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連江縣檢察院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

2021年10月20日14:30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我們檢察機關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說到底是要讓我們明白作為新時代的檢察人,學習到底學什麼,學習是為了什麼。”近日,連江縣檢察院黨組書記、代檢察長陳冰召開了大學習大討論活動部署會。她強調,“學習是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那我們檢察人的初心必然是‘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強化政治引領,確保檢察工作正確方向

學思踐悟,才能知行合一。

陳冰在9月29日的大學習大討論征求意見座談會上與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代表們表示:“通過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主要是要引導全體檢察人員在辦案中強化政治意識,從筑牢黨的執政根基上出發去辦好案件,鍛造政治素質高、政治意識強的檢察隊伍。”

活動開展以來,該院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配備專職人員,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制發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活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時間安排、方法措施、工作要求,梳理學習參考資料,列出學習主要篇目,把學習覆蓋到全體檢察人員。採用周學習例會、專題學習研討、每日播報、主題讀書沙龍、領導干部上黨課等方式開展自主特色學習,積極開展了實地參觀教育,組織干警前往縣博物館、馬尾馬江海戰紀念館和潮江樓參觀學習等,引導檢察人員學思悟踐,切實吃透精神,領會要義。

學習的成效必須用實際成效檢驗,切實把學和做統一起來。連江縣檢察院以深入推進大學習大討論為契機,不斷創新檢察服務方式,推出“深化公益訴訟,守護一方平安”“強化黨建引領,推動檢察為民”等十項“我為群眾辦實事”舉措,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48次。

踐行政治責任,展現檢察隊伍社會擔當

學思踐悟,才能知難而進。

“立足“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新時代新征程賦予檢察機關的政治責任必然是需要我們全體檢察人共同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新篇章。”陳冰在連江縣檢察院大學習大討論分享會上這麼說,她也多次在連江縣檢察院業務分析會上強調,要在助力國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檢察作用,持續發揮好檢察職能,創新服務保障舉措,進一步營造好法治化營商環境,積極融入縣域社會治理,通過司法辦案引領社會導向,推動服務大局更為有力。

然而,如何在在助力國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更好地發揮檢察作用?陳冰認為,以連江縣檢察院為例,首要在於要以“公正司法、能動司法、人文司法”為理念,聚焦檢察監督主責主業,找准履職重點,積極服務縣域中心工作大局。

據悉,2021年以來該院圍繞連江縣黨代會提出的“一核引領、四輪驅動”發展布局,以中心城市建設、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福州現代物流城、千億產值海港城、貴安溫泉旅游區等為著力點,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奮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堅強北翼,出台了《連江縣人民檢察院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服務和保障奮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堅強北翼的實施方案》,為建設福州現代物流城等縣委重大決策部署提供有力司法服務保障。此外,為服務保障連江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建立了檢企常態化聯系機制,落實“五定辦法”,不斷強化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檢察職能,起訴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刑事犯罪33人。但也在嚴懲犯罪的同時,堅持“少捕慎訴慎押”理念,召開公開聽証會,對1名企業管理人員依法不起訴,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積極落實市委、縣委“千名干部進千企”專項行動安排,檢察長親自前往挂鉤企業,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優化營商環境。

在社會關注聚集的未成年人教育問題上,該院以家校監護為重點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2021年以來,公開聽証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次,附條件不起訴3人,宣告“督促監護令”8份,出台“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實施方案,與縣公安局會簽《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辦案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機制,撰寫被拐兒童解救后安置難問題情況反映分析,助推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走好最后一公裡。

在生態文明建設框架內,將生態修復理念與認罪認罰從寬工作相結合,推動生態領域恢復性司法實踐探索,推動連江縣《關於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印發實施,在今年審結起訴的生態刑事案件中,適用生態修復機制案件8件,共促成損害責任人恢復林地10.84畝,聯合相關部門在馬祖海域增殖放流261萬尾優質魚苗,恢復漁業資源,已繳納生態修復金125.7701萬元,有效形成懲戒教育與生態修復的雙贏局面。

不忘政治初心,牢記司法為民檢察使命

學思踐悟,才能執法為民。

在連江縣一鄉村海鮮市場,身穿紅色食品安全宣傳志願服的邱某某等6人向身邊的攤販現身說法:“河豚有毒,不能吃,也不能賣,檢察官們剛跟我們普法過,私自販賣沒有合格加工的河豚和野生河豚是犯法的。”邱某某等人是連江縣人民檢察院今年六起銷售河豚系列案件中的涉案人員。連江縣漁民眾多,銷售河豚案件在沿海漁民中多發易發,屢禁不止。為達到“辦理一件、治理一片”治本效果,數月前該院的檢察官們“帶案下鄉”,在案件多發地舉行了一場不起訴可行性公開聽証會,廣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代表等各方意見,用漁民身邊的案例教育廣大村民。后由未造成危害后果且認罪悔罪的邱某某等6名嫌銷售不符合安全標准的食品罪的嫌疑人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志願活動,根據考察情況,該院對其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提升教育效果。案件之外,該院積極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宣傳志願服務機制”,進一步從檢察環節實現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機統一。

案后,陳冰以案為例對檢察官們說:“檢察機關與人民是‘魚水關系’,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公正的要求,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不僅需要我們踐行司法公正,更需要我們踐行能動司法、人文司法的理念,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發揮檢察作用。”

連江作為漁業強縣,其中筱埕、安凱、黃岐、苔菉等鄉鎮將近70余名社區矯正對象從事養殖、捕魚等海上作業維持生計。但沿海漁民社區矯正對象在因出海捕魚過程中需要跨區域開展還是捕魚作業,但社區矯正請假外出難,請假手續審批繁瑣,而且海上手機信號不穩定,無法定點准時打卡。漁民社區矯正對象的生計與檢察執法沖突的矛盾就成為擺在檢察監督工作中的現實難題,如何實現二者平衡就需要檢察官們發揮行能動司法、人文司法的智慧,解決好人民群眾急愁難盼問題。連江縣檢察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聯合縣法院、縣司法局一同召開座談會,充分調研,在《社區矯正法》框架范圍內探索制定“簡化審批,強化管理,優化監督”工作模式,為在矯漁民量身制定一人一矯正方案,聯合出台《關於規范在矯漁民外出、經常性跨市縣活動工作意見的通知》,徹底解決社矯漁民外出難的后顧之憂,讓群眾直觀感受司法溫度和檢察為民辦實事的情懷。(李燕)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