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鼓樓的為“岷”情懷之三

跨越千裡 扶智鑄同心

——記鼓樓·岷縣人才協作“更上一層樓”

陳歡歡

2020年11月25日21:23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編者按:

“鼓”足干勁,用心為“岷”。2017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與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關系。四年來,鼓樓區手牽手、心貼心、點對點幫扶岷縣,推動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扶貧、社會力量助力挂牌督戰村等各項任務全面完成,為岷縣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貢獻。2020年11月21日,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岷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近日起,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首善鼓樓的為“岷”情懷》系列報道,生動展現“鼓”“岷”扶貧協作的鮮活故事與創新實踐。

這幾日,鼓樓區溫泉小學教師江雨有點憂郁。過不了多久,她就要結束支教,離開岷縣岷陽鎮第一中心小學的孩子們了。同樣牽挂岷縣的還有鼓樓區鼓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師楊亦連,“那些還沒來得及完成療程治療的病人現在怎麼樣了”……

福州鼓樓與定西岷縣,相距2000多公裡,2017年結下“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關系”。四年來,鼓樓區持續推進干部人才雙向交流,推動兩地方法互學、作風互鑒,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在動力,為岷縣脫貧攻堅注入新鮮血液、提供智力支撐。鼓樓區共選派2批5名黨政干部和66名教師、醫生、社工等專技人才對口支援岷縣,助力岷縣各項事業“更上一層樓”。

挂職干部:帶來脫貧好思路

2018年12月21日上午,定西市一片銀裝素裹。從市裡出發,要翻過兩座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驅車3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岷縣,一路顛簸。此時,坐在車裡的鼓樓區第二批赴岷縣挂職干部陳惠芳,看著窗外的白雪皚皚,聽著當地干部介紹岷縣還有5.1萬人尚未脫貧,心裡直打鼓:真沒想到岷縣這麼遠,貧困程度還這麼深。

一到岷縣,第二批挂職干部與第一批交接了工作。截至2017年底,岷縣共有貧困村186個,貧困人口1.98萬戶共7.48萬人,貧困發生率16.76%。經過第一批挂職干部的扶貧工作,到2018年,岷縣43個貧困村摘帽,貧困發生率降到11.4%,陳惠芳深感脫貧任務艱巨。

安頓好生活后,陳惠芳她們深入岷縣走訪了當地多家企業、合作社,了解農特產品生產銷售情況。“我們發現這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老百姓對市場不夠敏感。農特產品質量好,但賣不去。”

岷縣素有“中國當歸之鄉”“中國黃芪蜜之鄉”美譽,但銷路一直成了當地產業發展的“攔路虎”。扶貧干部打出了“消費扶貧”首張牌。在鼓樓區各級黨組織、工會等的共同努力下,岷縣7500份當歸、1000斤蜂蜜,總價值126.94萬元的農特產品運往千裡之外的福州,譜寫了鼓樓岷縣“兩節”消費扶貧的動人樂章。

養蜂技術能手在現場指導貧困戶收割蜂蜜。鼓樓區扶貧辦供圖

要拔窮根,產業發展是關鍵。第二批挂職干部帶來了東部脫貧思路,把規模發展當地主導產業之一——中蜂養殖作為扶貧重要途徑,按照“戶均十箱蜂,增收一萬元,帶貧全覆蓋”目標,創新產業帶貧模式,將扶持中蜂養殖產業作為東西部協作產業項目重點,給資金、教技術、引企業、樹品牌。

鼓樓區連年共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支持資金2413.26萬元,通過發展中蜂養殖、建設中蜂繁育基地、蜜源生態林及蜂蜜加工車間等,助推岷縣中蜂全產業發展,帶動岷縣中蜂養殖貧困戶15000多戶穩定增收。日前,岷縣獲得“全國蜂業扶貧先進縣”榮譽稱號。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對口協作蜂場公司——岷縣花之靈蜂業有限公司和鼓樓區引進企業甘肅岷縣永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獲評“國民好蜜——第四屆蜂蜜感官品質大賽”金獎、銀獎。

岷縣獲得“蜂業扶貧先進縣”稱號。鼓樓區扶貧辦供圖

要拔窮根,精准幫扶是要義。貧困村首當其沖,而談河村等6個深度貧困村更是列入全國1113個、全市8個挂牌督戰村中,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需要更大力度幫扶。為此,第二批挂職干部精准對接福州定有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鼓樓區6家轄區企業與岷縣6個挂牌督戰村,整合匯聚各類資源,創新“訂單式”“組團式”“造血式”等幫扶方式,投入資金385.81萬元,各類捐物折算67.78萬元,確保督戰村脫貧退出。兩年來,挂職干部通過發展產業、技術培訓、消費扶貧等多元方式,助力岷縣14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

2019年,鼓樓區委被甘肅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集體﹔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岷縣東西部扶貧成效綜合評價為“好”。第二年,岷縣全部摘帽。“很激動!我們的千裡扶貧努力沒有白費。”陳惠芳說,她當初心裡的石頭終於可以先放下了。

支醫:傳授行醫好經驗

岷縣地處西北高原,天氣干燥,早晚溫差大,當地患風濕骨關節炎、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的居民特別多。鼓樓區赴岷縣支醫人員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福州來的好大夫”,能治各類疑難雜症。

