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蕉城水產業:滿產趕訂單,出海拓市場

宰殺、分揀、加工水產品……2月9日,在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條條大黃魚、真鯛、魷魚等生產加工線井然有序地運作著。
水產生產加工線井然有序地運作著。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正月初八開工,到目前為止,已生產近280多噸各類水產品。”生產部負責人宋向義介紹。
作為寧德市蕉城區水產品生產加工的龍頭企業,該公司已形成集育苗、養殖、加工、研發、電商、倉儲物流、自營進出口於一體的產業鏈格局,產品遠銷海內外。2022年,該公司在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現代化漁產品加工流水線的基礎下實現內銷增長30%,整體產值增加10%。
生產線上,工人正在搬運待加工的水產。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當天上午,各類水產加工品裝滿貨車准備運往港口。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興記表示,復工后,國際、國內訂單較去年同期翻一番,大黃魚、真鯛等產品遠銷東南亞等地區,已實現“開門紅”。“市場反饋好,代表需求量大,我們不僅努力實現產量、產值翻番,更是要做到全產業鏈可追溯,做出讓老百姓放心、可信賴的水產品。”林興記說。
近些年因各種因素影響,蕉城區水產品養殖、加工產業受到不小沖擊,但蕉城眾多水產養殖、加工企業在這段時間深耕細作,完善產業鏈,抓牢基礎,實現蒸蒸日上。以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為例:從加大科研投入入手,與集美大學合作利用大黃魚遺傳學原理研發出了5種抗病強、成長較快的大黃魚新品系,目前已投入試產階段,同時升級改造漁排,建設深水抗風浪塑膠環保網箱,抓牢抓實可持續發展,培育大黃魚育苗超2.1億尾……各企業的種種措施為今年實現“開門紅”打下堅實基礎。
成箱貨品准備運往港口。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十一天裡,已生產價值900多萬元的大黃魚系列產品,大家信心倍增,作為蕉城區水產品養殖、加工的龍頭企業之一,我們緊跟時代腳步,不斷研發各類產品,讓‘水產’實現‘開門紅’。”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尤信進說。
《耕海牧漁》。謝書秋攝
據了解,2022年蕉城全區水產產值達185億元,目前全區各水產企業加足馬力開工生產,已申報海關出口韓國、菲律賓等二十多個國家、地區。“我們大力推進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為蕉城的深海養殖提供保障,大力扶持水產企業做好可持續發展,引進電商等先進渠道,為實現蕉城水產產業持續‘紅’而奮斗,助力蕉城經濟高質量發展。”蕉城區海洋漁業局副局長吳志國說。(余汕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