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新時代——書記訪談錄
三明永安市委書記傅天寶:自然天生就是美麗的,要讓其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點

閩山閩水物華新。從南到北,由山及海,八閩大地一路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寄托著牽挂,承載著希望,述說著收獲。
喜迎黨的二十大,人民網福建頻道特別呈現《對話·新時代——書記訪談錄》,通過一期一會,讓我們一起傾聽來自福建的縣區委書記們“說熱點”“找焦點”,給當地發展“劃重點”“抓亮點”,看看新福建的宏偉藍圖如何照進現實。
本期對話三明永安市委書記傅天寶。
永安市委書記傅天寶接受採訪。鄒雯攝
人民網:三明在全市范圍推行“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永安是如何推廣該鄉村建設工作機制,推進“五個美麗”創建工作的?目前成效如何?
傅天寶:體制順、機制活,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機制一活天地寬。近年來,永安圍繞三明市“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六大行動”,“鎮爭優、村爭旗、組爭牌、人爭星”鄉村振興“四爭”行動全面鋪開,總結創新出“積分制激發農民主體積極性”“一縣一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文化傳承促鄉村文明”“三聯三權三單跨村聯建機制”等典型經驗機制,率先在福建全省實施縣鄉村三級聯合管理“房長制”,探索出一套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鄉村振興模式,創建了一批鄉村建設的典型示范樣板,永安也被列為全省鄉村振興重點縣、全省鄉村治理示范縣。
永安市燕西街道上吉山村的“吉水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羅聯永攝
人民網:永安的特色鄉村建設示范樣板並不少,例如“本身就是天然公園”的霞鶴村,文化底蘊深厚的貢川古鎮,“紅色引擎”帶動發展的青水畬族鄉……在這些鄉村的建設過程中,如何打造具有地域特點的典型樣板,永安做了哪些嘗試和創新?
傅天寶:“山區也要增強信心,我們自有我們的優勢,自有我們的長處,發揮好了,山區也可以當狀元,也可以當明星。”永安市牢記囑托,充分挖掘當地優勢和長處,按照“串點連線成片”工作思路,採取“基礎建設互助、重點資源互通、優勢特色互補”的方式,統籌推進福建省級鄉村振興10個試點村和“桃源古韻、文旅休閑”“紅色研學、生態康養”“畬鄉風情、森林人家”“銀元古鎮、印象安貞”4條鄉村振興示范線路建設,輻射帶動沿線村發展,示范效果初顯,涌現了一批鄉村建設的狀元村、明星村。
福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永安市曹遠鎮霞鶴村。羅聯永攝
例如,永安2022年重點打造的“桃源古韻、文旅休閑”鄉村振興精品路線,就是把曹遠鎮霞鶴村周邊方圓10公裡內的3個鎮街6個村連片做一個整體打造,整合了貢川古鎮的傳統古村落、4A級的桃源洞景區、國家級地質公園、霞鶴生態旅游公園、吉山的抗戰文化公園,形成點上成景、線上出彩、面上開花的格局。霞鶴村作為其中重要一環,集中打造了抗戰文化出版紀念園、農耕文化園、民俗體驗園等多處節點,走出了一條“家園變公園、村民變股民、務農變務工、產品變禮品”的新路子,實現了“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福建省最美休閑村庄”的美麗蛻變。村民和游客都感嘆:村中也有顏如玉,村中也有黃金屋。
人民網:作為“天然氧吧”的永安,如何在鄉村建設過程中保持“原生態”,探索生態保護與鄉村建設緊密結合的發展之路?
傅天寶:我們相信自然天生就是美麗的。鄉村建設要尊重自然、留住文脈、復原生態,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點和展現點。永安堅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理念,以“綠盈鄉村”建設為抓手,梯次推進“綠化、綠韻、綠態、綠魂”的鄉村生態振興村建設,累計創建“綠盈鄉村”191個。不斷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行河長、路長、保潔長、房長“四長合一”環境整治聯動機制,全面提升農村“顏值”,繪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新畫卷。
“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第二批高級版“綠盈鄉村”——永安市貢川鎮龍大村。周興永攝
人民網:將“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願景變成現實,下一步,永安將如何做?
傅天寶:下一步,永安還將繼續畫好“山水畫”,做好文旅農融合文章,堅持以組織振興為引領、以生態振興為切入,同步推進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強化農村黨建引領,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積極引進鄉村優秀人才,精心培育農村特色文化,持續開展鄉村建設行動,特別要突出固態保護、活態傳承、業態提升,彰顯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鄉村原生態,讓鄉村生景、生情、生財,高質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永安市小陶鎮五星村村民在進行柑橘選果。黃光棉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