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黨建“小網格”盤活城市治理“大格局”

近年來,福清市著眼破解制約城市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問題,積極探索網格化黨建模式,通過健全組織體系、創新網格服務、凝聚共治力量,積極推行“鄰聚裡”黨建工作模式,深化社區“鄰裡關愛、聚集合力、裡外同治”的城市基層治理格局,全面打通黨建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讓城市基層治理更有效能、更有溫度。
組織嵌入網格 打造共建共治新聯盟
福清市堅持組織設置與網格劃分相融合,打造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五級網絡”連點成面。推行社區“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網格黨總支(黨員網格長)—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樓棟長)”五級精細化網絡,形成一貫到底的執行體系,推動服務管理向社區每個角落全覆蓋延伸﹔採取建組織、織網格、派人員等方式把黨組織建在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裡,注重分類施策,根據老城街巷、無物業小區、高端住宅等各類型小區特點,探索個性化的工作模式,調動組織工作力量﹔在“無疫小區”創建行動中,按照規模適度、便於管理、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設立網格1560個,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閉環式信息收集、工作聯動機制,幫助協調解決問題175個,以精細化網格構建起上下一體、快速響應、運轉高效的防疫治理體系。
“四方聯盟”下沉聚力。堅持抓黨支部向下延伸和各類組織共建協同推進,推動各社區建立“社區+駐區單位+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的四方黨建工作聯盟,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幫扶共促。建立健全扁平化快速響應和協調推進機制,市委層面建立疑難問題定期會商研判制度,縱深推動工作落實﹔街道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成員單位職責,上下協同解決問題﹔社區層面堅持網格周例會制度,推動需求在網格發現、問題在網格解決。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引導駐區黨組織和轄區黨員共同參與,共商共議社區事務、共舉共辦黨日活動,共享共用設施資源。全市126個機關單位、5888名黨員在“黨建超市”平台實名注冊,開展共建活動2895場、認領需求10364個、共享場地149次。
“三支隊伍”匯聚人心。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小區黨員、駐區黨組織黨員“三支隊伍”在城市治理中的“微細胞”作用。根據需求設立黨員先鋒崗,由每名黨員志願者根據自身特長和意願,認領1—2個崗位,承諾3—4項服務內容,推動治理下沉、服務下沉,讓有需要的居民按圖索驥尋求幫助,有效提升小區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實現黨的組織延伸到小區、黨的工作覆蓋到戶到人,為基層治理賦能提效,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全市累計成立志願服務隊725支,參與防控工作黨員3.2萬名,積極開展“掃樓敲門”、疫苗接種等服務,讓溫暖在戰“疫”一線傳遞。
資源進入網格 構建下沉服務新模式
福清市堅持資源要素下沉,推行“五統一”黨群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以“三個一”為工作導向,將城市治理服務落實到最基層。
畫好一個圈。緊緊圍繞“近鄰黨建”主題,加強對現有城市治理資源的整合,構建“2+7+N”黨群服務網格體系,以“E+7(一家親)”和“三聯”城市黨建共同體為龍頭,7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為輻射單元,若干社區黨群服務站、居民小區黨群之家為基本節點,打造集黨群之家、服務之窗、鄰裡互幫、居民議事等功能的共享家園網絡﹔全面推行“四服務”(即點單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代辦服務)和“四公開”(即開放時間、活動計劃、便民內容、服務項目公開),構建起“社區—網格—商鋪—鄰裡”“15分鐘黨群服務圈”,實現居民少跑腿,服務送到家。
建好一套賬。推進黨員“雙報到”活動,落實“認門、踐諾、紀實”三環節,由鎮(街)按崗位提需求,市直單位對單接任務,強化“雙向對接”,有效銜接“萬名黨員問平安”行動,進行“一戶一檔”走訪登記,建立起入住黨員居民檔案和網格內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弱勢群體和服務資源“三本賬”﹔採取公益性、半公益性、商業化等多種方式,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為居民提供個性化訂單式服務,實現“黨群大融合、服務全方位”。2020年以來,全市社區工作者人均入戶90多次,發放民情聯系卡13000多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690多件。
用好一張網。引入信息化手段,構建並推廣線上、線下並行聯動的“融e紅”智慧黨建平台,推動黨建宣傳多樣化、黨建管理精細化、黨務手段現代化,通過與“智慧福清”平台的聯動對接,打造“一口通辦”的綜合性黨群服務平台﹔推動各社區建立微信公眾號、居民小區微信群,在線提供辦事指南、信息公開、預約辦事等服務,“網上面對面”開展服務咨詢,依托線下網格人員“一對一”精准對接線上需求,實現線上微信群與線下網格化“雙網疊加”,助力“一網到底”。龍江街道天寶社區依托公眾號和小區微信群,推動需求線上發布、線下網格領辦,實時解決居民提出的1200多個問題,為轄區400多戶家庭提供跑腿採購等志願服務,確保對困難群眾、流動人口等重點特殊人群關懷服務到位。
力量融入網格 創新協同治理新機制
福清市強化區域化工作理念,網聚資源、互聯互動,充分調動各方治理主體的積極性,優化創新治理機制。
建立黨員領辦機制。通過將治理層級下沉到網格,將黨員干部編入網格,明確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責任田”,形成“網格管理、上下聯動、層級負責”的治理格局﹔同時,將社會治理等重點工作細化成項目,建立支部設置項目、黨員領辦項目、組團兌現項目、群眾評議項目的黨員領辦項目工作機制,充分激發無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帶領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態融入到小區的建設和管理。在龍山道融東社區安定裡巷道改造中,黨員退伍老兵們自發組建一支志願者隊伍,加入“白改黑”工程監督,骨干黨員牽頭領辦項目,輪流負責工程監督、幫助施工單位與居民溝通協調糾紛、到改造現場實地巡查、自發清理樓道垃圾等工作,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帶動更多居民自願參與到社區改造工作中來。
建立群眾說事制度。在小區因地制宜建立說事中心(點),每周固定一天為“說事日”,由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說事會會長”,收集匯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並圍繞精品社區創建、城市黨建等重點工作和中心任務,按照目標任務、時間節點、驗收標准“三清”的要求梳理形成項目清單,實行“項目化管理+清單式實施”﹔通過書記問事、居民議事、民主定事、承諾辦事、辦畢評事的“問、議、定、辦、評”5個環節,形成全流程閉環處理機制,確保說事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居民自管、自治、自我服務的“聚鄰”新模式。音西街道福百社區冠發小區說事點通過組建“勸和”小組,承擔起小區內202戶住戶各類矛盾糾紛的調解和法治宣傳工作,實現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小區。
推行“紅色物業”模式。結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一小區一策”確定物業服務管理模式,通過發揮黨組織在物業和居民之間的紐帶橋梁作用,對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協商議事,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今年以來累計協調解決物業問題570余件。石竹街道金輝華府小區黨支部以“小區事、大家議”的方式,形成以黨建引領串聯“小區黨支部+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的“1+3+N”小區治理服務網絡體系,有效破解疫情防控、小區改造提升、鄰裡糾紛等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小區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福清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推行網格化治理模式,持續提升基層組織政治功能,把黨的組織延伸到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讓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城市治理的最末端,推動城市社區治理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極大提升了治理的有效性和服務的針對性。同時,通過推行黨員領辦項目、深化“雙報到”等工作,不斷激發黨員干部的主觀能動性,推動黨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基層黨建工作的活力和效能得到進一步激發,從而為奮力建設最優最佳、卓越超越的“最福清”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