集效應及全產業鏈影視綜合平台作用目前已初具規模。

廈門影視拍攝基地的投用如今填補了過去廈門在攝影棚等硬件條件上的“空白”,將改變過去劇組“雁過無痕”候鳥式取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影視劇組來廈的積極性,真正讓影視產業在廈“升溫”。未來,隨著“廈門出品”優秀影視作品走上熒屏,也有望帶動廈門的文化旅游產業,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多發展機遇與經濟效益,孵出更多沉甸甸的“金蛋”。(田圓)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