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巷裡的“服務員”(逐夢·致敬功勛黨員 )

陳毅達
2022年01月15日09: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巷裡的“服務員”(逐夢·致敬功勛黨員 )

要不是我知道她就是林丹,我一定會以為,站在我面前的這個十分朴素的女同志,就是每天我上下班都能遇到的、大街上普普通通的一名福州女子。

林丹熱情地與我握手。在握住她手的那一瞬間,我立即感到一種真誠。她微笑地看著我,目光裡透出一份質朴的親切。我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麼軍門社區數千戶居民,都那麼信任和依賴林丹。

作為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的黨委書記,林丹可以說是工作在“最基層”。社區工作的崗位很平凡,但林丹在如此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相當不平凡的成就——她不僅獲得了從街道的優秀社區工作者,到市級優秀社區工作者、省級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一系列榮譽,當選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更在建黨百年之際光榮獲得“七一勛章”。這名社區基層干部靠著自己的雙手,書寫著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奮斗不止的“時代傳奇”。

始終如一的堅守

林丹自小生活在一個普通家庭。青年時,她響應國家號召,到福州的農場插隊鍛煉。“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從那時起就深深印在她的心中。1972年林丹回城后,在家等待組織安排工作。那時,她的家就在當時的軍門居委會隔壁。住在同一個小院裡的一位名叫許德時的老人,引起了林丹的注意。

許德時當年70歲,是居委會主任。老人每天走街串巷開展工作,事務瑣碎,他又年事已高,因此十分辛苦。特別是老人不識字,居委會工作有時需要相關文字材料,老人就隻能找識字的人幫忙。有一次老人找到了林丹,林丹高興地答應了。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居委會的工作。

如果說,是林丹心中的善良讓她答應給老人幫忙,那麼她愛上居委會的工作,則是源於她樂於助人的品德。在當時的她看來,居委會的工作就是幫助街坊鄰裡,是做善事、做好事。因此雖然沒有一分錢報酬,林丹還是每天都笑呵呵地跟在許德時老人身后,干得不亦樂乎。很快,她就成了許德時處理居委會工作的左膀右臂。許德時老人也看中了這個在工作中總是笑瞇瞇的姑娘,覺得林丹是做居委會工作的好苗子,所以悉心培養她。

1972年8月,經許德時推薦,林丹當上了居委會分管治安的副主任。1973年,許德時主任病退,而林丹則是他心中最滿意的接班人。

正當林丹鼓起心氣,想要在居委會大干一番時,她接到了分配工作的通知,是鼓樓區建工系統的一家單位。毫無疑問,這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好工作。林丹去向許德時老人告別,說自己要走了。許德時老人心中萬分不舍,但實在又不好誤了林丹的前程,只是一個勁地說:林丹,真舍不得你走,真舍不得呀!

單純的林丹隻感到了許德時老人的不舍,沒想更多。但是,接下來的幾天,不少居民得知林丹要走,就紛紛跑到居委會來找她,勸她留在居委會工作。面對居民的真心挽留,林丹感到自己正面臨人生一個關鍵的抉擇,一時拿不定主意。若說那份分配的工作沒有吸引力,那是假話。但看著許德時老人期待的目光,聽著居民們情真意切的話語,林丹心裡一軟,下了決心:就在居委會干吧!

林丹留下來了。回憶當初,她認真地說:當時真實的想法,是覺得自己在這個社區住得久了,對這裡的人和事都熟悉,感情也很深。再說,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大家喜歡我、需要我,是多難得的事!還是留在這裡干更有價值。

就是這樣朴素的心願和情感,支撐著林丹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用出色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精神,回報街坊鄰裡對她的信任和喜歡。

上個世紀的居委會干部,待遇不高,但林丹沒想那麼多,一門心思隻想著做好工作。其間,她也遇到好幾次“跳槽”的機會:1993年,一名商人暫住在軍門社區,因此認識了林丹。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商人十分欣賞林丹的工作能力和敬業精神,於是主動找到林丹,開出優厚條件,聘請她擔任分公司的負責人,薪水遠超居委會的工資,但林丹還是婉拒了。她風輕雲淡地說:我去干,那是僅為一家公司、一個人做事﹔但在居委會,我是為大家做事。孰輕孰重,我心裡分得清。

