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新型離岸國際貿易外匯收支累計突破200億美元

人民網廈門11月5日電 (余乃鎏)4日,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以下簡稱“廈門自貿片區”)管理委員會有關部門發布數據,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底,廈門累計辦理新型國際貿易(包括離岸轉手買賣及其他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態)外匯收支217億美元,其中,今年6月至9月底為48.59億美元。
據悉,廈門是全國五個新型離岸國際貿易試點城市之一。早從2018年8月起,廈門自貿片區就著手推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發展,今年6月,廈門市新型離岸國際貿易獲批試點。
據介紹,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是指我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貨物不實際進出我國一線關境或者不納入我國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包括但不限於離岸轉手買賣、全球採購、委托境外加工、境外承包工程第三國購買貨物等,業務以資金流與貨物流分離為主要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今年6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有關批復,廈門市外匯局下發了《國家外匯管理局廈門市分局關於支持廈門新型離岸國際貿易發展的通知》,按照“堅持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支持銀行自主決定審核交易單証的種類和形式,為廈門開展離岸國際貿易新業態的外匯收支便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依據。
作為廈門自貿片區先行先試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新政的實施有力促進了廈門新型離岸國際貿易繁榮發展。比如,為航空公司、航運或郵輪公司境外補給採購等跨境結算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企業提供了收付匯的便利化服務,充分提高了辦事效率,節約財務成本。此外,伴隨著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企業委外加工需求日漸提升,新政的落地解決企業收匯的難題,推動了廈門集成電路的發展,有效助力當地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廈門自貿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該委還將持續協同廈門市外匯局做好業務推動和經驗的總結,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和銀行擴大業務規模,加強廈門企業國際化進程,同時將積極爭取國家級離岸貿易中心落地廈門,爭取更多的試點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