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南洋職業學院:踔厲奮發夯基礎 積跬致遠謀新篇

南洋征程,步步為“贏”。如果說2000—2006年是廈門南洋職業學院借船出海的初始階段,2007—2019年是廈門南洋職業學院筑巢引鳳的建設階段,那麼從2020年慶祝建校20周年起,廈門南洋職業學院在校長魯加升的帶領下,進入全新探索階段,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夯實根基,激發學校長足發展新動力。
提質擴容,美化校園環境
南洋數字型、生態型、環保型、簡歐風格的精致校園早已蜚聲海內外,屢被國內高校來校參觀指導的嘉賓稱譽為“最美民辦校園”,被國外高校來校參訪交流的外賓贊嘆有“夏威夷大學”的景致,成為廈門市影視拍攝基地,已有20多部知名影視作品先后慕名來校取景,被省、市政府部門評為“綠色學校”和“花園式單位”。作為“福建省首批高校黨建工作示范點”“福建省首批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實訓基地”和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黨建氛圍濃厚,陣地建設先進,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屆文明校園”。
這風景如畫的美麗校園,如今正全面大提質、再擴容。綠樹掩映的百果園裡,新建一幢白牆紫瓦的西式別墅,用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用琴房﹔筆直如線的黃河路旁,兩排平行相對的女生宿舍樓拔地而起﹔往昔雜草叢生的東郊荒蕪地,幾個標准網球場、燈光排球場奇跡般地竣工整齊﹔碧草環繞的田徑場地,正改建成集人防、實訓與運動為一體的立體大建筑﹔花紅柳綠的未名湖畔,一條彩色的健身環湖跑道正緩步建起,一座休閑與行走並用的七彩橋將在湖之中段凌空蜿蜒,橫臥蕩漾的碧波之上,直跨東西兩畔﹔校園內環校大通道提上議程,計日拓土修建﹔就連沉寂多年的校園西北角,現也充斥挖掘機的轟鳴聲,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昔日的滿目青蔥的山坡龍眼林,將平整為一片芳草地,為后續興建新的產業樓群拓邊填土。
在通體相連的所有教學樓群裡,每間教室為師生們准備的空調機也已全部安裝完畢,學校公共衛生間用紙,全年免費提供。
涅槃重組,優化人才隊伍
學校要升格,人才是關鍵。廈門南洋職業學院精准發力,自上而下,多措並舉,推進領導人才隊伍、專業人才隊伍、管理人才隊伍、思政人才隊伍等四支隊伍的建設與整飭。
校領導班子成員率先調整,新班子成員更加德才兼備、求實奮進,更加年輕化和專業化,平均年齡46歲,全部都是中共黨員,全部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大多有著15年以上的基層部門連續校齡和鍛煉經歷,有多位還是創校元老,長期以校為家、服務學校。
學校嚴抓人才入口關,在招聘專業人才時全部要求碩士以上學歷,教研能力突出、“雙師”素質優先。專門制訂方案,激勵原有教職工提升學歷(攻讀博士學位資助10萬余元、攻讀碩士學位資助近4萬元),提升教研能力水平和教研成果質量,鼓勵積極參加職稱評聘。一支數量合理、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專業人才隊伍正有序建立。
各職能部門、二級學院負責人及其行政管理人員通過第四次全員競聘實現隊伍的高素質、高學歷。管理人才隊伍類別全面、業務過硬,更快適應現代職業院校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要求,為南洋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充沛的后備人才梯隊。
學校在福建省高校中率先創立黨委教師工作部,率先將教師隊伍的“紅”與“專”建設納入工作計劃,以黨建引領教師紅專發展﹔在廈門民辦高職院校中率先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統籌思政課教學科研和教師隊伍的管理、培養﹔設立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崗位津貼,提高黨建思政隊伍工作積極性。嚴格按照教育部門規定和要求遴選並優化管理,吸引了一大批政治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深厚的思政課教師、黨政管理干部、專職輔導員加入,不斷配齊建強思政人才隊伍。
學校教代會修訂通過新的《薪酬管理辦法》,健全工資體系,並從今年一月起,董事會在加大基礎建設力度、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同時,克服極其困難的經濟境況下為全體教職工普遍大幅增加薪資,提高節假待遇福利,有些老師工資翻倍增長。這番疫情防控影響下的逆操作,促使教職工隊伍更加穩定,人才流失明顯控制。
“五育”並舉,落實立德樹人
