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泉州:特色農業,激活鄉村振興引擎

2021年11月30日08:14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特色農業,激活鄉村振興引擎

  近日,泉州鄉村好貨展系列活動第五站在安溪縣啟動,活動旨在全面展示泉州各縣市特色農產品、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果,提升農產品效益。活動吸引了來自泉州全市的農產品企業70多家、商戶300多人參與。

  為持續做大做強做優鄉村特色農業產業,近年來,泉州市立足山海資源實際,突出鄉土特色和本地特色,以融合促發展,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現代種養、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特色農業穩健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特色,農業發展新優勢

  走進南安市金淘鎮深垵村,中藥材種植基地裡短葶山麥冬、“汾關一號”黃梔等各類中藥材長勢喜人,讓冬日的鄉村生機勃勃。然而,十多年前的深垵村受地理位置、地形條件等因素制約,工商業難以發展、農業產出率低,是南安市重點幫扶村。

  “近年來,深垵村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進山麥冬、黃梔等中藥材規模化、標准化種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深垵村黨支部書記葉奕堅介紹,深垵村通過成立“南安市大埠頭中藥材專業合作社”,與醫藥公司聯營打造200畝短葶山麥冬國家GAP示范基地,引進種植“汾關一號”黃梔9萬棵,自主培育擴種100多畝3萬多棵黃梔等舉措,打造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中藥材產品和產業。

  “為提高中藥材附加值,深垵村與華僑大學園藝學院合作,成為華僑大學產學研基地,目前正著手研究黃梔子提取黃色素的工藝。深垵村還與福鼎恆康聯營對黃梔子進行深加工,推出梔子油、梔子花純露、梔子白茶等系列產品。”葉奕堅介紹。

  在泉州,依靠發展特色農業帶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深垵村並不是個例。“為切實加快特色現代農業建設,近年來,泉州市發揮政府在規劃引領、機制創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務等方面的作用,通過實施優勢特色產業提升行動,以茶葉、蔬菜、水果、林竹等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突出抓好品種結構優化、質量安全提升、品牌創建和標准基地建設,形成規模化、標准化、區域化生產布局。”泉州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科科長劉立新說。

  目前,泉州有7類12種農產品列入農業農村部《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擁有“中國龍眼之鄉”“中國烏龍茶之鄉”“中國蘆柑之鄉”“中國早熟梨之鄉”等稱號。安溪鐵觀音茶、晉江胡蘿卜、南安龍眼、永春蘆柑、永春佛手茶、德化油茶、岵山荔枝等7個農產品產區被認定為福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其中,安溪鐵觀音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20年,泉州市的茶葉、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林竹、花卉苗木、鄉村物流、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產值達2001億元。

  集聚,產業發展新形態

  又是一年橘紅時,永春蘆柑進入採摘期。作為“中國蘆柑之鄉”,永春蘆柑已有80多年種植歷史,現有種植面積約5.21萬畝。“近年來,永春縣重點抓柑橘全產業鏈聚集發展。2020年,永春縣年銷售柑橘30萬噸以上,永春蘆柑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達35.66億元。”永春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文彪介紹。

  近年來,依托產業集聚發展,永春建成第一批福建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永春蘆柑)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了集品種資源、產業基礎、人才科研、市場流通於一體的柑橘產業發展優勢,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永春蘆柑標准種植基地,建立了柑橘品種、育苗技術、栽培技術、採收和採后處理技術及蘆柑鮮果“五大技術標准”,形成了柑橘“產加銷”完整產業鏈,帶動了運輸業、包裝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等的發展,永春全縣從事柑橘產業人員約15萬人。2020年,實現柑橘全產業鏈產值67.17億元。

  “下階段,永春縣將推動柑橘產業進一步集聚,積極創建國家級現代柑橘產業園,著力構建‘技術中心+龍頭企業+交易市場+多方合作’的柑橘產業復興格局體系,謀劃建設華東南最大的柑橘種質資源庫、柑橘研究中心和中國最大的柑橘交易市場,貫通種業、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永春柑橘全產業鏈發展。”趙文彪介紹。

  為推動產業形態由“小特產”向“大產業”提升,空間布局由“平面分布”轉型為“集群發展”,形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近年來,泉州市以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等7個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以園區、產業帶、功能區為平台,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向適宜發展區域集聚,先后創建安溪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15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及惠安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7個省級農民創業園(示范基地)。

  今年5月,泉州市印發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4222”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十四五”期間,泉州市將建設4個以上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0億元的重點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個以上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以上農業產業強鎮、200個以上“一村一品”專業村,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向園區集聚,構建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產業強鎮。

  融合,鏈條延伸新方向

  每當周末,安溪雲嶺茶庄園房間預訂開始增多。雲嶺茶庄園坐落在海拔800多米的崇山秀嶺之間,在這裡,游客不僅可以觀雲海、看日出、賞星河,體驗慢節奏生活,還可以跟隨專業技術人員體驗採茶、制茶、品茶的樂趣。

  茶產業是泉州市最大的特色農業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過200億元。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茶產業的綜合開發利用,泉州市不斷推進茶產業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產業鏈從“產加銷”向“研學旅”不斷延伸。在安溪,當地利用農業文化遺產核心區良好的生態和古茶園資源,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茶庄園,建成特色茶庄園22座。

  茶文化博物館、制茶技藝體驗中心、開茶節、鐵觀音大師賽……安溪特色茶庄園讓游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聽得到故事、品得出茶文化的淵源與傳播。以打造“海絲茶源,烏龍勝地”農業文化遺產展示名區為抓手,安溪茶旅融合發展快速推進。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安溪“茶庄園+”每年吸引消費者120萬余人次,年旅游收入12億元。

  通過挖掘農業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大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與文化、教育、旅游、康養等深度融合,促進多主體參與、多功能開發、多資源綜合利用,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是近年來泉州市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泉州市洛江區立足“虹山地瓜栽培系統”,打造休閑線路﹔晉江市以衙口花生傳統制作技藝為主線,梳理了傳統工藝休閑景點﹔惠安通過挖掘“惠安余甘栽培系統”,推出“皇帝甘·余甘勝地”文化休閑游﹔永春打造“百年荔枝別樣紅”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休閑景點……

  隨著歷史文化、美麗鄉村、創意農業、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等業態有機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泉州農村特色農業逐步實現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發展,近年來涌現出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等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3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33個、省級鄉村旅游休閑集鎮6個、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20個。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泉州全市擁有各類休閑農業點301個,從業人員1.44萬人,年接待游客1000多萬人次,營業收入20億元,帶動6萬多戶農戶發展增收。

(責編:吳舟、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