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議”“一起解”“一起管” 寧德蕉城書寫“好厝邊”近鄰黨建新篇章

如何讓社區居民生活更幸福?如何解決群眾身邊的難事?居民有哪些個性化的需求?如今,走進寧德市蕉城區不少曾經的“三無”老舊小區,在鄰裡互相寒暄的交談聲中、“好厝邊”工作者耐心細致的解答聲中,蕉城區深入推進社區黨組織領辦“好厝邊”工作,持續打造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蕉城模式”的實踐成果給出了答案。
“好厝邊”源於寧德方言,即“好鄰居”。2022年以來,蕉城區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整合資源、統籌協調作用為出發點,以凝聚駐區單位、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社區網格員、黨員志願者、居民代表等多方共識為落腳點,探索出了社區黨組織領辦“好厝邊”工作這一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在街道、城區(城郊)鄉鎮一級成立“好厝邊”管理中心﹔在社區(重點村)由黨組織領辦注冊成立“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公司)﹔在重點街區、小區(網格)成立“好厝邊”物業服務站(點),推行“厝長”負責制,鼓勵社區“兩委”成員、小區黨支部書記與物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通過“大黨建”激活“微治理”,全面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蕉南長興城B區“好厝邊”物業服務站。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搭好“三條線” 下活“一盤棋”
“沒想到我也能學會插花。”“是啊,以后在家我就可以自己插花了,家也就更溫馨了!”……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在蕉北街道鶴峰社區繼光花苑小區開展的“多彩園藝·花草課堂”花藝知識培訓上,“好厝邊紅管家”蔡麗娟正在給社區裡的老年居民講解示范插花步驟。
鶴峰社區繼光花苑小區開展“多彩園藝·花草課堂”花藝知識培訓。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我們小區有360多戶,900多人。其中,老年居民佔比1/3。如何真正牽起他們的手,讓他們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我們基層社區服務的重點。去年以來,小區通過定期為老年居民開展花藝培訓、健康義診等志願活動,讓老年居民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蔡麗娟說,老年居民能有這樣的好“趣”處,都得益於鶴峰社區深入推進黨組織領辦“好厝邊”工作。
作為蕉城區曾經典型的“三無”老舊小區,近年來,繼光花苑小區逐步完成了各類基礎設施改造,實現了小區環境更加美好,居民生活更加愜意。“小區改造不是我們工作的終點,改好了‘面子’,更要改好‘裡子’。換句話說,從‘怎麼改’到‘怎麼管’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與此同時,老舊小區治理過程中,光是社區動起來仍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需要多級聯動才能拍出陣陣‘掌聲’。”鶴峰社區黨總支書記傅建珠說。
有鑒於此,蕉城區以搭好組織、陣地、經費“三條線”為總攬,把社區黨組織領辦“好厝邊”工作作為區委組織部—鄉鎮(街道)—社區三級的“書記一號工程”來推動。通過區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挂鉤聯系、街道(鄉鎮)“兩委”成員分片包干、社區“兩委”成員細化分工的方式,以堅強的組織保障打好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治理的“組合拳”,讓社區從“行政末梢”進一步向“治理樞紐”轉變。
“‘唱戲’不搭台,再好的‘曲目’也難以長久。基層陣地不僅是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的基礎,更是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水平的重要平台。”這是鶴峰社區黨總支的集體共識。因此,鶴峰社區依托繼光花苑小區閑置辦公場所,成立以繼光花苑小區黨支部書記陳碧喬兼任負責人的“好厝邊”物業服務站,努力實現讓“群眾張嘴,干部跑腿”。
