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泉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推動民族鄉村振興

2021年07月15日08:2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福建泉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推動民族鄉村振興

  福建省泉州市是沿海少數民族散居地區,有1個民族鄉、48個民族村(社區),現有回、畬、蒙古、滿族等53個少數民族成份。

  記者近日從泉州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獲悉,近年來,泉州著力解決制約民族鄉村發展的突出短板及薄弱環節,在促進民族鄉村發展上作出許多探索。其中,德化縣葛坑鎮龍塔村以申報命名第四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為契機,探索出了一條以“民族文化為魂、產業生態為翼、民生保障為本”的少數民族村寨特色發展之路。

  據泉州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民族科科長黃偉華介紹,泉州全力推進民族特色村鎮的建設,使民族村寨煥然一新,特色民居得到有效的保護。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居環境大為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的收入大幅提高,呈現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泉州市已投入110萬元,統一特色建筑裝飾風格,對52座房屋進行立面裝修。投入335萬元,建設村寨大門、沿溪休閑步行道、休閑廣場、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逐步使龍塔從單純的民族村寨向旅游觀光村寨轉變。

  此外,泉州還以福建省政協、省民族宗教廳挂鉤幫扶龍塔村,和與莆田市城廂區結對共建為契機,投資300萬元打造龍塔民族特色村寨,重點建設民俗文化展覽館、濱溪廣場、文化景觀長廊,進一步提升村寨文化內涵。

  “農村產業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活水源泉’,隻有夯實了產業根基,讓民族鄉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農民的內在動力和蓬勃活力,最終實現鄉村振興。”黃偉華表示,泉州市積極探索發展民族鄉村集體經濟的方式,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游產業,利用海拔低、溫熱條件好的地理優勢,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培育種養專業戶﹔利用交通便利、臨近石英礦區的區位優勢,發展硅材料高新技術產業。

  據悉,泉州市大力做優民族鄉村特色水果產業,發展種植西瓜、柑桔、百香果等特色水果500畝﹔大力發展苗木種植,扶持綠生苗木合作社,培育桂花、深山含笑、紅花繼木、茶花、羅漢鬆等樹苗300多畝﹔大力發展黑雞、黑兔、黑羊“三黑”特色養殖。

  2018年,泉州還引進譽隆硅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建設項目,總投資8.72億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於2019年3月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52億元。項目一期建設完成后預計可為龍塔村提供就業崗位100人左右,實現年產值1.5億元。在此基礎上開展村企共建,村集體投資100萬元入股該公司,有效實現活血造血。

  之前,龍塔村有市級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8人,已全部脫貧。泉州市通過實施“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對點幫扶,村黨支部牽頭,引導貧困戶以土地、資金、勞力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幫助貧困戶精准脫貧。以“分類幫扶”為原則,為3戶貧困戶發放產業扶貧金扶助發展油茶林、竹林、雞鴨兔及藏香豬養殖等實現扶貧造血,為2戶貧困戶落實危房改造資金,為1戶貧困戶申請醫療補助資金。

  目前,泉州市5個民族村納入全省民族鄉村振興試點,3個民族村納入省級“千村試點萬村推進”試點,4個民族村納入市級“千村試點萬村推進”試點。

  黃偉華強調,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是同頻共振的關系,隻有各民族團結一心才能實現民族地區的穩定,在穩定中促進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 (黃娜玲 郭文珊)

(責編:陳藍燕、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