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德蕉城:拓寬特色增收路  稻果溢香產業興

2023年02月15日14:05 |
小字號

寧古線高山獼猴桃標准化種植基地、霍童溪流域優質新品種柑橘核心區、三都沿海晚熟荔枝種植以及香菇、姫鬆茸、靈芝和黑皮雞樅……如今,特色產業基地在蕉城區的各鄉村遍地開花,為農民打開了增收新渠道。

蕉城區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一村一品”,通過科技示范、加大培訓、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合作社帶動等方式,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扶持各村因地制宜培育高優特色農業。2022年全區農林牧漁產值100.5億元,比增2.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9元,比增8.5%。

抓實糧食生產 打造“寧川糧倉”

春風拂大地,農時催人忙。行走在蕉城區的鄉村,大馬力農機深鬆土地,村民在田間忙碌勞作,農技人員現場開展指導……到處都是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勾勒出一幅幅“人勤春來早”的絢麗春耕圖。

“現在鼓勵農民種糧的優惠措施多,購置大型耕種機,政府還給補貼,去年我還被評為全區先進種糧大戶。”近日,正在指導工人翻耕農田的蕉城區欣然農業公司負責人林張寶高興地說。

林張寶在田間。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2年,林張寶種植了200多畝的優質單季稻,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產出的稻米品質上乘,米粒飽滿,平均年產量達到20萬斤,收入約40萬元。

“去年甘薯的產量高,每畝產量達到2500公斤。”種糧大戶余延濱說,他去年種甘薯80畝,按認購價每公斤5元計算,甘薯產值達80多萬元。在“科特派”的引領下,余延濱在規模化生產糧食、蔬菜的同時,更注重農產品的質量、品牌和銷路。

在九都鎮雲氣村,67歲的黨員種植大戶吳小敏在村裡承包了300多畝土地,用於種植水稻、馬鈴薯、花生等農作物。吳小敏原是雲氣村黨支部書記,卸去村支書一職后,他成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吸引12戶種植大戶加入,以“大戶帶動小戶”的方式流轉拋荒田地,扎根田野、帶頭種糧。

2022年初,蕉城區委、區政府出台了《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強糧食生產暨糧食安全蕉城行動實施方案》,通過開展主題為“躬耕蕉城一方田、心泊寧川山水間”的蕉城良田認領活動,將全區黨員、干部、大戶動員起來,吹響黨建引領“糧食安全蕉城行動”的號角。在金涵等9個鄉鎮,成立14個“農耕保姆站”,從技術、機具、資金等方面,集中為種糧大戶規模化生產提供“保姆式”服務。

2022年,蕉城區撂荒地認領面積1766.6畝。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2年,蕉城區撂荒地認領面積1766.6畝,均種上了水稻、馬鈴薯、玉米、毛豆等糧食作物,參與單位213個、投入資金三百余萬元。成立或依托現有43家合作社、聯合社,整合農村拋荒耕地,實現集中流轉土地2600余畝﹔300個社會組織、非公單位、家庭積極與鄉鎮簽訂協議,體驗農耕文化、耕種樂趣,認籌金額達15萬元……這一串沉甸甸的數字是端穩“糧食飯碗”的保障,是守好“米袋子”的成果體現,也是“治荒穩糧”的“蕉城答卷”。2022年全區糧食生產面積7.95萬畝,產量27170噸,通過政策扶持、示范引領、夯實基礎,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創新創優品牌 賦能現代農業

2月8日,在蕉城虎貝鎮下樓村的寧德市湖藍家庭農場,農場負責人李枝英正在為獼猴桃修枝。“去年,獼猴桃每公斤均價在40元。”李枝英說,今年獼猴桃進入盛產期,預計畝產將達到1000公斤,畝產可達4萬元。採用“公司+基地+家庭農場(農戶)”模式,大力推廣種植新品種獼猴桃,截至目前,蕉城區已種植高山晚熟獼猴桃2040畝,高山高優千畝晚熟獼猴桃種植基地已初具雛形。

李枝英展示農場中的獼猴桃。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數量上與日俱增,質量上堅守初心,蕉城始終把安全優質農產品公用品牌作為不懈的品質追求,堅持引導農業生產主體申報“三品一標”。

日前,在蕉城區赤溪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大棚內,滿園瓜果飄香,色澤鮮艷的草莓等隨處可見,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快朵頤。

自2013年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落地以來,赤溪鎮積極採取一園多區的發展模式,主要建設以新設施生產、新技術運用、新品種種植兼美麗鄉村農業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現代高優農業示范園,形成“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新優果蔬1800畝,建設各類設施大棚1200畝,並輻射帶動雁樂平原及周邊8個行政村萬畝開發。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圍繞良好資源稟賦和優越的生態環境,蕉城區歷來堅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近年來,在繼續加大力度培育“天山綠茶”“寧德大黃魚”“晚熟龍眼”等區域公用品牌的同時,著力挖掘培育雲淡海蠣、赤溪花生、九都枇杷、七都寸金魚、畬家烏米飯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區域公用品牌集群,穩步推進蕉城涉農公用品牌數量的提升,促進水產、茶葉、果蔬、畜禽等特色產業做強做優,促進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

“通過實施品牌化戰略,全區共有73家企業302個產品通過‘三品一標’認証,2017年-2021年有效增量連續5年獲得全省前三名,2022年再獲全省第二名,為產業價值鏈的提升提供了保障。”蕉城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曉東說。

農旅融合發展 激活“美麗經濟”

漫步在寧德市蕉城區八都鎮溪池村的農業觀光棧道之上,枇杷、柑橘、芙蓉李等各色農作物錯落有致,令人目不暇接﹔日本晚櫻和茶花遍布村中道路,房前屋后種滿黃花菜,走進溪池,宛如走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山水田園畫卷。

溪池村果園中種植著柑橘類水果600多畝。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了持續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產業,豐富“農旅”內容,溪池村依托長鄉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先后投入120余萬元升級改造果園配套基礎設施,種植“愛媛28”臍橙、夏橙、紅肉蜜柚、桔柚等柑橘類水果600多畝,年產量900多噸,年綜合產值達400多萬元。

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客流,農旅融合讓產業鏈延伸,農家樂、觀光游、手工藝品等農旅產品不斷多樣化,帶動村民人均經濟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提高。農旅融合之路讓農民嘗到了甜頭,如今蕉城區鄉村正按照規劃有序推進鄉村振興項目,圍繞打造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等景觀建設,提升村居村貌,讓農旅融合的鄉村振興路越走越寬。

農旅融合讓生態宜居的鄉村有了“顏值”更有了價值。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農旅融合讓生態宜居的鄉村有了“顏值”更有了價值。近年來,蕉城區大力度推進農業與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支持鄉鎮申報國家級農業開發田園綜合體建設,培育休閑農業、定制農業等新業態,促進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2023年,我區將大力實施水果產業高品質提升工程,完成獼猴桃、柑橘、晚熟荔枝等特色水果品質提升。通過引進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建設一批農業‘小微園’,來撬動農產品初加工,鼓勵農產品精深加工,繼續走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的路子,創新助農銷售平台,讓蕉城的優質農產品銷得出、賣得好,實現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劉曉東說。(李加進)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