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連江:向海發展,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陸上瓜果飄香,海上“碩果累累”。優質海帶、三倍體牡蠣、美味鮑魚……十月,走進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各類鮮活的水產品琳琅滿目,“海上連江”秋收畫卷徐徐鋪展。
官塢村的紅鮑。人民網 錢嘉禾攝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官塢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漁村,村民每年人均收入僅為150元,村集體負債5.6萬元,村民收入全靠種地瓜、海帶養殖﹔如今,官塢村躋身全國魅力鄉村,農業發展實現產業化發展,形成以水產育苗、養殖、加工為支柱的產業,村民人均純收入3.6萬元。
官塢村的蝶變是連江縣發揮海洋資源、振興鄉村的一隅。10月22日,連江縣舉辦“向海發展·振興鄉村”鄉村振興觀摩研討會。當天上午,與會人員參觀了“百台萬噸”養殖平台——閩投宏東號,並前往黃岐鎮的古石村和筱埕鎮的官塢村等地,感受海洋大縣向海圖強的鄉村振興畫卷。
在閩投宏東號“百台萬噸”養殖平台,連江的海上“良田”愈發肥沃,實現海洋科技從水產養殖到“漁旅結合”的跨越﹔在古石村,遠眺蔚藍海浪拍打崖壁,馬祖列島近在咫尺,近觀石屋古厝獨具風味,露營帳篷星星點點,“扮靚”村庄……
“百台萬噸”養殖平台——閩投宏東號。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連江如何向海發展,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我們有很多特色資源,如3000多平方公裡的海域、最美黃金岸線、特色對台資源,以及鮑魚之鄉、海帶之鄉、魚丸之鄉和‘海連江’公共區域品牌等特有品牌資源。”連江縣委書記陳勁鬆介紹,近年來,連江將海洋產業作為縣域發展的主攻方向,推進海洋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有海洋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據介紹,連江從種苗培育、深遠海養殖、遠洋捕撈三個方面入手提升一產﹔通過大力發展水產精深加工,謀劃布局福州現代物流城、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的水產精深加工園區和可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等措施壘大二產﹔通過推進集散融合、漁旅融合、文旅融合等方式增加海洋經濟三產的繁榮度、連江的知名度。
“向海發展·振興鄉村”鄉村振興研討會現場。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當天下午舉辦的研討會上,福建省鄉村振興研究會會長潘征對“連江經驗”給予肯定。他說,“產業興旺”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所在,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連江這些年的實踐証明,寫好特色產業、特色經濟這篇大文章,就能避免同質化競爭、催生新動力、實現新跨越。
截至目前,連江縣發揮海洋優勢、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連續六年榮獲“全省縣城經濟發展十佳縣”﹔2021年,連江水產品總產量129萬噸,居全國第二﹔漁業產值約282億元,居全國縣級第一﹔2022年,連江鄉村振興參與度排名位居福建省第一……
深耕藍海,向海圖強。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賴詩雙和福州市副市長林治良對連江鄉村工作表示期許。
“希望連江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統籌推進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等五大振興,多措並舉帶動村民增收,培育打造示范片區,推動農旅、漁旅、三產融合向深度發展,加快打造充滿海洋特色的鄉村振興連江品牌。”賴詩雙如是說。
林治良則表示,希望連江主動對接落實“海上福州”,增強漁業種業造“芯”能力,推動海上牧場早見成效,全力打造“最美海岸線”,讓濱江濱海旅游帶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
激發“海”的活力、“山”的潛力。會上,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和福建海洋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宋武林結合連江縣鄉村振興的實踐和路徑,展開“頭腦風暴”,並一致希望連江能夠進一步發揮山海特色,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貢獻范例和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連江縣政府還與福建省鄉村振興研究會簽訂合作協議,並將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共同擘畫鄉村振興藍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