林丹在居委會的優秀表現,也引起了市、區各級領導的關注。林丹不止一次得到機會,可以調往條件更好、待遇更高的工作崗位,但她都一一放棄了。

從接觸居委會工作那天算起,林丹在軍門社區一干就是50年。可以說,她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都用在軍門社區的工作上﹔把幾乎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在居民們身上。

雪中送炭的堅持

軍門社區地處福州城繁華的中心地帶。隨著城市的發展,老城區的人口密度越來越高,社區的情況也越來越復雜。林丹深知社區工作看似瑣碎,卻是黨和政府與群眾緊密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非常重要,馬虎不得。她想:都說居委會工作主要是解民憂、排民難,那就要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隻要是居民的需要,再小的事也不能放過,再困難的事也要想方設法做好!

了解群眾所需是第一步。林丹不停地在街坊裡弄走訪,全面摸清各家各戶的情況。到后來,整個社區的居民都知道:要找林丹,別上她家。林丹要麼是在街道開會,要麼是在居委會辦公室,要麼就是在居民們的家中。

林丹的丈夫游耕厲說,與林丹結婚40多年,她從未給家裡做過一頓年夜飯﹔女兒從小到大,林丹從未去開過一次學校的家長會。林丹的女兒記得,自己得了急性闌尾炎開刀住院,是爸爸送去的。媽媽下班回家才知道,趕到醫院坐了幾分鐘,然后說:對不起女兒,今天是老年節,社區有700多位老人在等我。說完,抹著淚走了。林丹的一位同事則回憶,林丹曾因聲帶小結而動了手術,上午手術完,下午就回到社區,因為相關部門通知有台風要來。林丹沒法說話,就用紙筆在辦公室寫字進行指揮,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才回家休息。大家看著她那麼用心工作的樣子,都濕了眼眶。

居民小楊,3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另組家庭,小楊隻能跟著年邁的爺爺一起生活,后來又不幸患病,沒有任何收入,生活非常艱難。林丹得知后,主動與小楊“結對子”,四處奔走為小楊申請城市低保,並每月從工資中擠出錢來予以資助,還為他買衣送被,帶他就醫治病。居民小王,因盜竊罪被判入獄。小王自幼喪父,入獄后母親患病,林丹主動承擔起照顧其母親生活的重任,並帶著小王母親的近照前去探監,鼓勵小王好好改造,爭取重新做人。不幸的是,小王的母親在他服刑期間就因病去世。林丹出面擔保,讓小王得以為母親送終。小王刑滿出獄后,一時生活沒有著落,也租不起房子,林丹便將他接回家中居住,還在家中為他舉辦生日聚會。小王流著淚發誓:一定重新做人!經林丹多方奔走,一家大醫院接收了小王做保安。小王努力工作,還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軍門社區有一大批60歲以上的老人,在轄區人口中佔有不小的比重。林丹認為,竭盡全力為老年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讓老人能健康快樂地在社區安度晚年,是社區的重要工作。每年福州當地的“拗九”孝順節和重陽節,林丹總要為社區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親自送上祝福和鮮花,為金婚、銀婚老人送上紀念品。居民吳老太,親人都不在當地,逢年過節見到鄰裡闔家團圓,就長吁短嘆。林丹得知后,主動前去看望老人,對老人說:以后我就是你的親人,有什麼事你就找我。吳老太愛吃福州妙巷口的魚丸,林丹每月至少跑一次妙巷口魚丸店給老人買來。多年來,每到吳老太生日那天,早上7點,林丹就會准時為吳老太送來一碗長壽太平面。吳老太的親屬來福州探親,得知老人被照顧得這麼好,深為感動。

我曾問林丹,是什麼讓她能一直堅持,為社區做這些細碎的事?林丹不假思索地答道:都說積水成淵,積土成山。社區工作看似很小,但是做久了,做多了,我才明白,積小成大,積善成美。社區本來就是一個城市最小的組成單元,如果每個社區都成為城市的一個小花園,整個城市不就成為一座美好的大花園了?這些年,我就感到社區工作是越做越有奔頭!如果每個人都能為社會盡點自己的努力,哪怕很小,但累積起來,不就非常的多嗎?

