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創新驅動 活力迸發

2021年11月05日07:56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創新驅動 活力迸發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福建,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源,這一組“十三五”成績單令人欣喜——

  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8.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6.2個百分點,位居東部省份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增長3倍多﹔福州、廈門、泉州、龍岩4個城市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指數居全國第4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居全國第9位﹔3日在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福建省7項成果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五年來,福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為產業提升注入澎湃動力。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創新作為一項國策,積極鼓勵支持創新。”“創新不問‘出身’,隻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他強調,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牢記殷殷囑托,福建加快步伐。圍繞“優平台、強主體、聚人才、活機制”主線,自立自強補短板,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中,科技創新正成為支撐引領的不竭動力。

  活機制,構筑創新生態環境

  創新決定未來。福建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去年12月舉行的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尹力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創新型省份,大力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福建,當加快發展面臨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動力不足的矛盾時,當土地、人口等資源瓶頸日益顯現時,如何保持經濟增長優勢?

  將發展動力源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是必然選擇。

  行棋當善弈,落子謀全局。

  在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后,福建迅速行動。次年,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正式吹響全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角。隨后,一系列政策相繼產生,《關於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實施意見》《福建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等,前瞻性部署推動科技創新。

  活機制,為創新驅動發展“鬆綁”。

  在全國率先出台省級破除“唯論文”硬核措施﹔探索建立人才雙聘雙跨、首席科學家、事業編制池等方式……圍繞深化科技計劃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擴大科研機構和人員自主權等出台50多份政策性文件。

  讓經費圍著科研轉,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政策創新紅利釋放。“十三五”,福建省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和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翻了一番多。

  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創新型省份獲批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創新發展試驗得到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共同支持。

  福建省主動融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整體布局,以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平台、新業態、新模式為抓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全省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不斷優化。

  優平台,打造創新創造高地

  10月的廈門醫藥港,萬泰滄海生物醫藥項目工程二期建設快馬加鞭。

  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6年獲國務院批准建設。作為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和全國創新改革的重要試驗田,以園區、平台和項目建設為重點,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在新一輪發展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自創區建設,先行先試,釋放創新活力。

  在泉州片區,九牧5G智慧產業園,搬運和碼垛機器人可輕鬆舉起重100斤的陶瓷馬桶,智能制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福州片區,以6.66%的土地面積集聚了佔全市91.3%的數字經濟獨角獸、瞪羚企業﹔在廈門片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絕大部分擁有“中國芯”“創新藥”基因,今年上半年,廈門市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預計實現產值473億元,同比增長20.7%……

  全省約84%的高新技術企業、72%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和73%的新型研發機構,在福廈泉自創區快速成長。

  然而換一把更高標准的“尺子”衡量,與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總體要求,與兄弟發達省市相比,福建差距不小: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數量少、科技重大創新平台單一、高層次人才短缺等。

  源頭創新,創優平台。省委省政府把建設省創新實驗室作為打造戰略科技力量的重大舉措,推動其成為承擔國家使命和驅動地方發展的“頂天立地”大平台。

  2019年,首批4家省創新實驗室建設全面啟動。閩都、嘉庚、清源、寧德時代等創新實驗室,面向光電信息、能源材料、化學工程、能源器件等戰略性新興領域,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助推福建省高新產業“提速換擋”。目前又聚焦數字經濟、生物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重點培育國家實驗室“預備隊”。

  今年初,福建省創新研究院挂牌成立。作為省委省政府設立的創新體系平台,省創新研究院將對接中科院等國家高端科研體系,以開放的機制加快建成福建省乃至全國產業發展先導中心、產業經濟孵化基地和創新人才集聚地。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

  目前,福廈泉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正如火如荼。根據規劃,福建省將以自創區和福州、廈門、泉州3個國家創新型城市為主體,以建設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廈門科學城、泉州時空科創基地為核心,建設一批特色園區、創新平台和重大項目,推動福廈泉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創新孕育於科創生態,仰賴於必要的‘密度’。”在專家看來,這一創新規劃將推動創新資源在創新走廊的輻射“線”上流動和共享,輻射帶動全省創新發展。

  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福廈泉三地推動科技創新走廊起步開局,蹄疾步穩,全力打造福建創新發展的重要一極。

  強主體,打磨自立自強利器

  唯有源頭創新的科技企業,才有機會和實力搶佔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寧德時代2017—2020年動力電池使用量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一,2021年1—6月繼續位居榜首。創新,是寧德時代的核心競爭力。要實現創新,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寧德時代始終重視研發投入與能力建設。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40億元,擁有研發技術人員7878名,其中,博士134名、碩士1524名。

  寧德時代是福建科技創新能力發生巨變的一個縮影。

  一批福建企業完成了從模仿到創新、從跟隨到引領、從高端到頂端的華麗蛻變,車載智慧玻璃、瑞芯微設計工藝、隔膜技術……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倍增發展。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更是攻克核心技術的生力軍。

  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福建在全國率先實施企業研發投入分段補助等政策,近三年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額年均增長40%以上。

  為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福建省推進行業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打磨自立自強利器。

  為突破項目瓶頸,“揭榜挂帥”尋高手。今年初,福建省面向全國發布3項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挂帥”技術需求榜單。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吳立新研究員牽頭組建的團隊揭榜,與安踏集團合作研發3D打印運動鞋底制造關鍵技術。“3D打印”運動鞋不久將面世,有望打破國外行業巨頭技術封鎖。

  “把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來揭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省科技廳負責人說。

  生物醫藥、新型功能材料等也是技術人才聚集、國際市場高度壟斷的關鍵領域。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福建省這些產業表現出硬核實力——成功研發全球首個鼻腔噴霧接種新冠疫苗和雙抗原夾心法總抗體檢測試劑、全國首套冷鏈產品外包裝表面病毒的在線紫外光催化復合消殺裝備,廈門寶太生物研制的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上半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

  “十四五”期間,福建省將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開展科技重大攻關行動,圍繞10個重點產業技術領域實施一批重大項目。

  聚人才,積蓄科技騰飛力量

  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

  人才下沉、科技下鄉。五年來,福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開展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人才的貢獻。

  今年3月,在福建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聽聞武夷山市茶產業在科技特派員團隊的指導下發展良好,再次點贊這一群體。

  科技特派員制度首創於福建、發端於南平。22年來,福建省已實現省級科特派的創業和技術服務鄉鎮全覆蓋、一二三產業全覆蓋。近五年來,出台《關於新時代堅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探索科特派深入助推鄉村振興、持續服務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截至今年8月,全省科特派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超過2.5萬項次,實施科技開發項目超過1.7萬項,創辦創建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達5700余家,帶動3.6萬戶農戶增收。

  加大對聚才平台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技術、人才、資金加速向福建集聚。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機械科學總院海西分院、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天津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學院、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和海絲科技合作中心……一批高層次研發機構、院校落地建設,人才培養基地等揭牌運作。

  以育為要,建強隊伍。五年來,福建省深入實施引才“百人計劃”和“八閩英才”培育工程,培育引進了一批國內外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

  “十三五”期間,省級層面共核撥省級人才專項經費25.02億元,遴選和支持9385名高層次人才,福建“創新艦隊”乘風破浪,駛向未來。

  “十四五”開啟,科技創新邁向新征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號角已吹響。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福建將聚焦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目標,聚焦“四個面向”和“四個更大”重要要求,圍繞“優平台、強主體、聚人才、活機制”主線,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完善創新治理體系,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環境,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加快形成以創新引領和支撐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局面。(記者 李珂)

(責編:吳舟、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