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河長辦:勵精圖“治”守護一城碧水清流

2022年,福州市、縣、鄉三級共有1023名河長、178名湖長、1327名河道專管員,管轄著156條(段)河道和38個湖泊,全年累計巡河、巡湖10萬人次。全市共有各類民間河長隊伍195支18460人,開展各類團體志願護河活動15946場,解決河湖問題8846個,河湖管護能力日益增強。
2022年,福州市綜合整治散亂污企業2043家,整治入河排污口1289個,摸排整治“四亂”問題645個,退出水電站117座,新建改造市縣鄉生活污水管網211公裡,河湖治理水平不斷提高。
2022年,福州市主要流域9個國考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為100%,36個省考以上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7.2%。54個省考小流域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8.1%,無Ⅴ類及以下水質。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市河湖水質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河湖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2022年,福州市已開通並運營白馬河—東西河、晉安河、流花溪、三捷河、琴亭湖、光明港6條航線,累計通航15.6公裡,河湖幸福感持續加碼。
2022年,福州市完成水利投資82.39億元,創歷年來最高水平,年度完成率102.74%及投資增量22.13億,均居全省第一。
福州市河長辦選送的《大兵小將》獲水利部第四屆“守護美麗河湖”全國短視頻公益大賽一等獎,《歸之若水》獲得優秀獎。
福州市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庫)數字孿生項目入選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優秀應用案例名錄,為全省唯一入選項目。
閩江之心。林雙偉攝
春日將至,碩果累累。這一年,福州市河長辦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榕工作期間提出的“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條塊結合、齊抓共治”的治水方針,落實河湖長制,河湖水質穩步提升,沿河環境明顯改善。
這一年,對福州市河長辦而言,也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一年。一年以來的河湖長制實踐,生動詮釋了機“制”是支撐、“治”理是底色,“智”慧是關鍵、品“質”是根本的福州河湖長一年之“志”。
水是城市的血脈。得益於河湖長制的落實,福州將厚重的歷史底蘊與現代的人文生態完美融合。徜徉在旖旎的城市水系和澄淨的鄉間溪流之畔,來來往往的市民游客,可感受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的似水柔情。
“制”——加快河湖管理制度新探索
晉安河直排閩江通道工程紅星排澇站。林雙偉攝
擼起袖子,帶上掃把……在閩清縣三溪鄉,60多名黨員干部、志願者沿著河道、村居道路開展“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掀起新一輪村居環境整治熱潮。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河湖治理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偉業。為了建立河湖治理長效機制,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將每年的3月14日定為福州市“河長日”,並自加壓力提出,在水質全面提升目標完成之前,把每月14日作為“河長日”,開展集中巡河護河、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等活動。落實水系提升“6+X”日常監督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解決河湖存在的突出問題。
“制”治河湖,亮點頻出。福州發布總河湖長令,在全國率先成立地市級幸福河湖促進會,全省首次開展“幸福河湖福州行”主流媒體走基層系列報道活動,深入挖掘福州河湖治理亮點,講好福州治水故事……沿著制度之道,福州的水清岸綠愈發清晰。
以法制為依托,為更好地保護閩江流域的生態環境,福州、南平、三明、寧德、泉州、龍岩、莆田七個閩江流域的城市打破行政邊界,聯合協同立法,福州市人大牽頭制定了七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閩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的決定》。這也是福建省繼九龍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立法后,再次打破行政邊界,開展區域協同立法。
2022年11月,福州市通過了《福州市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法規由福州市人大常委會頒布並於2023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福州市為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重新立法,該辦法規定,在保護區內從事禁止性活動,最高罰款1萬元。
福州市還發布《福州市山塘管理暫行規定》,將山塘納入河湖長制管理范疇﹔在全省首創設立歷史遺留建筑物處置方案,通過“兩違”工作機制,積極穩妥、依法依規、分門別類處置歷史遺留違法違規建筑物,目前已妥善處理河湖歷史遺留問題20處。
注重機制創新,舞好治水管水“指揮棒”,是福州河湖長制的一抹亮色:
2022年,福州城區內河創新建立政企民聯合巡河模式,形成政府河長牽頭部署、企業河長運維管養、民間河長參與管護的“三長制”責任網格化管理機制,分兵把口,各司其責,建立了與河邊群眾的交流渠道。
長樂區按照“誰超標誰付費,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建立上下游鄉鎮水質“雙向”補償通道,每年從鄉村振興獎補資金中單列800萬元作為水質生態補償資金,通過獎“好水”罰“差水”,調動全流域鄉鎮(街道)管水治水積極性。
羅源縣以“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村民自治”為抓手,創新積分管理辦法,科學制定兌換標准,引入市場化運營,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村裡事”變“家家事”。
永泰縣河長辦聯合縣檢察院赴德化、仙游協商探索大樟溪流域跨域保護協作,分別簽訂協作意見,並提出“四個一”聯合行動安排(即進行一堂治水理論與檢察實踐交流研討、一次聯合巡河、一場水環境保護聯合宣傳、一份水生態共治共護年度報告),推動大樟溪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質”——品質升級,讓百姓體會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的水韻