學校以培養長於創新、創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積極探索黨建思政工作與學校育人工作融合發展路徑,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重構課程體系,全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立足德育,構建“大思政”課程體系,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優化“學校課堂、社會課堂、網絡課堂”,打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環境”。
著眼智育,構建“專業群”課程體系,深入研究廈門產業結構,要求每個二級學院打造一個特色專業群,構建“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專業群課程體系。
聚焦體育,構建“M+N”課程體系,M代表必修課,包括體育與健康、陽光健康跑、體能素質拓展等課程﹔N代表特長課,包括體育選項社團、技能競賽等內容。
重視美育,構建“1+X”課程體系,1代表必修課,即大學美育概論課程﹔X代表特長課,是學生可選美育實踐項目,包括文藝社團、技能競賽、舞台、平台(抖音)、作品+藝術品、產品+藝術品等。
圍繞勞育,構建“三生”教育體系,構建貫穿人的生活、生存、生涯遞進式的勞動教育層次課程體系:“生活”即生活自理(生理需要),勞動教育與日常生活、文明創建相融合﹔“生存”即生存技能,勞動教育與專業學習相融合﹔“生涯”即職業生涯,勞動教育與創意、創新和創業(簡稱“三創”)教育相融合。
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職業院校居於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承載著為黨培養培訓鄉村振興人才的重任,並始終堅信黨建引領是高職院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需要,堅持全方位、全渠道助推鄉村振興。作為由清華大學牽頭的全國“百校聯百縣興千村”高校聯盟行動單位,學校近年來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
開展鄉村振興培訓。面向黨政機關、鄉鎮、村干部等開展鄉村振興各類短期培訓。與翔安區聯合組織實施“村(社區)干部學歷提升計劃”,開設翔安區村(社區)“兩委”干部學歷提升班,助力高質量村(社區)干部隊伍建設。
開展鄉村振興實踐。發起鄉村振興公益行動,在閩清縣設立服務站﹔組織學生“三下鄉”活動,參加2020年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福建省先進單位”和“福建省優秀團隊”榮譽稱號。
開展鄉村振興服務。學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組建“益農創社”開展公益助農活動,先后將福州閩清縣,泉州南安向陽鄉,廈門同安軍營村、翔安大宅、翔安蓮前村等地各類農副特產及特色產品的包裝設計植入課程,打造品牌IP。建筑室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電氣自動化、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旅游管理等專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新農村進行民宿改造設計﹔研發魚塘自動化供氧系統﹔為特色農產品提供直播帶貨服務﹔共建課程,打造福建省級精品課程平台﹔通力合作,構建“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農旅發展新格局,努力賦能鄉村振興,為各地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精技強能,屢結“國”字碩果
廈門南洋職業學院推動校園建筑基礎設施等硬件的升級有目共睹,重整隊伍、整合資源、激勵教職工素質能力提升等所帶來的軟件嬗變則更真實可感。
近幾年,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被列入為國家骨干專業,雙師型教師建設典型案例位列全國民辦高校第一,旅游職教集團入選全國示范職教集團,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代表隊在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佳績,校企共建“教、產、創”三位一體特種機器人職業教育基地入選全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學校成為全國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領跑學校……
首次“大修”的新版國家《職業教育法》已於2022年5月1日開始施行,在國家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大力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軌雙通”的美好前景下,廈門南洋職業學院永葆“把每一個學生當作自己孩子”的青春初心,為建成“不一樣、負責任的職業大學”而做足“提前量”,下好“先手棋”,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雷志忠 李振杰 吳恬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