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養殖尾水的“生態之變”

在東園鎮埭美村,養殖戶在沉澱池的“肥水”上種空心菜。(資料圖片)
在龍海南溪流域,村民在修剪生態浮島上的水生植物。張旭 攝
漳州是水產養殖大市,近年來產量逐年增加,而水產養殖面積卻增速放緩,這意味著集約化養殖成為主流。然而,產業發達背后面臨不少挑戰,如水產養殖尾水的污染問題。
產業需要發展,環境更要保護。漳州在漳浦、詔安等地開展養殖尾水治理試點,主動破解養殖環保難題,通過探索水產養殖的綠色發展模式,實現養殖產業和綠色發展雙豐收。
沉澱消納治尾水
飼料撒進標准化養殖池,一群群南美白對蝦苗迅速聚攏,水面泛起陣陣漣漪。“水質好了,南美白對蝦成活率高,長得快。”東方利洋苗種繁育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紅岩說。
養了20年南美白對蝦,李紅岩和鄉親們目睹了身邊環境的變化。為了擴大蝦苗產業,養殖戶各自筑池養苗,一條管子抽海水,一條管子排尾水,海岸遍布取水管,部分區域沙灘出現污染,有的海域水質下降。
“殘餌和糞便導致的污染水體就是尾水。尾水若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就會污染養殖水域環境,還會導致魚類、蝦蟹等暴發疾病甚至大面積死亡。”養殖戶吳多泰坦言。
按照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意見,李紅岩騰出5200平方米車間專門處理尾水,處理工藝為“生態渠道+沉澱池+過濾壩+曝氣池+過濾壩+生態淨化池”。
“通俗來講,就是做三級淨化池。第一級,進水、沉澱、投益菌和微生物降解類菌。其中,挑選到合適的微生物菌株是關鍵一環。從長期看,使用農業微生物方法處理沒有二次污染,成本最低且可以持續作用。第二、三級,主要進行多輪生物淨化,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李紅岩介紹,通過水產養殖污染沉澱消納法,養殖戶隻需按比例預留沉澱消納池用地,就可以通過重組和完善水體生態系統,恢復水體自然淨化能力。
沉澱消納法固然有效,但養殖場若沒有地塊處理尾水該怎麼辦?“針對不同的地理環境,技術人員摸索出不同應對辦法。如果是比較集中的養殖區,養殖戶可以共用消納池。”漳州市水技站站長尤穎哲說。目前,詔安縣梅嶺全鎮養殖戶都騰出12%的蝦池養殖面積建設沉澱消納池。
立體養殖獲雙贏
對於漳浦縣海鰻專業合作社會長陳建坤來說,養殖尾水的處理,要從鰻魚的生態鏈說起。
“鰻魚非常凶狠,別說小魚小蝦了,就是螃蟹它也能啃下來。”陳建坤說,自己不僅大規模養海鰻,還混養小魚、蝦、貝等“鰻魚食”。
這種大膽的行為,源於防治鰻魚的紅耳朵病。
“紅耳朵病主要源於水質污染。我嘗試將魚蝦與海鰻混養。你看,魚蝦每一天都要賽跑。體質較弱的蝦和黃鰭鯛,會被海鰻吃掉。此外,我們還在鰻魚池裡養泥蚶,泥蚶主要以池子裡的藻類為食。”陳建坤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盡管是人工養殖的池塘,卻也和自然界一樣遵循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規律,不再出現病蝦、病魚,病菌就難以在池水中傳播了。
混養還減少了餌料對水質的污染。經過這一系列處理,陳建坤的養殖場自成一套“生態系統”,無需排放養殖尾水。
收獲的季節到了,陳建坤鰻池的魚蝦不僅沒有被海鰻全部吃掉,有的反而長得膘肥肉滿,賣了個好價錢。海鰻也獲得豐收。
不過,一次海鰻的病死事件,讓陳建坤頭疼不已。“我們解剖海鰻,發現它的胃空空的,什麼東西都沒吃,這是得了腸炎。”陳建坤說,四五十厘米厚的底泥是鰻魚棲息場所,一年下來積累的死亡的浮游生物,以及魚類的糞便,使得底泥滋生細菌。
為了保証良好的水質,當地養殖戶每年都要進行池塘底泥清淤工作。清理出來的底泥,晒干、殺菌后再次利用﹔或政府配套運泥車,運載到下游的有機肥廠做有機肥,變廢為寶,形成完整閉環。
綜合種養顯效益
魚蝦在清水中歡快暢游,池中的尾水排入沉澱池。微風過處,沉澱池泛起粼粼波紋,帶動一排排整齊的漂浮板,生長在漂浮板上的綠油油的空心菜也隨著波浪輕漾……
“這就是‘魚肥水—水肥菜—水養魚’生態循環系統。在傳統的水產養殖中,隨著魚的排泄物積累,水體中的氨氮不斷增加,毒性也逐步增大。但氮磷對農作物有益。我們將養殖尾水由管道集中至沉澱池,沉澱池的‘肥水’上則種上空心菜,才幾個月,光是調水藥和蝦池藥的開銷就已經節約了差不多1萬元。”龍海區東園鎮南美白對蝦養殖戶李文萍很是興奮。
李文萍的養殖基地一共有兩口蝦池,過去一直使用傳統的養殖管理方式。最近,為治理尾水,她在每口蝦池的尾水排放處種上空心菜。
雖然在漂浮板上種菜,種和收都比較耗費人工,但蝦池的水質明顯得到提升。如此一來,不僅降低了蝦的發病率,大幅減少用藥量,種植出的空心菜純天然,也不愁賣。
在漳浦縣小佛水產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錫勇對尾水採取跑道式復合生態系統尾水處理模式,其中海馬齒生態浮床池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你看,這是海馬齒生態浮床,池水清澈,聞不到一絲異味。海馬齒生態浮床對養殖尾水中氮、磷、COD等污染物起到淨化作用。”楊錫勇說,海馬齒綠油油的特好看,還能美化環境。
“我們指導養殖戶因地制宜推進養殖尾水治理工作,依據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模式、池塘底排污生態化改造模式、多級人工濕地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生態溝渠淨水模式、多級沉澱池和其他資源化利用方式治理模式,現已整改3000多家養殖場。”尤穎哲表示,今后,漳州市將發展多種形式的標准化生態養殖模式,大力實施池塘標准化改造,推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推進智慧水產養殖,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生產深度融合。(蘇益純 高輝 林惠卿 沈啟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