晉安河裡航行的游船。林雙偉攝
每天晚飯后,福州市民王女士一家三口都會沿著白馬河公園散步,聞著空氣裡植物散發的芬芳,看著白馬河上的游船,享受歲月靜好的溫馨氛圍。“很滿意現在的城市環境。”看著水清岸綠的白馬河,家住河畔的王女士獲得感滿滿。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一年,福州市民驚喜於家門口的變化:河道更清澈,公園更多更美,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城市版的園林生活正成為現實。
得到了老百姓的口碑,也得到了國家的肯定。2022年6月,福州市作為福建省唯一城市,因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成效明顯,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和2000萬正向激勵。9月,“閩江之心”青年廣場榮獲2022年Eduwik建筑卓越獎城市設計類(建成類)一等獎。10月,“閩江之心”青年廣場城市更新項目獲得2022年全球未來設計獎金獎。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22年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名單,“福建閩江河口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成功入選。經過20年的不懈保護建設,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重要驛站之一﹔福州入選2022年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優秀成果﹔馬尾區、閩侯縣兩地上榜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福州市永泰縣嵩口鎮大喜村入選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福建省首批河湖文化遺產公布,福州10處上榜……
一座城市的力量,不僅來自於硬指標。人們日常感知和憧憬向往的城市氣質和品格,往往歸類於能夠代表城市特點的“軟實力”。
經過市河長辦的勵精圖“治”,139條內河縱橫交錯,閩江、烏龍江穿城而過的福州,山水之城、水清岸綠已經成為福州最“吸睛”的“軟實力”。
讓河湖治理成果成為福州百姓觸手可及的幸福生活,新的一年裡,河湖長制將繼續為福州治水譜寫新篇。
“治”——精准施策取得治理新成效
琴亭湖游船。林雙偉攝
379個串珠公園、500多公裡濱河林蔭綠道﹔著力實施多個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推動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化肥、農藥使用量逐年減少2%﹔綜合整治“散亂污”企業(場所)2043家﹔市河長辦的治水之路,並未僅僅局限在“水”的治理,而是多管齊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的生態保護修復理念進行“水岸同治”。
一年來,福州市圍繞長“治”久清精准施策,取得了河湖水系治理新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以全域治水引領綠色發展,建設美麗福州。遵循“山水城市、海濱城市”的發展定位,福州市制定了《關於推進全域治水建設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的實施意見》,2022年12月29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會議進行了專題研究。
實施“高水高排”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福州市江北城區山洪防治及生態補水工程建設。開展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建設,通過新建防洪堤、護岸,河道疏浚,新建排水涵管等措施,實施連江、閩清、永泰和羅源等4個縣8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項目,綜合治理河長23公裡,完成投資13000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今年以來,全市共完成植樹造林6.93萬畝,完成森林撫育28.33萬畝,完成封山育林13.48萬畝,森林水源涵養功能得到明顯提升。連江縣非法採砂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10件依法懲處盜採礦產資源犯罪典型案例,為全省唯一入選的案例。
“智”——智慧賦能提升治理保護能力
整治后的流花溪流域。林雙偉攝
水域上空,無人機上下翻飛,實時抓拍,畫面第一時間傳輸到工作人員手中的監控儀屏幕上,河道情況一目了然。這便是“天眼”為福州河湖巡查帶來的新成效。
正著力打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的福州,護河愛水的路上又怎會缺少“智慧”元素?而今,福州市正大力構建數字孿生流域,對庫、湖、閘、站等水系要素進行智能化提升改造,提升河湖水系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監測、調度、管理水平,形成城區內河“一網多片”、閩江流域“一線多點”的數字孿生總體布局。
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庫)數字孿生項目,被列為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水利工程)建設試點。2022年11月,通過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中期評估。長樂區打造了福建省內第一個縣域數字孿生流域,第一個成員單位全程介入的智慧河湖系統,第一個針對全域的“四亂”問題衛星監測,第一個無人船巡河場景。
全省首創河湖水系綜合調度指揮中心。根據福建省水利廳“一河一網一平台”工作部署,成立福州市河湖指揮調度中心,打造“智慧水利”平台,首創量子加密水利應用,實現水利數據“一數一源、一源多用、安全共享”。智慧水利項目上線實現市級部署,市縣共用,今年汛期利用平台“挂圖作戰”,成功抵御9場次台風暴雨。
充滿“智慧”的治水模式,得到了國家的肯定和嘉獎。2022年8月,“福州城區水系科學調度系統項目”獲“2022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11月,“打造福州水系智慧調度與管理新標杆助推建設‘數字應用第一城’”案例入圍2022城市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在2022年進博會期間舉辦的全球智慧城市發展與合作大會上,福州申報的《打造福州水系智慧調度與管理新標杆》《數字監管雲模式 守護榕城山水秀》2個案例入圍2022城市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譚湘竹 潘東曦 林華冬 林東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