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新聞傳播學科發展?這場論壇給出答案

在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進程中,應如何立足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新聞傳播學科,提升中國國際傳播效能,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4月2日,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新聞傳播學科創新論壇在廈門大學舉行。
本次論壇以“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人文科學:使命、擔當與情懷”為主題,由廈門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主辦,全國27所高校、科研院所學科帶頭人和業界專家參加論壇。
廈門大學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新聞傳播學科創新論壇現場。林宇陽攝
廈門大學校長助理方穎、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余清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周勇、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昌鳳與會致辭。論壇由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曾錚主持。
廈門大學校長助理方穎致辭。林宇陽攝
“深入研究探討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歷史命題,宣傳貫徹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學理闡釋與發展建設,是高等教育響應時代義不容辭的責任。”方穎在致辭中表示,廈門大學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廈大力量。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新聞傳播學科創新發展論壇既是一個學術交流平台,也是一個學科建設的實踐平台,期待與各高校、業界專家共同努力,為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聞傳播學科、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作出新的貢獻。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余清楚致辭。林宇陽攝
現場,余清楚表示,結合學科創新發展,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自主知識體系,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建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周勇致辭。林宇陽攝
周勇認為,新聞傳播學科要思考自身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獨特性價值,要以重新再出發的意識,面對新技術的結構性改造、新時代的偉大歷史使命、全球化的深刻變局,從學科的內部結構、學科的社會功能、學科的國家責任三個方面進行重新審視。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致辭。林宇陽攝
王潤澤認為,中國新聞事業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可以對照目前現代化理論當中的一些觀點,並結合本學科的獨特性進行修正和完善。對此,她在“器物層面的現代化”“組織結構層面的現代化”和“思想觀念層面的現代化”這三個現代化層次上提出增加“產品的現代化”作為新聞傳播現代化的新層次。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昌鳳致辭。林宇陽攝
陳昌鳳結合本次論壇議題,簡單介紹了“CHATGPT”寫作策劃案的技術情況及自身的思考,並從其研究方向出發,使用“文心一言”工具為參會成員現場展示了“用東北話說致辭”的技術功能,表達了對廈門大學建校102周年的祝賀以及對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感謝。
與此同時,本次論壇設有三個平行論壇,來自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新聞傳播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學術體系創新,人工智能發展對新聞傳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國際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創新研究、新文科實驗教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等主題進行匯報交流。
分論壇第一組嘉賓們圍繞國際傳播學科的未來建設發展與人才創新培養、媒介與技術對新聞學科的創新驅動、馬克思實踐觀的傳播研究啟示、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等主要維度進行深入探討。分論壇第二組嘉賓們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發展史、新興技術發展應用、新聞傳播教育與學科建設、國際傳播、輿論宣傳體系構建等問題,為中國式現代化新聞傳播事業發展提供寶貴建議。分論壇第三組嘉賓們在主題報告中暢談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當下,新聞傳播學科面臨的沖擊以及應對辦法。此外,以國家形象傳播、全媒體傳播體系構建、國際傳播人才培養等議題發表主題演講。(李爽 何若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