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棋”統籌、科技賦能、為民靠民惠民 廈門市集美區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今年3月初,廈門市集美區文明創建與社會治理推進會暨區委政法工作會議召開。集美區委政法委供圖
今年3月初,廈門市集美區文明創建與社會治理推進會暨區委政法工作會議召開,明確全區社會治理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和方案計劃。
緊接著一天,集美區雷厲風行,立即召開該區社會治理工作(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第一次主任擴大會,明確目標,細化任務,真抓實干,高效推進各項工作。
近年來,集美區堅持以平台化建設為路徑,加速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以精細化網格為依托,加速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以項目化運行為要求,加速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以高科技賦能為支撐,加速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2021年,集美區持續深化社會治理,推動成立社會治理工作(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舉辦社會治理集美基層創新論壇,揭牌成立集美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協同創新中心,發布《廈門市集美區“十四五”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專項規劃》,創新啟動地校“平安大聯盟”共建活動,加速構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集美模式”。
集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志永表示,集美區堅持基層治理創新,在打造城區治理新樣板上攻堅突破,通過體制改革、機制創新,解決社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九龍治水”問題,力求在一體化推進、“一盤棋”調度中,增強工作合力,提高治理效率,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示范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機制創新 “一盤棋”增強工作合力
在集美區重點區域,民警正在巡邏。集美區委政法委供圖
“沒有想到當天反映的問題當天就得到解決。”近日,集美區杏林街道居民黃先生對政府部門辦事效率連連點贊。
原來,離黃先生家不遠的街道的幾盞路燈壞了,影響居民夜間出行。黃先生打電話向當地市政部門反映后,當天路燈又重新亮起來了。
效率更高、執行力更強,這是近期不少居民對集美區社會治理的印象,而這緣於該區社會治理工作(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的成立。
作為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年底,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成立,將區級社會治理責任單位全數納入體系,打破部門壁壘,重塑指揮協同機制,構建“一盤棋”工作格局,完善治理體系,確保社會治理各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高標准、嚴要求、快落實。
成立后,小到交通站牌、污水井蓋破損,大到無証掘路、公園管理問題,統統成為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的管理職責。
集美區創新普法方式,建立福建省首個“英模會客廳”,為群眾開展反詐騙宣傳、交通安全知識講解等。集美區委政法委供圖
具體來說,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嚴格按照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要求,根據配套制定的4個職能組、15個專項組工作方案,組織各部門圍繞打造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社會治理工作布局現代化、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等方面,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基層社會治理、公共衛生防疫、城市綜合管理、基礎建設、政治風險防控、治安防控、公共安全防控、網絡安全防控、矛盾糾紛化解、交通領域等專項工作為重點突破,實行挂圖作戰。
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的成立和運行也促進了集美區“集成化”社會治理。
今年2月25日,《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方案》出台,明確分階段構建“一統攬”“一平台”“一中心”“一網格”“一攬子方案”“一套機制”“一支隊伍”和“N+應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形成“百姓點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的自動化治理模式。
科技賦能 實現高效“智治”
集美區通過“5G交通事故定責定損系統”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集美區委政法委供圖
“請把攝像頭朝向車子的方向,拉遠一點,讓我看看碰撞的角度。”今年2月16日下午,在集美區交警大隊快處中心,值班民警正通過“5G交通事故定責定損系統”與當事人視頻通話,查看交通事故現場。
與此同時,系統正在同步錄頻。視頻畫面中,一輛白色車輛撞上前方紅色車輛,白車左前方、紅色左后方受損。
“我看一下地面的標線以及碰撞的地方。”把畫面截圖保存后,值班民警又讓當事人再走遠一點,查看兩車的全景。“白色汽車全責,待會兒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情況會以短信的方式發送給你們。”之后,值班民警告知當事人雙方憑借收到的短信就可以進行車輛維修和保險理賠。
通過5G交通事故定責定損系統,集美區交警大隊做到了遠程處置輕微交通事故。“隻要雙方當事人同意,沒有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都可以用這個系統遠程勘查、快速處置。”集美區交警交通指揮室負責人奚望介紹,該系統處置效率高,有效解決“小剮蹭”引發的“大堵車”問題。
據悉,以集美區集美街道、僑英街道作為試點,該系統自今年1月30日至2月15日試運行,處理交通事故49起,平均一起僅需花費5分鐘時間,快處率達75.38%,接處警滿意率大幅提升。
集美區將先進技術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實現全區社會治理“一平台受理”。集美區委政法委供圖
近年來,“智治”已成為集美區社會治理的一大顯著特點——
以小程序解決大問題的思路,整合現有資源打造智慧前端,用於統一的信息採集和事件流轉,避免多部門重復採集。
通過人工智能進行“AI”自動派單和事件處置上報,推動形成百姓點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的自動化治理模式。
用好“集美文明雲”“5G執法記錄儀”等城市智慧管理手段,提高社會治理各項工作的覆蓋面和實效性。
將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實現全區社會治理“一平台受理、一平台運轉、一平台處置、一平台服務、一平台反饋、一平台考核”。
……
為民靠民惠民 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集美區通過黨建引領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集美區委政法委供圖
集美區杏林街道園博社區位於廈門標志性景點“園博苑”景區西側。在社區成立之初,居住在該社區中航城小區的許多居民反映小區緊靠加油站,對安全十分擔憂。
對此,通過黨建引領,社區大黨委牽頭,挂鉤小區的園博學校黨支部和中石油廈門第一黨支部聯合開展安全教育進社區,其他小區黨支部也組織居民參觀加油站安全設施、開展安全生產演示,有效緩解居民對加油安全的擔憂。
“堅持黨建引領,通過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挂鉤指導小區黨支部和‘黨員和事佬’隊伍,就能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多重主體交叉參與的‘多元調處網’。”杏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搭建多元平台引導各方共同參與社區事務,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效能。
通過搭建多元平台,集美區引導各方共同參與社會治理,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集美區委政法委供圖
近年來,集美區通過黨建引領,推行“網格+黨建”模式,把支部建在網格上、建在小區裡,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的領導核心地位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百姓解決好突出問題、辦好實事,形成黨群聯動、居民互動的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圍繞為民靠民惠民思想,近年來,集美區還通過打造熟人社區, 凝聚起黨員志願者、居民群眾、物業等多股力量,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此外,為推動責任落實,集美區把“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要求貫穿社會治理工作全過程,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要求,定好“時間表”,畫好“路線圖”,雷厲風行,高效運轉,一抓到底﹔嚴格落實督辦督查機制,構建“權責清晰、標准科學、程序規范、高效閉環”的考核體系,實施嚴格的動態監督,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不斷鞏固創建成果,提升治理能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