蕉北街道鶴峰社區“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周五議事日”。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老人和小孩是社區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小’的活動場所是我們最關心的。”“我建議,在小區開一個兒童托管班,由具有相關資質的專業老師和‘好厝邊’志願者一起提供托管服務。”4月7日,在“好厝邊”物業服務站的“周五議事日”上,社區把“話筒”交給群眾,居民積極發言,社區、街道、相關部門積極回應,一來一往間、一問一答中,一個立足實際、貼合民意所需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躍然紙上。該體系涵蓋6個活動空間,鏈接12項服務資源,常態化開展8個服務事項,滿足轄區“一老一小”多元化需求。“我們住在這裡,看到了實實在在‘老有所為所樂、幼有所悟所長’的樣子。小家安了,大家就‘穩’了。”繼光花苑小區業主林雅珠對小區開展“一老一小”服務的滿意之情溢於言表。
截至目前,蕉城區共試點建立“好厝邊”管理中心2個、“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公司)13個、“好厝邊”物業服務站(點)20個,實施區、鄉鎮(街道)黨(工)委、社區(村居)“書記領航”項目30多個,解決了一批老舊小區居民生活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我們聚焦有健全完善的三級聯動體系、有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機制、有功能齊備的‘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站)、有一支高素質的工作隊伍、有群眾滿意的社會治理成效的‘五有’目標,在區財政每年列支專項資金作為各社區陣地建設經費專項經費的基礎上,還額外給予每個‘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10萬元啟動資金﹔給予每個小區黨支部3000元用於‘好厝邊’物業服務站啟動,讓‘好厝邊’工作有專人管事、陣地議事、經費辦事,有效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蕉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郭婭說。
拓寬“資源鏈” 織密“一張網”
全區GDP總量進入全省前十、歷史性躋身全國百強區、位居910個地級城市市轄區第93位……2022年,蕉城區創造了新發展裡程碑。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相呼應的,是蕉城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有效整合資源,搭建起了基層黨組織、社區居民、志願者協同“作戰”的聯動系統,讓黨群關系在基層“一網情深”,提升老舊小區管理服務品質。
“物業費很合理,事也有人管了!”談及小區的變化,蕉南街道萬達社區塔輝花苑小區2號樓的居民詹其斌脫口而出。規范停車、整治衛生、提升綠化,小區大變樣,詹其斌和鄰居們享受到了期盼已久的便利。
3幢老樓錯落分布組成了居民區,緊鄰城東路的塔輝花苑小區,具備了不少主城區老舊小區的特征:開放式小區,物業管理滯后,加之餐飲商戶的興起,大量的人流、車流涌入,小區的生活環境一度讓居民怨聲載道。“之前我們也試著請過市場上的物業公司來管理塔輝花苑小區,但是三四家公司到小區一評估,就都搖頭走了。”萬達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江鋒回憶,居民戶數少、收不上錢、疑難復雜問題多、居民訴求又比較高,企業放棄的原因很簡單,也很實際。
萬達社區“好厝邊”物業服務站。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作為基層治理的“燙手山芋”,老舊小區治理通常面臨著市場化物業“不願管”,居民自治“不善管”的尷尬局面。誰來回答這道看似無解的“必答題”?“紅色物業”成了不二選擇。
2022年以來,蕉南街道通過在萬達社區塔輝花苑小區開展提升老舊小區管理服務品質試點工作,依托“好厝邊”紅色物業服務機制,以社區黨建聯盟為引領,充分發揮轄區駐區單位黨組織、非公經濟黨組織、社會組織、黨員群眾、志願者等資源優勢,按照轄區網格化劃分,完善社區黨支部(“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小區黨支部(“好厝邊”物業服務站)—樓棟黨小組三級黨組織體系,在各網格成立黨小組,在樓棟裡實行一長(樓棟長)四員(樓管員、衛生員、治安員、矛盾調解員)服務,形成社區有支部(網格長)、網格有“厝長”、樓棟有“紅管家”的模式,實現社區治理效能最大化,讓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萬達社區城東花苑一角。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紅色物業’來了以后,將小區內的保潔費、停車費、物業維修上門費等進行分項,用‘按需付費’的模式讓服務效果說話。我們感受到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好處,實現了‘1+1>2’的良好效果。”塔輝花苑小區業主周申波連連贊嘆。
