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召開 為民企送出“1+1+N”政策“禮包”

27日,市委市政府在泉州人民會堂隆重召開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陳英杰攝
27日,市委市政府在泉州人民會堂隆重召開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會議按照省委“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重中之重”的要求,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勇當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
真招實策助發展 “真金白銀”再加碼
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發布“1+1+N”政策禮包
27日,在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泉州市發布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科技、創新、人才、開放、綠色發展等若干政策即“1+1+N”政策體系。
2023年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會場。張九強攝
2023年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會場。張九強攝
企業家們認真參會。張九強攝
“1+1+N”政策體系
第一個“1”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晉江經驗”提出20周年的新起點上,為民營企業、特別是泉州民營企業量身定制的《關於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著眼於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推動民營經濟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十九條具體舉措,這些舉措充分吸收了民營企業和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既注重產業政策支持引導,又著力滿足企業具體需求﹔既注重對標先進,又充分體現了福建省特色。
第二個“1”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福建省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圍繞做優做強民營龍頭企業,梯度培育中小微企業,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推動民營企業技術改造,提升民營企業智能制造水平,推進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加快民營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民間投資增長,推動民營經濟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完善民營企業引才引智服務機制,優化民營企業創新融資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用地需求,強化數據要素支持,提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水平,提供精准政務服務,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橋梁和服務作用,促進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民營經濟良好發展環境等十九個方面,提出四十八條“真金白銀”加碼舉措。
“N”是圍繞“強引擎、建載體、鑄鏈條、提存量、拓增量、造環境”,實施“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出台N項扶持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
政策主要包括:
強引擎
即實施“抓創新促應用”專項行動,加快科技創新“四個倍增”——
高企方面,對新增高企,給予最高100萬元獎補,去年新增高企712家,是歷年來最多,兩年實現了總量翻番﹔研發投入方面,對研發經費投入分檔分段給予2-5%獎補,對高研發投入企業再疊加最高500萬元獎勵﹔
平台方面,“一院一策”給予專項經費和政策支持,累計投入超11億元支持18家“大院大所”建設﹔
人才方面,對高校和技工院校來泉畢業生給予每人1萬元的一次性生活補貼,對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最高給予300萬元支持,每年新引聚各類人才10萬名。同時,今年啟動實施“抓工業設計促產業提升”專項行動,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的一次性給予300萬、100萬補助,著力以高水平的工業設計賦能“智造強市”。
建載體
即實施“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專項行動,把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作為有效投資調整經濟結構的主要抓手,推動高質量供給,以此創造有效需求、拉動消費增長,助推經濟走出當下低谷。去年建成300萬平標准化廠房,今年將新啟動建設標准化園區萬畝以上、建成投用標准化廠房千萬平以上、拉動入園區各類企業項目投資千億元以上。擬對租賃試點園區廠房的入園企業,免除第一年租金,后續年度根據企業貢獻給予租金優惠﹔對入園企業上新設備,給予投資額20%、最高500萬元補助﹔同時對進入園區的研發平台,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
鑄鏈條
即實施“重龍頭、強品牌、鑄鏈條”專項行動,對各個發展階段企業給予對應扶持政策,著力構建“8+4”現代產業體系,打造3條萬億級產業鏈群和培育若干個百億級、千億級新興產業。比如,對營業收入首超10億元、30億元、50億元和100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和200萬元獎勵﹔對改制挂牌上市的,最高獎勵1300萬元﹔對獲得國家馳名商標,每件補助30萬元﹔對“小升規”的,給予一次性財政獎補,在稅收、用能、融資等方面予以支持,近兩年全市新增“四上”單位5227家,新入庫企業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提存量
即實施“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重點對企業綠色化發展、數字化應用推廣、技改投入、首台(套)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予以獎補。比如,對節能技改項目,給予每噸標准煤500元獎勵﹔對新上生產設備,最高提供投資額7%的補助﹔對首台(套)關鍵技術攻關,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對“上雲上平台”的,給予30%費用補助。去年全市技改投資增長24.7%,拉動工業投資增長21.6%、固投增長10.3%,均為近年來最高。
擴增量
即實施“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一企一策,專班對接,頂格落實福建省出台的16項招商惠企政策,並加碼出台80項泉州市招商惠企政策,對好項目、大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本地龍頭企業增資擴產項目享受招商同等待遇。去年,簽約正式合同項目2341個,投資總額達1.3萬億元,成果顯著,今年泉州還將實施“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重點建設華人華僑創新創業、培訓基地,籌辦世界泉商大會,吸引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和泉籍精英共聚泉州、共謀發展、共享共贏。
造環境
即實施“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專項行動,把政策精准制定、精准匹配、免申即享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環節,確保“1+1+N”政策應落盡落、應出盡出、應享盡享:一是深入推進“萬名干部進萬企、一企一策促發展”,對全市1.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限上商貿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全覆蓋、全挂鉤、全聯系”,常態化開展“局長走流程、走基層”,送政策上門,穿透式研究解決企業發展問題和訴求﹔二是做優“政策找企”平台,目前已建立2萬多家企業畫像,初步實現政策智能關聯,將加快實現即時推送、免申即享﹔三是整合提升工業企業服務熱線12345和968871,開通綜合性企業服務熱線專線,傾聽企業家呼聲。近期市委市政府還將出台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環保監管服務、電力服務等多份文件。(謝曦 王樹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