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全力推進市場流通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助推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2020年11月30日10:48  來源:廈門網
 

  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對一處涉嫌傳銷的場所進行突擊檢查。

  ▲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檢查肉制品索証索票情況。

  ▲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對旅游景點供餐企業菜品留樣等環節進行檢查。

  ▲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聯合檢查,規范大嶝餐飲行業的經營行為。

  ▲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虛假注冊的窩點開展現場突擊檢查。

  專項整治“螃蟹綁大草”等水產品稱重不規范的行業“潛規則”,對海鮮排檔宰客、芒果攤短斤少兩等旅游投訴“重災區”組織聯合執法檢查,從嚴從重從快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防疫用品的違法行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解民憂、紓民怨、惠民生”為目標導向,全面加強市場監管力度,深入摸排涉黑涉惡線索,在市場流通領域重拳出擊整治﹔同時,加強與各責任單位的協調聯動,打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組合拳”。

  今年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收官之年,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轉向常態化開展,市場監管部門將在充分發揮監管職能的同時,與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建立違法線索抄告制度和相關信息共享機制,努力從源頭上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及時斬斷黑惡勢力經濟鏈條,回應百姓關切,營造透明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助推廈門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摸底排查線索嚴抓涉亂源頭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系統一線監管人員在摸排涉黑涉惡線索中的“偵察員”作用,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與部門職能職責相融合,組織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根據各自監管職責,對各類市場、經營場所等進行檢查,摸排發現線索。

  市市場監管局在全市各農貿市場設立117個舉報箱,公開舉報電話,向各類經營者、消費者收集涉黑涉惡涉亂線索,並結合今年行業整治重點和13類重點領域,編制、發放了4萬多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調查問卷》,排查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收取保護費的“菜霸”“行霸”等黑惡勢力苗頭性問題,認真梳理、反復核查投訴舉報線索。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還對全系統2014年以來的133269件投訴舉報件,以及全系統近三年的3786件行政處罰案件和信訪件進行了全面梳理,從中排查涉黑涉惡線索。

  今年以來,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市場監管部門在抓好農貿市場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通過召開現場會、簽訂承諾書等形式,持續深挖各種強買強賣、欺行霸市黑惡線索。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共摸排上報欺行霸市黑惡線索9條,根據市市場監管局提供的2條線索,公安部門立案偵查,成功打掉2個惡勢力犯罪團伙,刑拘40余人。

  緊盯民生熱點開展專項整治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僅要打擊黑惡勢力,更要通過專項整治,規范行業經營秩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三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從解決群眾最憂心、最期盼、最急迫的問題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市場流通環節涉及民生重點領域的各類專項整治。

  針對游客反映較為突出的海鮮排檔宰客、芒果短斤少兩、開蚌取珠等問題,市場監管部門依托12315投訴舉報平台,加強數據分析串聯,梳理出相關投訴頻發的重點區域、重點商戶,開展拉網式摸排﹔通過召開經營者約談會、聯合執法檢查、典型案例曝光等開展專項整治,共計行政約談商家583戶,查處案件24件。通過專項整治,問題芒果、海鮮排檔投訴舉報數量分別下降38.6%、42.9%。

  針對水產品銷售中“螃蟹綁大草”短斤少兩等行業“潛規則”,市市場監管局出台《關於整治全市銷售水產品稱重行為的意見》,明確捆扎繩重量不超過水產品自重5%,推廣使用“誠信筐”“公平秤”,對批發商、零售商、餐飲服務單位進行全鏈條執法,發放宣傳材料8萬多份、簽訂承諾書5000余份,發放“誠信筐”6000多個,查處案件131件。整治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獲得了市民群眾的好評。

  針對保健食品普遍存在的“坑老騙老”現狀,市場監管部門聯合老齡委、老干部局、總工會等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精准向老年群體開展科學認知、理性消費保健食品宣傳,開展集中宣傳15場,發放宣傳材料7473份,查處案件62件,保健食品投訴舉報量同比下降22.1%。

  聚焦監管難點治理行業亂象

  面對職能交叉、單一部門難以有效打擊的一些問題,特別是長期困擾基層市場監管部門的“職業打假”“私屠亂宰”“醫療亂象”等頑疾和難點問題,市場監管部門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將其納入市場流通行業專項整治,通過各部門聯合整治加以推動解決,有效提升市場監管效能。

  針對職業打假人極端牟利亂象,市場監管部門出台《應對職業索賠工作若干意見》等規范性指導意見,梳理職業打假信息2873條。近期,市市場監管局還與市掃黑辦、市公安局聯合打擊職業打假團伙敲詐勒索行為,對2個長期在廈門活動的團伙立案偵查,逮捕相關涉案人員,有效遏制職業打假人惡意打假行為。

  針對屢禁不絕的私屠亂宰、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危害群眾身體健康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查辦各類食品違法案件284件。今年8月31日,市市場監管局、集美區市場監管局與公安部門聯合查處一起倒賣運輸私宰豬肉團伙案,現場查扣私宰肉20車,共計8401公斤,涉案人員40多人。

  針對醫療行業中損害群眾健康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市、區、所三級聯動,加大對全市各級醫療機構醫療器械質量管理、虛假違法廣告、醫療器械使用等環節違法行為的檢查力度,檢查各類醫療機構600余家次,發現涉嫌違法線索26條,查處案件20起,罰沒款金額100余萬元。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為維護網絡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切身利益,市場監管部門還開展了網絡電商平台專項整治,利用網監平台強化對網絡交易的監測,監測產品信息12萬條次,檢查經營主體704家次,查處案件20件﹔制定送餐人員管理制度和激勵獎懲措施,規范同城快送平台秩序﹔打擊虛假主體網站,關停關閉非法主體網站38家,配合網信、公安部門開展信息網絡涉黑涉惡專項整治,排查移送10家涉黃涉賭網站信息。

