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新生兒出生20多天無法自主呼吸,疫情下深圳醫生赴泉州“千裡救嬰”

林盈
2022年04月07日15:47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從手術過程看我很有信心,一起祝福寶寶早點康復。” 4月6日,深圳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潘宏光與同事嚴尚在千裡之外的福建泉州,給出生僅20多天的嬰兒做了一場“拯救”呼吸的手術。兩天,往返跨越兩省,克服疫情等重重困難,一次“千裡出診”在廣東、福建兩地上演。

跨越廣東、福建兩省的“千裡救嬰”。受訪者供圖

3月14日中午,泉州南安的李亮亮喜添一子,可孩子出生后哭聲很小,一直無法自主呼吸,隻能轉運至泉州兒童醫院搶救治療。從出生至今,李亮亮夫婦甚至沒能親眼看一看孩子,孩子媽媽終日以淚洗面,為寶寶揪心不已。

醫生擔心孩子媽媽哭壞身體,在寶寶出生20天后拍了一段視頻,作為慰藉。“小小的,渾身都是管子,戴著氧氣罩,很心疼……”李亮亮回憶見到孩子的第一眼,忍不住哽咽。醫生在多方求証評估后,初步診斷孩子所患為先天性雙側聲帶麻痺、Ⅲ喉梗阻,類似的病例在地方醫院一年也碰不到一例。醫生建議馬上轉院治療。

李亮亮在輾轉打聽到國內隻有深圳、上海兩家醫院能夠治療此病后,急忙向兩院發出求助。彼時泉州與上海皆發生疫情,李亮亮將最后的希望都押在了深圳市兒童醫院。

幸運的是,深圳市兒童醫院在了解情況后,由麻曉鵬院長親自牽頭成立了救治小組積極推動治療事宜,潘宏光醫生也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提供幫助。潘宏光介紹,傳統治療方法是氣管切開術,這可能會導致孩子說話困難,且術后護理麻煩易導致反復感染,未來可能無法正常學習、社交。他所實施的聲帶外移固定術是一種微創手術,術后恢復后,患兒基本可以如常人一樣說話、吃喝,正常地長大。

深圳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潘宏光(右)與同事嚴尚從深圳出發赴泉州。受訪者供圖

治療有了希望,可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泉州本土疫情尚未結束,加之嬰兒出生尚不足月,隻能依賴特殊的呼吸機維持呼吸,跨省長途轉運風險太大,任何一點小小的意外都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直升飛機轉運、救護車接力等轉運方案均因風險難控而被否決。

時間就是生命,對於ICU中的寶寶來說,每晚一點便會多一分意外的危險。而此類手術是潘宏光在國內首創的,當地醫院缺乏經驗和必要器械,遠程指導手術不現實。“這種治療越早越好。”潘宏光說,最終他頂著回去停診隔離14天的壓力,奔赴泉州為孩子做手術。

兩位醫生從深圳趕到泉州市兒童醫院。受訪者供圖

“一切為了孩子。”深圳、泉州兩地紛紛為這次手術開啟了綠色救治通道。4月5日,潘宏光一行打包了約二十件手術必備器械,帶著兩大包行李,經四個小時的奔波到達泉州。剛落地,空蕩蕩的火車站讓兩人立馬感受到了泉州疫情的緊張氛圍。沒時間多做感慨,二人換上防疫裝備便直奔患兒所在的泉州市兒童醫院。直到當晚十點半,才完成手術方案的商討及患兒家長的談話簽字。

潘宏光從深圳帶到泉州的手術器械。受訪者供圖

4月6日,在受疫情影響已停診所有常規普通手術的泉州市兒童醫院,整個上午,醫護人員們都在按照急診流程為寶寶手術。兩個半小時的手術,門外的李亮亮盯著時間,腦海裡不斷回想醫生術前介紹的可能的突發情況,忐忑不已,“度秒如年”。

直到潘宏光神色自如地走出手術室,表示手術很順利,李亮亮懸了二十多天的心才稍稍放下,隻剩道不盡的感恩,連連向醫生鞠躬道謝。

在新生兒ICU裡,絕處逢生的嬰兒靜靜地睡著。他或許還不知道,曾有這麼多人為他的每一次呼吸“拼過命”。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