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路通業興幸福來  福鼎市不斷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

2022年08月06日08:54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路通業興幸福來

  “現在一條路直接通到村子裡來,‘下雨滿身泥濘,晴天塵土飛揚’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公路通了以后還做了全線‘白改黑’,顏值越來越高!”“如今進出村方便快捷,致富路也越走越寬敞了。”……在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說起“四好農村路”,村民們無不連聲叫好。

  如今,每到周末和假期,都有許多游客沿著平坦寬闊的楊赤線公路來到赤溪村,品味農家美食、體驗田園生活、領略畬族風情,更為鄉村帶去了人氣與活力。

  近年來,福鼎市不斷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布局交通路網,並探索實施“公路+產業”“公路+旅游”等發展新模式,促進產業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路通業興幸福來,“四好農村路”正成為百姓幸福路。

  “公路+產業”鋪就振興路

  重巒疊嶂間,Y916硤邱線沿著山勢起伏,順利抵達福鼎市硤門畬族鄉東稼村。

  “原來這條路還是3.5米寬的水泥路,我們村也是硤門畬族鄉最偏遠、產業最薄弱的一個村。”東稼村黨支部書記周桂瑞介紹,該村地處高山,土質肥沃,村民主要以種茶為生,當地盛產優質茶,但因過去交通不便,承載能力不足,好茶囿於深山,難以走出“山門”。

  2020年,這條路變了,群山之間響起機器轟鳴聲,Y916硤邱線建設如火如荼,提升拓寬至6米路面、雙車道四級公路。自此,“山門”大開,干部群眾乘著修路的東風,引進多家茶企落戶發展,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建設茶園生態基地,並將生態茶產品推廣出村,逐漸打響茶葉品牌。

  “路寬了,產業活了,我們發展的底氣更足了!接下來,我們還想發展蔬菜基地,融入寧德核電經濟圈,持續做強鄉村產業,把小康路越走越寬。”周桂瑞滿眼憧憬地說,2022年該村將力爭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村民可支配收入超過2.6萬元。

  產業沿著公路走,公路促進產業興。在貫嶺鎮,Y826貫茗線道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設,預計今年底可順利通車,將降低梔子等農產品的運輸成本,並引進更多企業力量,突破鄉村發展瓶頸﹔在佳陽畬族鄉,上安線佳陽至周山段已建成投入使用,將進一步完善山區片與中國貢眉之鄉茶產業加工園及沙埕灣生態產業園區的路網體系,為當地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近年來,隨著福鼎市“四好農村路”建設扎實推進,一張以市區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的城鄉交通網絡正不斷鋪展,內暢外聯、四通八達。截至目前,福鼎市農村公路總裡程已達1513公裡,其中縣道11條315公裡、鄉道118條678公裡、村道281條519公裡,250個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公路+”如何更進一步賦能鄉村振興?依托便捷的交通和省際交界地域優勢,福鼎市加快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體系建設,以直投入戶、村郵站等形式打通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裡”,補齊農村商貿發展短板,讓農產品出村、消費品進村,暢通城鄉雙向循環,鋪設發展“快車道”。

  “公路+旅游”串起風景線

  5月以來,太姥山景區“彩虹公路”成了福鼎旅行攻略上的“新寵”。從山腳蜿蜒而上,紅、黃、藍三種色調在公路上“無限”延伸,沿路花木葳蕤,美景綿延,讓人大飽眼福。

  “我們希望從‘行’開始,就能給游客好的和美的感受。進入景區,沉浸式體驗山海仙境的旖旎風光,讓游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太姥山管委會副主任白榮敏說,下一步,太姥山還將實施旅游產品提升、配套服務設施提升等工程,豐富旅游業態,打響旅游品牌。

  路更優,景更美。福鼎市坐擁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沿海黃金岸線和珍珠島鏈,依山傍海,人文薈萃,旅游資源豐富。多年來,福鼎深入實施“旅游+”“+旅游”戰略,推進“交通+旅游”融合發展,完善旅游交通服務,實現以路引景,以景串線。

  眼下,駕車馳騁在福鼎市硤崳線公路,一路上經田野、路茶園、望青山、聞花香,最后來到“網紅漁村”漁井村,面朝大海,隔海望向“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的崳山島。

  硤門畬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藍美時介紹,該鄉在福鼎市率先實施建設“四好農村路”22.8公裡,其中涉及旅游線路18.5公裡,“以路串點連線成片,我們著力打造‘畬鄉風情·漁村聽濤’鄉村旅游發展閉環,推進鄉村全域旅游”。

  人在路中游,路在景中走。“我們持續探索道路養護新模式,按照‘修一條,綠一路,美一片’模式,對風景優美線路沿線進行綠化提升,並利用閑置土地,合理增設觀景平台、停車場、慢行道,讓公路與周圍景色完美融合。”福鼎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圍繞“一山一島一湖一灣”,福鼎市共推出花海果鄉畬村風情體驗線、山海漁鄉美麗鄉村觀賞線、山海島主題村落游賞線、山溪茶鄉古村文化探尋線、太姥山精品鄉村旅游線、城郊山溪慢游生活體驗線等6條鄉村旅游主題線路,推進沙埕灣、點頭(集鎮)至后井、崳山蘆竹至灶澳、磻溪瓦窯坪至仙蒲、佳陽至周山、桐山溪北部等6條旅游公路建設,初步形成全市重要景點串聯,逐步變現“山島茶海鄉味”全域旅游資源。(記者 朱子微 通訊員 王婷婷)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