“我們這兒來了個‘號脈開方’的醫師,把脈就能准確說出症狀,開出的藥方不僅對症,藥效還快!針灸治療,幾針就能立竿見影!”——當地人口中的這位“神醫”是挂職於岷縣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楊亦連,擅長脈診、福州民間傳統中醫推拿“經筋調理法”以及針刺治療,也被美譽為“楊氏一手”。“能用自己所學幫助他們從疾病的痛苦中走出來,我感到很幸福。”楊亦連說。

楊亦連醫生在岷縣和平小學開展義診活動。鼓樓區衛健局供圖

坐診之余,楊亦連協助創辦了100多人的岷縣中醫院中醫興趣沙龍,把自己所學傳授給當地醫師,也提供了東西部中醫療法和理論的互動交流平台。楊亦連說,這也是赴岷支醫前尊師對他的囑咐:“支醫的關鍵不是坐診看病,而要把我們好的、成熟的經驗留下來,讓更多人受益。”他謹記於心,身體力行。

挂職於岷縣中醫院的林城,與楊亦連一樣致力於促進兩地醫學交流。每次為患者治療后,他都會手把手教授保健操,同時將成套保健操、執醫經驗教給當地醫生。“之前他們對放血療法的療效心存疑慮,經過講解交流以及現場演示和實操教學,已經有人掌握了。”

鼓樓區赴岷縣醫療隊還經常開展義診活動。“鄉親們看了病、開了藥,節省了路費,我們很高興!”蒲麻鎮岔套村村民張七家說。林城對此表示:“‘醫生’兩字,讓我們傾盡全力,認真再認真,周全再周全。”

東西部扶貧協作路上,像楊亦連、林城一樣深入醫療幫扶、搭建兩地“精准精益、幫學促提”橋梁的赴岷醫療隊員還有不少,他們利用自己的專長和所學知識,“理論實踐兩手抓,學術實操兩不放”,助推岷縣醫療水平上新台階。

支教:幫帶教育好方法

眼前一條條寬敞的大馬路、一排排整齊的平房,與江雨想象中干裂的黃土、破舊的土房子的岷縣不太一樣,特別是這裡的孩子臉上並沒有“兩塊高原紅”,甚至他們的熱情、動手能力,都讓這個來自東部沿海城市的支教老師感到意外。

“我接手一年級班級時,第一次排放學路隊,我以為他們會排不好,沒想到,隊伍整齊度一點兒也不像一年級的孩子。”在岷縣岷陽鎮第一中心小學,江雨既當數學老師,還兼著班主任的活。

鼓樓區教師江雨在岷縣岷陽鎮第一中心小學支教課堂上。鼓樓區教育局供圖

每天早上,江雨都要糾正學生們的坐姿、檢查個人衛生。“這些孩子單純可愛,但受家境限制,學習、生活習慣上還要老師拉一把。”江雨給每個學生購買了握筆矯正器,給自主閱讀的學生進行積分獎勵,在課堂上激發學生思考、鼓勵發言,讓他們從小打好基礎,愛思考、會表達,接受更多正向激勵。

“這段支教旅程很難忘、很美好,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成長。”江雨說,鼓樓與岷縣兩地教育的融合與碰撞,正在促進兩地教育教學相生相長。

2017年以來,像江雨這樣的優秀教師,鼓樓區共選派了19位到岷縣7所學校支教,幾乎涵蓋了所有小學和部分中學科目,同時派出學科帶頭人、名優教師80人次到岷縣開展短期送教、公開課示范、講座等百余次,緩解當地師資短缺問題。其中,已圓滿完成支教任務的15名教師因表現突出,被岷縣人民政府評為“優秀教師”。

同懷初心育桃李,春風化雨護花朵。鼓樓區在幫助岷縣學生實現知識增長、能力提升的同時,也在借助互聯網推動東西部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例如,搭建特色“空中課堂”,幫助實現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通過直播共享鼓樓區少先隊風採展示活動﹔傳播科學家教理念,幫助岷縣家長更新觀念……

除了醫生、教師,鼓樓區還根據岷縣發展需求,派出經濟、建設、社會工作等不同領域5名專業技術人才到岷縣扶貧、住建、農業農村及鄉鎮等部門單位挂職,助力開展中蜂藥蜜加工廠建設、高原蔬菜項目推進、扶貧車間建設及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走訪督查等具體工作。

其中,3名社會工作專技人才聚焦脫貧攻堅和民生保障主題,將關愛留守兒童和困難群體作為抓手和切入點,針對留守兒童需求的痛點,通過召開社會工作交流會形式,向當地社工機構具體講解因病致貧典型案例,介入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途徑和方法,同時,鏈接鼓樓社工幫扶資源,用社會工作先進理念和資源助推當地專業化社會工作發展,示范引領更多的社會組織投身脫貧攻堅實踐。特別在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沖刺迎檢階段,他們還與鼓樓區挂職岷縣工作組一道,加班加點開展台賬資料規整、國扶辦子系統錄入等工作,為省級和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迎檢貢獻力量。

專業技術人才在下鄉走村入戶中了解情況,開展工作,奉獻知識和技術,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鼓樓區·岷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添磚加瓦。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鼓樓區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充分發揮人才專長和優勢,大力扶持岷縣經濟、醫療、教育、建筑等事業提升水平,同心勠力“戰”貧困,攜手“岷”地人民奔小康。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