  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

  廈門全面推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來,隨著企業登記准入門檻進一步放寬,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及虛假地址,騙取公司登記,此類虛假注冊引發的舉報量也不斷攀升。為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市場監管部門在出台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55條措施、全面提升營商環境37條措施、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28條措施的基礎上,結合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恢復,持續開展虛假注冊亂象整治:一方面,研究治理方案,推行“簡化撤銷”工作機制,明確對撤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記的處理流程﹔建立異常申請約談工作機制,對同一地址或相同股東一次申請10個以上營業執照的,對全體股東、投資人進行當面約談。另一方面,加強對中介代辦公司及代辦人員的信用監管,將提供虛假登記材料騙取登記的中介代理機構和中介人員列入“黑名單”,並採取限制業務辦理等方式予以信用懲戒。

  整治行動中,市場監管部門共排查商事主體20235戶,約談相關申請人4373人次,對437名中介代辦人員實施信用懲戒,查處虛假注冊案件164件,聯合公安部門打掉兩個虛假注冊犯罪團伙,有效遏制了虛假注冊行為。

  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市場監管部門還建立了全市涉企收費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開展轉供電、進出口、企業融資、行政審批、物流等6個領域9個輪次涉企收費專項檢查,查處違規收費案件17件,實施經濟制裁565萬元。

  結合疫情防控查處違法行為

  今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注重統籌疫情防控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兩手抓。制定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四項舉措,落實市場常態化消殺舉措,嚴禁野生動物交易,堅決取締活禽交易。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市資源規劃局等部門,聯合開展打擊野生動物交易專項行動,向社會征集野生動物交易線索﹔對全市所有農貿市場活禽交易進行“地毯式”檢查,會同市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和市執法局建立活禽無害化處理快速通道。共組織檢查農貿市場2316個次,勸退和封存141個活禽銷售點,查扣違規銷售活禽1167羽,無害化處理382羽,立案查處案件102件,查扣不合格計量器具32件,治理成效得到市領導肯定,經驗做法被中央、省級媒體報道。

  市場監管部門還成立執法專班,從嚴從重從快打擊防疫用品假冒偽劣制假售假違法行為,全面排查涉嫌假冒偽劣防疫用品的供貨源頭和銷售渠道﹔組織開展疫情防控產品網絡交易專項監測,累計監測疫情相關產品信息12萬條次,核查監測線索400多條,督促平台下架商品信息8975條,查處各類案件167件,罰沒款277萬余元。2月2日,市市場監管局在同安一物流倉庫查獲近2萬隻“三無”口罩,貨值30余萬元,被評為全國“聯合雙打行動”典型案例。

  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的違法行為,確保防疫用品和民生物資價格穩定,共查處哄抬價格、不明碼標價等違法案件69件,罰沒52.36萬元,案件查處數量及罰沒款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前茅。

  形成固化措施建立長效機制

  今年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成果和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的起步之年。市市場監管局圍繞市場流通領域專項整治,對內加強各項工作制度建設,對外注重與政法和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協作配合機制,不斷健全完善長效常治機制。

  內部工作機制高效有力。市市場監管局制定《工作考評方案》《線索摸排工作制度》《工作通報制度》等工作制度,市區兩級均建立工作專班、督導制度、線索研判、工作約談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有力保障專項整治扎實推進。

  外部協作機制不斷完善。市場監管部門與全市14個行業主管部門建立了行業綜合治理溝通協作機制﹔與公安部門形成聯合打擊傳銷違法犯罪的合作機制﹔與市掃黑辦、市公安局初步建立了“打擊職業打假人非法牟利行為”聯合工作機制﹔思明區市場監管局與思明法院擬建立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翔安區市場監管局與翔安區檢察院、翔安公安分局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合作機制﹔湖裡區市場監管局與湖裡公安分局建立食品藥品行刑銜接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協作機制以來,共對多名被判刑后仍在從事食品行業人員進行禁業行動,通過刑銜平台移送50余起食品藥品案件﹔受理企業登記備案查詢失信信息163077戶次,並對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實施業務限制10320次。

  行業治理長效機制逐步健全。針對冒用他人身份証注冊公司亂象,建立簡化撤銷工作機制、異常申請約談工作機制、加強信用監管等長效機制﹔針對預付卡行業亂象,梳理明確七個工作流程,為基層執法人員提供指導規范﹔針對“螃蟹綁大繩”等水產品稱重不規范現象,制定全國首個針對性規范性文件,明確螃蟹捆綁合理范圍,配備公平秤、誠信筐,引導商販規范經營﹔針對網絡傳銷行為,形成“打擊網絡傳銷四步法”工作機制﹔針對職業打假極端牟利亂象,出台《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應對職業索賠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建立職業打假人數據庫,明確應對職業打假人的工作流程、機制、措施,為基層執法辦案提供依據。

  【數字】

  三年來,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摸排上報涉黑涉惡線索142條,市掃黑辦接收採納68條,線索數量和質量位列全市各成員單位前茅﹔組織開展“冒用身份証注冊公司”“職業打假人極端牟利行為”“保健市場亂象”“打擊傳銷”“螃蟹綁大繩”等20多個行業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查辦各類案件719件,罰沒款1378萬元。市市場監管局獲評“2018年全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單位”和“2019年全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單位”。(本版文/記者 陳泥 通訊員 李有森 鄭菲菲 本版圖/市市場監管局提供)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