機制好不好,因“地”施策是關鍵。針對同在萬達社區的另一個無物業小區,“好厝邊”服務中心採用“先嘗后買”的收費模式,圍繞停車亂問題,整合多方資源,籌措資金5萬元,在小區內外進行改造修繕並劃設停車位40余個﹔聚焦消防隱患問題,幫助籌措資金完成小區4幢樓道消防管道和消防水池的改造修復,確保樓道消防有水可用。上述項目改造過程不僅實現了“0矛盾、0投訴”,更讓從未體驗過物業服務的老舊小區居民從觀望到嘗鮮,再到拍手稱贊,讓老舊小區的管理問題迎刃而解。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保障,就是要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蕉城區政協副主席、蕉南街道黨工委書記黃尚晃表示,蕉南街道黨工委將強化社區黨支部在“好厝邊”紅色物業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並根據蕉城區實施一線考察培養社區干部工程的要求,在網格員、“好厝邊”工作人員中擇優選聘社區工作人員,或作為社區“兩委”成員后備干部培養,進一步激勵一線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從而在各社區扎實打造一支結構合理、認真服務、作風扎實的社區工作者隊伍,為推進社區黨的建設和社區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優化“服務鏈” 共繪“一幅畫”
“有人在樓道堆放雜物怎麼辦?”“您在哪棟樓我們馬上來現場了解情況。”……基層治理要在傾聽民情民意上求實效,也要在疏解民憂民困上出實招,更要在惠及民生工程上葆實心。換句話說,就是基層治理需要長效機制,而非短暫的“熱情”。
今年以來,蕉城區在推進社區黨組織領辦“好厝邊”工作全面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過程中,不斷健全完善“83012”快速響應機制。即居民有訴求,社區工作者要在8分鐘快速到達、30分鐘解決小問題、1個工作日解決大問題、復雜問題2個工作日提出解決方案。這個機制在蕉城區城南鎮這樣的近郊型城鄉接合部鄉鎮的基層治理中,就展現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華建社區開展“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協商會議。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好厝邊”物業服務站進駐小區初期,城南鎮華建社區凱旋公園小區居民阮先生向“好厝邊”管家投訴:“上班開車出不去,下班回家沒處停,還有很多外來車輛就停在小區的綠化帶上,我們業主的出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接到業主投訴后,“好厝邊”物業工作人員在8分鐘內到達現場查看情況,並前往小區地下車庫勘查。
“停車位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們與業主阮先生溝通后,將在2個工作日內拿出解決方案。”本著要做就要徹底,要做就要做到群眾心裡的原則,“好厝邊”紅管家逐戶上門征求業主意見,組織居民代表開會征集意見,通過多次居民商議自治會議商討,確定了由居民自籌經費、開發商開放地下停車位的方式,解決業主停車難題。“再也不用匆匆趕回家‘搶車位’了!”小區居民楊女士現在每天到點下班“很從容”:“以前小區沒有地下車庫,全靠在地面上搶空地停車,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趕回家佔車位。”經“好厝邊”物業的規劃推動,凱旋公園小區共新增地下停車位90個、路面停車位50個,外來車輛停放得到有效控制,小區自有車輛停放不再“打游擊”。
華建社區“好厝邊”物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工作。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不為不辦找理由,隻為辦好想辦法。”截至目前,蕉城區20多個老舊小區通過實施“83012”快速響應機制,累計“接單”200多件,響應率、解決率、回訪率均達100%,用工作實效兌現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100%解決在基層一線、社區網格的承諾。
“‘小民生’彰顯‘大情懷’。從社區到小區,從整片到獨棟,從一戶到一人,城市基層治理是一項精細活。蕉城區通過扎實推進社區黨組織領辦‘好厝邊’工作,有效疏通了城市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接下來,蕉城區將逐步擴大社區黨組織領辦‘好厝邊’工作在全區老舊小區中的覆蓋范圍,深化有事就找‘好厝邊’共識,畫出‘進一家門,成一家人,說一家話,干一家事,擰一股勁,舉一面旗’的社區治理同心圓,答好新時代基層治理‘蕉城答卷’。”蕉城區委副書記葉浩文說。(黃宇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