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有力度、有溫度 ,泉州戰“疫”現曙光

眼下的福建泉州,“輕舟已過萬重山”。
“多地多日無新增”“又一批封控區解封”“將分期分批恢復線下教學”……眼下的僑鄉泉州,一個又一個好消息“扑面而來”。歷經二十多日艱苦鏖戰,泉州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社會面動態清零階段。
回首疫情發生之初,泉州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挑起此次疫情的是奧密克戎變異株,有著“傳染性強、潛伏期長”等特點,防控難度大﹔另一方面,這一波疫情來得突然,發生地也在人口流動性大、人員聚集的酒店,傳播速度極快﹔此外,由於感染來源不明確,存在社區傳播和外溢風險。
泉州市方艙醫院於3月20日投用。陳英杰攝
事實上,對於泉州而言,這確是一場猝不及防的遭遇戰。泉州是民營經濟重鎮,商貿往來頻繁、人員流動大,又是人口大市,達878萬人,如何盡快扎緊鐵桶陣、切斷傳播鏈,考驗著這座城市的抗壓性。
“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社區防控人手不足”“部分醫療物資短缺”……疫情防控初期,一個個挑戰拋向泉州。與此同時,民生物資保障以及民眾蔓延著的焦慮情緒,也亟待解答。
疾控人員進行流調工作。泉州市疾控中心黨辦供圖
向來“兵貴神速”。面對“疫情圍城”,泉州加速調整步伐,面對各類疑問,盡速“快問快答”。如何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根據科學研判疫情形勢,泉州及時作出管控升級決定,按下城市的暫停鍵。社區防控人手不足怎麼辦?泉州廣大黨員干部火速下沉社區、志願者紛紛奔赴防疫一線,極大地充實了社區防控力量,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部分醫療物資短缺怎麼補?泉州加速部署,集結國家、省、市力量,抓好民生保障……
市民在古厝中進行核酸檢測。庄育杰攝
加速之余,泉州不失溫度。各條“疫”線,皆連民心。物資需求定時匯總,保供企業套餐式備貨,街道、社區、志願者接力無接觸配送,物資保障全力從“最后100米”打通到“最后1米”﹔急重症、重要藥品綠色通道,急診24小時接診,醫保“不打折”,就醫就診把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在民生熱線、留言通道中,停課退費、事務“雲”辦、封控區內就醫尋藥、物資補助,一個個急難愁盼問題被提出,政策措施隨即跟上。
交警為白血病患者接力送藥開道。洪坤澤攝
“病毒不會等天亮再來”,在這場與病毒賽跑的戰“疫”中,每個人都在加速度,可愛、可敬的醫務人員,他們拋家舍親,連續奮戰在抗疫前線﹔公職人員,他們奮戰抗疫在一線,進駐街道、社區、企業、日夜堅守﹔泉州市民們,頂風冒雨做核酸,隔離紅線內外的一顆顆滾燙的心緊貼在一起,他們與這座城市同頻共振。
距疫情發生已過20多日,“睡不著”的泉州人已“戰”出曙光,但這尚不是終點。當前,泉州初步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來之不易,需堅決做到決不鬆懈、決不大意、決不鬆勁,一鼓作氣、戰斗到底,直至奪取疫情防控全面勝利。
疫情過后,對於這座民營經濟重鎮而言,如何早日復工復產、揚帆起航?新的機遇挑戰還在前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