在採訪中,我還聽到這樣一樁令人感慨的佳話:

林丹的一位同事告訴我,福州東街派出所曾經接到報警,說是有位80多歲的老人在大街上亂走,路上車來車往,很是危險。派出所立即出警找到老人,但老人年歲已高,無論警察怎麼詢問,都說不出什麼清晰有用的信息。一籌莫展之際,大家注意到老人嘴裡不時會說出福州話的“林”“丹”兩個字來。一位老民警突然反應過來,猜測說:會不會是指軍門社區的林丹?派出所的同志馬上聯系林丹。果然,這位老人正是軍門社區的居民。

這份深植老人心中的信任,是林丹最珍視的“財富”。

執著為民的堅定

林丹告訴我,軍門社區原先是沒有黨支部的,隻有居民委員會。1991年,中共福州市委組織部下文,要求全市各街道居委會成立黨支部。深知此舉重要意義的林丹迅速行動起來。1991年下半年,軍門社區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區黨支部,林丹成為軍門社區第一任黨支部書記。

從這一天起,林丹就在床頭放上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晚上回家,看電視、看報紙,看各種學習材料,隻要看到社區黨建方面有值得借鑒的東西,她都記錄下來,用心學習、體悟。她在社區創設了“書記主任聯系卡”和“便民服務卡”,提出軍門社區黨支部要做到“群眾一有困難,第一個就想到我們”。接著,又建立起了“家訪制”,規定社區黨員干部每個月至少要走訪100戶居民,及時發現社區居民家中的生活難處,了解掌握社區居民的相關情況,向居民及時傳達、宣傳黨的政策。林丹還深化了已有的社區“幫扶制”,發動社區黨員與轄區內特困戶結對幫扶,簽訂結對幫扶責任書,讓社區黨員發揮帶頭作用。

社區居民程師傅,夫妻雙雙下崗,其妻子又身患重病,家庭十分困難。林丹得知后,與程家結成幫扶對子,想方設法幫程師傅的妻子解決醫藥問題。程師傅的女兒考上大專,可交不起學費,林丹又忙前跑后聯系助學單位,與程師傅的女兒簽訂了助學協議。程師傅的女兒勤奮讀書,考上福建師范大學。林丹得知消息那天,剛好領到一筆勞模獎金,她當即將獎金送給程師傅的女兒當學費,又積極幫忙聯系新的助學單位。

針對社區越來越突出的人口老齡化特點,林丹與同事們共同努力,籌集資金建成了一個400多平方米的社區“居家養老照料服務站”。林丹還把每月10號定為“居民懇談日”,傾聽居民訴求,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現場解決問題……

2001年,鼓樓區組建新型城市社區,調整后的軍門社區居民一下增加至3000多戶。經過選舉,林丹當選社區黨委書記,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串千家門、知千家憂、解千家難,林丹自身先做到了,然后對社區的全體黨員提出了這個要求。社區工作人員到崗的第一天,林丹都要和他們一起重溫黨的歷史,講黨員的責任。還不是黨員的工作人員,林丹都要第一時間找他們談話,問他們想不想入黨?有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社區工作站落成后,林丹的辦公室原本是安排在二樓的,但林丹堅決不同意,說這樣社區居民來找我們,還要走樓梯,實在不方便。在林丹提議下,社區所有辦公室都調整到了一樓。她說,就是要讓居民一來,一眼就可以看見我們,我們就是要離社區群眾越近越好。

這幾年來,軍門社區將原來的居家養老照料服務站改造升級為2000多平方米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4小時全天候為社區老人服務。結合社區居民孩子午托、晚托的需求,又建起了少兒托管服務中心,開設圍棋、書法、珠心算等興趣班。為方便群眾,軍門社區還搭建了一個智慧社區平台,通過手機APP,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用手機解決生活中許多大小事情。社區經過整體改造,面貌煥然一新,智能垃圾分類箱有序排放,居民刷臉進出小區。小區的黨建工作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現設有15個黨支部,黨員300多人。

從貼心服務,到智慧小區﹔從關心群眾冷暖,到黨建引領治理。林丹50年堅持不懈、堅守愛民、堅定為民,在社區這個崗位上,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林丹如今已經73歲了。我問她:有沒有想過退下來休息?林丹仍是笑著說:想過是想過,但居民總是選我。現在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永遠做居民的服務員!

採訪結束,我再次與林丹握手。我知道林丹的這雙手很不簡單。這雙手,與萬千普通的群眾握過﹔這雙手,托著叮囑和重托﹔這雙手,帶給了許多人溫暖和幸福。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